航空电商与保税物流装备项目职业安全管理分析【参考】.docx
《航空电商与保税物流装备项目职业安全管理分析【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电商与保税物流装备项目职业安全管理分析【参考】.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航空电商与保税物流装备项目职业安全管理分析航空电商与保税物流装备项目职业安全管理分析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3二、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环境4三、 必要性分析8四、 劳动标准的含义9五、 劳动标准的结构12六、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14七、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18八、 员工沟通程序与方法20九、 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基本程序22十、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器具和个体用品管理台账的分类26十一、 组织岗位劳动安全教育27十二、 项目概况28十三、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3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3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3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3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37借款还本付息计
2、划表39十四、 投资估算40建设投资估算表4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43流动资金估算表4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4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47一、 产业环境分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紧紧围绕知识产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四大抓手”,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创新主导作用。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推进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二)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创新创业。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3、,将人才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协同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跨越式”大发展。(四)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参与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的建设,融入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建成区域创新重要节点城市。优化创新区域布局。开展学习赶超创新先进城市行动,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提升主城区创新驱动服务能力,发挥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引领作用。(五)挖掘发展动力新空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时期,提高创新资源利用
4、效率,发力市场供需两端升级,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为发展动力提供新空间。 二、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环境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推动航空经济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长期来看,随着我国人均收入增长以及中产阶级规模增加,航空运输业的稳健发展,将有利于提升航空旅客的满意度和出行便捷性,航空运动作为一种新型消费形态,较好地顺应了国内消费市场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促进消费、构建国内大循环过程中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坚持航空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航空发动机、基础材料和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提升我国航空制造产业供
5、应链的独立性,减少对外循环的依赖,提升我国航空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对于稳定出口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进一步促进航空经济提质增效。“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关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目前,我国正在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民航运输总量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民航局“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加快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由运行服务为主向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在此背景下,民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进全行业资源配置
6、和使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促使航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我国经济整体受疫情影响有限,有利于推动“十四五”航空经济稳步恢复。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约101.6万亿元,占世界经济份额由2019年的16.3%上升到17%左右。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在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在疫苗接种等利好因素作用下,受疫情冲击的航空运输业将逐步得到恢复。2021年中央本级国防支出预算比2020年增长6.8%,继续保持适度稳定增长,将为我国“十四五”军机装备市场稳步增长奠定基础。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日益凸显,航空科技创新是衡量我
7、国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市场空间广阔。“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以大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配套制造、通用航空、无人机为代表的航空科技创新产业具有高附加价值和高技术含量的特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层规划引领航空经济发展方向。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8号),提出了全国“建成布局合理、便利快捷、制造先进、安全规范、应用广泛、军民兼顾的通用航空体系”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目标,明
8、确了通用航空产业的国家级战略性地位。2017年2月,民航局印发了通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我国行业管理部门首次出台的通用航空五年专项规划,通用航空产业的战略地位逐步凸显。2018年12月,民航局印发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提出加快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推进通用机场建设,推动低空飞行旅游发展,培育充满活力的通用航空市场,深化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顶层规划纲要的提出,为航空经济领域整体的产业发展、行业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与保障。多方政策大力推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与载体,航空基础设施建设
9、至关重要。2012年5月,民航局发布通用机场建设规范文件(MH/T5026-2012),提出应合理确定通用机场建设规模与运行设施,保证通用机场的安全适用性,针对通用机场建设做出明确规范。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发改高技20174号),提出到2020年建设50个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成50个以上通用机场。2020年1月,民航局发布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民航发20201号),提出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等机场建设新方向,同时强调推进和完善通用机场分级管理制度,坚持放管结合,促进通用机场健康发展,以此实现中国民航机场发展“两翼齐飞”。多部门
10、鼓励措施不断推动航空经济市场化、规模化、融合化发展。针对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民航局切实深化改革,树立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分类管理”的通用航空发展新理念,形成了通航业务框架和通航法规框架,通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提升通用航空服务能力工作方案民航局关于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总体建设方案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出台。2016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会同相关部委发布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飞机跳伞、滑翔伞和滑翔机飞行营地的建设工作,不断普及航空文化,培养航空人才,更好发展航空运动产业。2020年5月,民航局正式印发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在城市场景、海岛场景
11、、支线物流等5个领域开展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的遴选、申报工作,引导产业发展、培育产业生态,形成促进无人驾驶航空行业管理与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提高创新技术水平鼓励发展航空制造。装备制造水平直接影响到行业总体发展水平,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也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航空制造产业发展。早在2013年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工信部就提出鼓励发展通用飞机、直升机与公务机,鼓励航空工业企业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合作,拓展通用飞机产业链。2018年,民航局印发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提出培育全球领先的航空制造、飞行监控、运营服务的无人机龙头企业。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交通强
12、国建设纲要文件,提到加强通用航空器研发,推进装备技术升级。只有通过不断加强研发、提升工艺和技术水平,才能够推动航空制造产业蓬勃发展。三、 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四、 劳动标准的含义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39351)关于标准的定义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
13、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以及经过验证正确的信息数据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T200001)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种规范性文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TACO)以.“指南”的形式给“标准”的定义作出统一规定:“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
14、,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将标准引入劳动关系领域,则为劳动标准,或称劳动基准、劳工标准。所谓劳动标准,是指基于劳动领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决定,或由有关方面批准,以多种形式发布的对劳动过程和劳动关系领域内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所作的统一规定,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理解劳动标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劳动标准是对劳动过程、劳动关系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等方面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作出的统一规定,这里的“重复性”是指同一事物概念和行为反复多次出现的普遍性质;非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如偶然出现的单一现象、事物或行为,即使作出某种规定,也不是劳动
15、标准。因此,劳动标准是可以反复使用的,是针对重复性出现的同一类事物、概念和行为的共同规范。第二,劳动标准的制定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劳动标准所规范的对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因而不能采用单一方式制定劳动标准,必须从劳动标准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出发,对不同类型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采取不同的劳动标准制定方式。由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其授权的机关制定,存在于各类劳动法律中的调整劳动关系和附随劳动关系的各类规范性文件,包括劳动法律和行政法规等,为国家劳动标准,即国家劳动立法均为劳动标准,作为劳动关系的当事人或关系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与此相联系,国际劳动立法为国际劳动标准
16、。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劳动法规为地方性劳动标准;由劳动关系双方协商制定并经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的集体合同,以及由用人单位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并且公示的企业内部劳动规则为企业劳动标准。第三,劳动标准的制定以劳动领域的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的发展及其实践经验为基础。第四,劳动标准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由于劳动标准对象和劳动标准制定主体的多样性,使劳动标准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劳动标准文件的表现形式划分,主要分为劳动法律、劳动行政法规(包括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地方性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规章、正式解释(立法、司法、行政解释)、集体合同、企业劳动规则等;以劳动标准制定技术划分,主要分为定性标准和定量
17、标准等。第五,劳动标准的作用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强制性与非强制性并存。劳动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强制性劳动标准,以及国家标准化机构批准的强制性劳动标准具有法律强制力,有关方面必须遵照执行,不允许当事人变更;除强制性劳动标准外,还有非强制性劳动标准,如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标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国家标准化机构推荐的劳动标准等不具有强制性,只提倡、鼓励有关方面执行或参考执行。集体合同、企业内部劳动规则中规定的劳动标准,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但因其依法制定,因而具有约束力,要求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及其关系人执行。第六,劳动标准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和效力范围。国家劳动立法规定的标准为最低劳动标准,劳动标准规
18、定的是用人单位必须保障劳动者享有的最低劳动权利、劳动待遇和劳动条件,对我国境内所有的用人单位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都适用,具有普遍遵守的法律强制性,政府负有保障其实施的义务。其他形式的劳动标准均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如集体合同、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中规定的劳动标准均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国家劳动标准在其适用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集体合同、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只在订立和制定的企业内具有约束力。在各种形式的劳动标准中,国家劳动标准居于核心地位。五、 劳动标准的结构(一)劳动标准的横向结构按照劳动标准的对象分类,可以划分为就业、劳动关系、工作条件、劳动报酬、职业技能开发、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
19、险、劳动福利、劳动行政管理等标准。(二)劳动标准的纵向结构按照劳动标准适用的层次划分为以下标准。1、国家劳动标准,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其授权的机构如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通过法定或行政程序制定、发布的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劳动标准。2、行业劳动标准,是指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发布的在全国某行业范围内适用的劳动标准。3、地方劳动标准,是指由各级地方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其授权的地方标准化机构制定、发布的在该地区内适用的劳动标准。4、企业劳动标准,是指根据具体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由企业自行制定、发布的,在本企业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形式的劳动标准。(三)劳动标准的功能结构按照劳动标准的功能划分为
20、以下标准。1、基础类劳动标准,如专用劳动标准术语、符号、代码、图形、标志等。2、管理类劳动标准,如劳动管理目标标准、劳动管理项目标准、劳动管理程序标准、劳动管理方法标准、劳动统计标准等。3、工作类劳动标准,如工作时间标准、用人单位内的岗位规范和劳动规则、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劳动统计计量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等。4、技术类劳动标准,如劳动安全标准、劳动卫生标准、工伤评残等级标准等。六、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
21、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如下。(1)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2)员工招收录用条件、招工简章、劳动合同草案、有关专项协议草案审批权限的确定。(3)员工招收录用计划的审批、执行权限的划分。(4)劳动合同续订、变更
22、、解除事项的审批办法。试用期考察办法。(5)应聘人员相关材料保存办法。(6)集体合同草案的拟订、协商程序。(7)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人员的档案移交办法、程序。(8)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修改、废止的程序等。2、劳动纪律。劳动纪律是企业依法制定的,全体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每位员工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质量、方法、程序和有关规程的统一规则要求履行自己的劳动义务,保持全体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和联系方式的规范化,以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1)其主要内容如下。时间规则。作息时间、考勤办法、请假程序、办法等。组织规则。企业各直线部门、职能部门或各组成部分及各类层级权责结构之间的指挥
23、、服从、接受监督、保守商业秘密等规定。岗位规则。劳动任务、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职业道德等。协作规则。工种、工序、岗位之间的关系,上下层次之间的连接、配合等规则。品行规则。言语、着装、用餐、行走、礼节等规则。其他规则。(2)制定劳动纪律,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劳动纪律的内容必须合法。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约束劳动者的行为,不能侵犯劳动者的人格尊严,不得非法限制和剥夺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不得强迫劳动,对于违纪员工的处罚不能超过规则以外的措施。劳动纪律的内容应当全面约束管理行为和劳动行为,应当全面规定工作纪律、组织纪律、技术纪律,使各种岗位的行为与职责都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可究。图标准一致。行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参考 航空 保税 物流 装备 项目 职业 安全管理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