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之文化常识(34张PPT).pptx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之文化常识(34张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之文化常识(34张PPT).ppt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十八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六)文化常识专题集训提升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结合语境和词义,判断下列对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6分)(1)帝尝坐便殿,阅江南、海东典地图,欲召知者询其险易,左丞相伯颜以君祥应旨,奏对详明,帝悦,酌以巨觥。顾谓伯颜曰:“是儿,远大器也。”(节选自元史洪君祥传)选项:便殿,即别殿,古时候指皇帝休憩游宴的地方,别于正殿而言。正殿即主殿,指位置处于正中的主要殿宇。(1分)()【解析】正确。“便”在此处读“bin”,有“简易、非正式”的意思,“便殿”就是正殿以外的别殿。附【译文】世祖曾经坐在便殿,查看江南和海东的地图,想要召见了解情况的人询问各地的险阻与平坦情况
2、,左丞相伯颜让君祥回复世祖的旨意,君祥回答问题详细明了,世祖很高兴,赐给他一大杯酒。世祖回头对伯颜说:“这孩子,是大有前途的人。”(2)(2021宣城模拟)星吉入,责(威顺)王曰:“王,帝室之胄,不闻德音,而淫猎以为民病,窃为王危之。”王握星吉手谢之。(节选自新元史星吉传)选项:胄,一指头盔,如甲胄;二指子孙后代,大多数情况下特指帝王或贵族的子孙,如贵胄。文中指后一种含义。(1分)()【解析】正确。结合“王”和“帝室”可知威顺王的身份尊贵,实为贵胄,因此,此处“胄”为第二个含义,选项正确。附【译文】星吉进去后,责备威顺王说:“威顺王,您是皇室的子孙,不听善言,却纵情游猎使百姓受害,我私下为您感
3、到担心。”威顺王握着星吉的手向他道歉。(3)至元五年,立御史台,以(高)鸣为侍御史,风纪条章,多其裁定。(节选自元史高鸣传)选项:御史台,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负责选拔、纠察、弹劾官员;御史大夫,官职名,负责监察百官。(1分)()【解析】错误。选项中,“中央监察机构”对应“纠察、弹劾官员”,选拔官员不属于“监察”的内容,自然不属于御史台的职责。附【译文】至元五年,朝廷设立御史台,让高鸣做侍御史,御史台的风教纲纪、条例规章,大多是他裁定的。(4)(2021南通模拟)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陶)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曰:“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其各罢遣甲士,还
4、亲农桑。”谦被诏,乃上书曰:“自古在昔,未有不扬威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若承命解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寇。”(节选自三国志)选项:解甲,脱下铠甲的意思。古时指军事行动间歇期间的休息,还指放下武器停止战争,也引申为投降。文中指陶谦辞去武将官职。(1分)()【解析】错误。“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这是“诏”关于州郡停战的内容,陶谦得知后上书表达自己的见解,即“若承命解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寇”。“文中指陶谦辞去武将官职”错误,“解甲”在这里指士兵们脱下战衣回家。附【译文】曹操父亲在泰山被杀,归罪于陶谦。(曹操)想讨伐陶谦,却畏惧他
5、军力强大,于是上表让各州郡立即停战。诏书说:“现在天下纷乱,州郡出兵,士兵疲劳困苦。应当各自停战,遣散将士,(让他们)回家从事农业生产。”陶谦被召回,于是上书说:“从古代以来,没有不通过炫耀武力来平息战乱,用武威震慑来制止暴戾行为的。如果受命遣散将士,会削弱国家,让国家空虚,放下军事装备反而会助长战乱,减损官府的威信来增加敌人的力量。”(5)逾十余年,太祖召见(宋)濂,以濂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节选自明史宋濂传)选项: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1分)()【解析】错误。“除”“授”“改”等词常表示授予官职,其后多
6、跟职官。文中“起居注”是职官名。另外,“寻改起居注”一句与前两个分句结构一致,内容相近,“江南儒学提举”“太子经”均为职官名,“起居注”也是职官名。附【译文】十余年后,太祖召见宋濂,聘请他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被授为江南儒学提举,奉命为太子讲经,不久改任起居注。(6)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选项:郡县,古代行政区域名称,春秋战国时县大于郡,秦以后县隶属于郡。郡县制,是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影响了整个封
7、建时代。(1分)()【解析】正确。郡县是一个行政区域名称,郡县制是一种地方管理制度,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选项解释正确。附【译文】正大初年,改任洛阳令。当时战事频繁,军队来往很多,地方郡县穷于应付,东帅纥石烈牙兀又对读书人极不尊敬。刚好这支部队移防镇守陕右地区,途经洛阳,看见张特立一副读书人的儒雅模样,(便起侮慢之意,)不以礼待他,于是,责令他准备军粮器械,并且限令三天之内备足,逾期就依军法处置。洛阳全县百姓一向称道张特立的贤明,纷纷抢着把将军所需物品运送到县府,使得东帅万分惊奇。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
8、,政术知名。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乾元二年,与吕湮、李揆、第五琦同拜相。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岘。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既还京师,拜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节选自旧唐书李岘传)A.门荫:也称作“恩荫”,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B.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C.銮舆:即銮驾,天子车驾。文中指代当时的唐代宗。D.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答案:B。【解
9、析】敕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此处的“制敕”应是指“皇帝的诏令”。附【译文】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依靠祖上功勋入仕,多次升任高陵令,以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改任京兆尹,所任各职政绩显著乾元二年,与吕湮、李揆、第五琦同时拜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诸公不敢表态,全由李岘独自裁决。起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天在银台门处理天下政事,需要决定时,就称是皇上颁下的诏令。宫中的符印,进出都佩戴在身上。等到李岘任宰相,叩头上论李辅国专权乱国,皇上感悟,赏识李岘的正直,这些事情都被革除。代宗即位,征用李岘任荆南节度使。时逢皇上前往陕州,李岘路经商山奔赴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回到
10、京师后,拜任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己未,徙太原民万余家于山东、河南,给粟;庚申,分命使者十七人发禁军护送之,因屯于镇、潞等州,用绛人薛化光策也。化光言:“伐木先去枝叶,后取根柢。今河东外有契丹之助,内有人户赋输,窃恐岁月间未能下。宜于太原北石岭山及河北界西山东静阳村、乐平镇、黄泽关、百井社,各建城寨,扼契丹援兵,起其部内人户,于西京、襄、邓、唐、汝州给闲田,使自耕种,绝其供馈,如此,不数年间,自可平定。”帝嘉纳之。(节选自续资治通鉴)A.己未,文中是指“己未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天干与地支相对应组成,可以纪年,也可以纪
11、月,纪日。B.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C.山东,崤山以东,实际上是站在秦人的视角向东看,直至唐末一直未变。韩、楚、赵、魏、齐、燕六国合称为“山东六国”。D.契丹,古民族名。居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一带,以游牧为生。北魏时,自号契丹。唐末,阿保机统一各部族,称帝建辽国。答案:C。【解析】“山东”一开始指的是崤山以东,实际上是站在秦人的视角向东看。从东汉时期开始,“山东”不再指崤山以东,而是指太行山以东。唐朝的“山东”涉及范围大大缩小,到了宋朝,“山东”的范围继续缩小,大多时候就指现在的山东省。附【译文】己未年,迁移上万家太原的百姓到山东、河南,供给他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新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件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文化 常识 34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