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至2011年高考全国卷2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总汇.docx
《2002年至2011年高考全国卷2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年至2011年高考全国卷2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总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数 学(理工农医类)注意事项:1. 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 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参考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其中、分别表示 上、下底面周长,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球体的体积公式: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
2、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已知,0),则 ( ) (A) (B) (C) (D)2圆锥曲线的准线方程是 ( ) (A) (B) (C) (D)3设函数 ,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1) (B)(,) (C)(,)(0,) (D)(,)(1,)4函数的最大值为 ( ) (A) (B) (C) (D)25已知圆C:()及直线:,当直线被C截得的弦长为时,则 ( ) (A) (B) (C) (D)6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3R,在它的所有内接圆柱中,全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B) (C) (D)7已知方程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的等差数列,则 ( ) (A)1
3、(B) (C) (D)8已知双曲线中心在原点且一个焦点为F(,0),直线及其相交于M、N两点,MN中点的横坐标为,则此双曲线的方程是 ( ) (A) (B) (C) (D)9函数,的反函数 ( ) (A) ,1 (B) ,1 (C) ,1 (D) ,110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顶点A(0,0),B(2,0),C(2,1)和D(0,1),一质点从AB的中点沿及AB的夹角的方向射到BC上的点后,依次反射到CD、DA和AB上的点、和(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的坐标为(,0),若,则tg的取值范围是 ( ) (A)(,1) (B)(,) (C)(,) (D)(,)11 ( ) (A)3 (B) (C) (D)
4、612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些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的展开式中系数是 14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2153415如图,一个地区分为5个行政区域,现给地图着色,要求相邻地区不得使用同一颜色,现有4种颜色可供选择,则不同的着色方法共有 种(以数字作答)PMNlPNMlNlPMlMNPNlPM16下列5个正方体图形中,是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 (
5、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复数的辐角为,且是和的等比中项,求DEKBC1A1B1AFCG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D、E分别是及的中点,点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ABD的重心G(I) 求及平面ABD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II) 求点到平面AED的距离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设 P: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 Q:不等式的解集为R如果P和Q有且仅有一个正确,求的取值范围O北东Oy线岸OxOr(t)P海20(本小题满分12分
6、) 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监测,当前台风中心位于城市O(如图)的东偏南)方向300km的海面P处,并以20km/h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km,并以10km/h的速度不断增大,问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21(本小题满分14分)OPAGDFECBxy 已知常数,在矩形ABCD中,O为AB的中点,点E、F、G分别在BC、CD、DA上移动,且,P为GE及OF的交点(如图),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使P到这两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若存在,求出这两点的坐标及此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本小题满分12分,附加题4 分) (I)设是集合 且中所有的
7、数从小到大排列成的数列,即, 将数列各项按照上小下大,左小右大的原则写成如下的三角形数表:35 69 10 12 写出这个三角形数表的第四行、第五行各数;求(II)(本小题为附加题,如果解答正确,加4 分,但全卷总分不超过150分) 设是集合,且中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列成的数列,已知,求.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数学(理工农医类)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D 2C 3D 4A 5C 6B 7C 8D 9D 10C 11B 12A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3 14(-1,0) 1572
8、1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解:设,则复数由题设18()解:连结BG,则BG是BE在ABD的射影,即EBG是A1B及平面ABD所成的角.设F为AB中点,连结EF、FC,()解:19解: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不等式(以上方法在新疆考区无一人使用,大都是用解不等式的方法,个别使用的图象法)20解:如图建立坐标系以O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正向.在时刻:(1)台风中心P()的坐标为此时台风侵袭的区域是其中若在t时刻城市O受到台风的侵袭,则有即答:12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21根据题设条件,首先求出点P坐标满足的方程,据此再判断是否存在的
9、两定点,使得点P到两点距离的和为定值.按题意有A(2,0),B(2,0),C(2,4a),D(2,4a)设由此有E(2,4ak),F(24k,4a),G(2,4a4ak)直线OF的方程为:直线GE的方程为:从,消去参数k,得点P(x,y)坐标满足方程整理得 当时,点P的轨迹为圆弧,所以不存在符合题意的两点. 当时,点P轨迹为椭圆的一部分,点P到该椭圆焦点的距离的和为定长当时,点P到椭圆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当时,点P 到椭圆两个焦点(0, 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22(本小题满分12分,附加题4分)()解:用(t,s)表示,下表的规律为 3((0,1)=)5(0,2) 6(1,2)9(0,3)
10、 10(1,3) 12(2,3) (i)第四行17(0,4) 18(1,4) 20(2,4) 24(3,4) 第五行 33(0,5) 34(1,5) 36(2,5) 40(3,5) 48(4,5) (i i)解法一:因为100(1+2+3+4+13)+9,所以(8,14)16640解法二:设,只须确定正整数 数列中小于的项构成的子集为 其元素个数为满足等式的最大整数为14,所以取因为100()解:令 因 现在求M的元素个数:其元素个数为: 某元素个数为某元素个数为另法:规定(r,t,s),(3,7,10)则 (0,1,2) 依次为 (0,1,3) (0,2,3) (1,2,3) (0,1,4)
11、 (0,2,4)(1,2,4)(0,3,4) (1,3,4)(2,3,4) (0,1,9) (0,2,9) ( 6,8,9 )(7,8,9) (0,1,10)(0,2,10)(0,7,10)( 1,7,10)(2,7,10)(3,7,10) +4本试卷来源于七彩教育网2004年高考试题全国卷2 理科数学(必修选修)(四川、吉林、黑龙江、云南等地区)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C (2)A (3)C (4)C (5)A (6)D (7)B (8)B (9)D (10)B (11)B (12)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0.1,0.
12、6,0.3 (14)5 (15)x2y21 (16)17(I)证明:sin(A+B)=,sin(A-B)=(II)解:A+B, , , 即,将代入上式并整理得解得,因为B为锐角,所以, =2+设AB上的高为CD,则AB=AD+DB=,由AB=3得CD=2+故AB边上的高为2+18(I) 解:有一组恰有两支弱队的概率(II)解:A组中至少有两支弱队的概率19(I)证: 由a1=1,an+1=Sn(n=1,2,3,),知a2=S1=3a1, ,又an+1=Sn+1-Sn(n=1,2,3,),则Sn+1-Sn=Sn(n=1,2,3,),nSn+1=2(n+1)Sn, (n=1,2,3,).故数列是首
13、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II)解:由(I)知,于是Sn+1=4(n+1)=4an(n)又a2=3S1=3,则S2=a1+a2=4=4a1,因此对于任意正整数n1都有Sn+1=4an.20解法一:(I)如图,连结CA1、AC1、CM,则CA1=,CB=CA1=,CBA1为等腰三角形,又知D为其底边A1B的中点,CDA1B,A1C1=1,C1B1=,A1B1=,又BB1=1,A1B=2,A1CB为直角三角形,D为A1B的中点,CD=A1B=1,CD=CC1又DM=AC1=,DM=C1M,CDNCC1M,CDM=CC1M=90,即CDDM,因为A1B、DM为平面BDM内两条相交直线,所以CD平面
14、BDM(II)设F、G分别为BC、BD的中点,连结B1G、FG、B1F,则FGCD,FG=CDFG=,FGBD.由侧面矩形BB1A1A的对角线的交点为D,知BD=B1D=A1B=1,所以BB1D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于是B1GBD,B1G=,B1GF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又B1F2=B1B2+BF2=1+()2=.cosB1GF=即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arccos解法二:如图以C为原点建立坐标系(I):B(,0,0),B1(,1,0),A1(0,1,1),D(,),M(,1,0),(,),(,-1,-1),(0,-), CDA1B,CDDM.因为A1B、DM为平面BDM内两条相交直线,所以CD平
15、面BDM(II):设BD中点为G,连结B1G,则G(-,),BDB1G,又CDBD,及的夹角等于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cos所以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arccos21解:(I)C的焦点为F(1,0),直线l的斜率为1,所以l的方程为y=x-1.将y=x-1代入方程y2=4x,并整理得x2-6x+1=0.设A(x1,y1),B(x2,y2),则有x1+x2=6,x1x2=1,=(x1,y1)(x2,y2)=x1x2+y1y2=2x1x2-(x1+x2)+1=-3.cos=所以及夹角的大小为-arccos.解:(II)由题设知得:(x2-1,y2)=(1-x1,-y1),即由 (2)得y22=2y12
16、, y12=4x1,y22=4x2,x2=2x1(3)联立(1)(3)解得x2=.依题意有0.B(,2)或B(,-2),又F(1,0),得直线l的方程为(-1)y=2(x-1)或(-1)y=-2(x-1)当4,9时,l在y轴上的截距为或-由=,可知在4,9上是递减的,直线l在y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是22(I)解:函数f(x)的定义域是(-1,),(x)=.令(x)=0,解得x=0,当-1x0,当x0时,(x)0,又f(0)=0,故当且仅当x=0时,f(x)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0(II)证法一:g(a)+g(b)-2g()=alna+blnb-(a+b)ln=a.由(I)的结论知ln(1+x)-x
17、-1,且x0),由题设0a-.又 aa综上0g(a)+g(b)-2g()(b-a)ln2.(II)证法二:g(x)=xlnx,设F(x)= g(a)+g(x)-2g(),则当0xa时因此F(x)在(a,+)上为增函数从而,当x=a时,F(x)有极小值F(a)因为F(a)=0,ba,所以F(b)0,即00时,因此G(x)在(0,+)上为减函数,因为G(a)=0,ba,所以G(b)0.即g(a)+g(b)-2g()(b-a)ln2.2005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试题及答案(黑龙江 吉林 广西 内蒙古 新疆)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2 年至 2011 年高 全国卷 理科 数学试题 答案 总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