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选择题大全带复习资料.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理学选择题大全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选择题大全带复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理学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E2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C3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B4 以下生理过程中,不属于负反响调节的是E5 以下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响调节的是C6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E7 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是A8 衡量组织兴奋性上下的客观指标是D9 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A10 以下关于刺激和反响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 A.有刺激必然产生反响 B.产生反响时,必然承受了刺激 C.阈刺激时,必然产生反响 D.有刺激时,不一定产生反响1 人体内O2、C0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2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D3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属
2、于D4 产生细胞生物电现象的离子跨膜移动属于C C. 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D. 入胞 E. 出胞5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属于D6 钠钾泵的作用是A+泵出细胞外,将K+泵入细胞内 +泵入细胞内,将K+泵出细胞外 C. 将Na+泵入细胞内 + 和K+泵入细胞内 E. 将Na+ 和K+泵出细胞外7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D+移出膜外 B. 2个K+移出膜外 C. 2个Na+移出膜外 ,同时有2个K+移出膜内 D. 3个Na+移出膜外 ,同时有2个K+移出膜内 E. 3个Na+移出膜外 ,同时有3个K+移出膜内8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
3、D+通透性大 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 、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E. 膜上ATP的作用9 判断组织兴奋性上下最常用的指标B A.基强度 B. 阈强度 C. 阈时间 D.利用时 E. 时值 10神经细胞在承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D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1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A12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 A.细胞内高 K+ 浓度
4、 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 B. 细胞内高 K+ 浓度 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 有通透性 C. 细胞内高 Na+浓度 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 D. 细胞内高 Na+ 浓度 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 有通透性 E. 细胞外高 K+ 浓度 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13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B A.钠平衡电位 B. 钾平衡电位 C. 钠平衡电位和钾平衡电位之和 D. 钠平衡电位和钾平衡电位之差 E. 锋电位及超射值之差14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成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幅度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
5、变 D.动作电位由去极化波构成 E. 不同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均一样15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C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二者之和 D.二者之差 E. 超射值+ 浓度,那么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B17.以下关于单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E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 刺激强度到达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紧张性扩布D. 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全或无现象是指同一细胞的电位幅度C+ 浓度影响C. 及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 D.及静息电位值无关 E. 及Na+ 通道复活的量无
6、关 +通道失活的时间在D20.在强直收缩中,肌肉产生的动作电位BA.发生叠加或总和 B. 不发生叠加或总和 C. 幅值变大 D. 幅值变小 E. 频率变低21.神经纤维的阈电位是指引起膜对以下哪种离子的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值BA.K+ B. Na+2+ -2+22.以下哪项是具有局部兴奋特征的电信号A23.以下关于兴奋传导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EE.传导距离越远,动作电位的幅度越小24.骨骼肌收缩时,随之不缩短的有B25.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时,乙酰胆碱及N-型Ach门控通道结合,使终板膜BA.对 Na+ 、K+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 对 Na+ 、K+ 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7、C.仅对K+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 对Ca2+ 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 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26.对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A.电兴奋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 B. 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C.纵管终末池的 Ca2+通道开放,Ca2+进入肌浆中D. 终末池中的 Ca2+逆浓度差进入肌浆 E. Ca2+和肌动蛋白结合27.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BA. Na+ B. .Ca2+ C Cl- 2+28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DA. Ca2+的贮存库 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2+和肌钙蛋白结合1.低温库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
8、浓度升高C- 2+ + + 2.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D A.及血浆容积之比 B.及血管容积之比 C.及血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E.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3.有生命危险的急性失血量是指超过总血量的E A.5% B.10% C.15% D.20% E.30% 4.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A 5.影响红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因素主要是B 6.血液中除去血细胞的液体局部是D12和叶酸缺乏将导致C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8.在过敏反响时,其数量明显增加的血细胞是D A.淋巴细胞 B. 嗜中性粒 细胞 C. 嗜酸性粒 细胞D. 嗜碱性粒
9、 细胞 E. 单核细胞 9.以下哪种凝血因子为外源性凝血时需要,而内源性凝血时不需要B 10.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A 11.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D12的吸收 12.内源性凝血表达,正确的A D. 不需要Ca2+ 13.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C A.血小板减少 B.维生素A缺乏 C.某些凝血因子缺乏 12 14.血小板减少可导致皮肤呈现出血性斑点,称为紫癜,其最主要原因是C A.血小板不易聚集成团 B.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的量缺乏 15.在实验条件下,将正常人红细胞置于0.4%NaCl溶液中将会出现E D.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 E. 溶血现象 16.50Kg体重的正常人的
10、体液量和血液量分别为B A.40.0L和4.0L B. 30.0L和3.5L 4.0L C. 20.0L和4.0L 17.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C A.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B.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C.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 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8.抗凝血酶III的抗凝血作用主要是D A. 抑制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 B.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C. 阻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D. 使凝血酶失去活性 E.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9.具有变形性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
11、及激活淋巴特异免疫功能的是D20.供血者血型为A型,穿插配血试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聚,受血者 的血型 为D 21.对红细胞生成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B12 2+ 22.对穿插配血试验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B A.主侧指供血者红细胞及受血者血清相混合,次侧指供血者血清及 受血者红细胞相混合 B.对的同型血液输血,可不必做此试验 C.主侧和次侧无凝集反响,可以输血 D.主侧有凝集反响,不管次侧有何结果,均不能输血 E.主侧无凝集反响,次侧发生凝集,在严密观察下,可以少量、缓慢输血1.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C2.心室容积达最大值在A3.以下哪项使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减少DA.心率一定程度减慢时 B.外周静
12、脉压及心房压之差加大 4.正常人心率超过去180次/分时,主要影响以下哪些变化E5.从动脉瓣关闭到下一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心动周期中的DD.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 E. 等容舒张期+等容收缩期6.房室瓣开放发生在EA.等容舒张期初 B. 等容收缩期末 C.心室收缩初期 D.等容收缩期初 E. 等容舒张期末7.心室容积最小在CA.等容收缩期末 B. 快速射血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等容舒张期初 E. 心室充盈期初8.在刚刚停跳的心脏,给其左心室一次阈强度的电刺激,会引起EA.局部的心肌收缩 B. 左心室收缩 C.左心室和左心房收缩 D.左心室和右心室收缩 E. 整个心脏收缩9.正常人心率
13、超过去18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A.快速充盈期缩短 B.减慢充盈期缩短 C.等容收缩期缩短 10.在心率、前负荷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心肌的后负荷,会使CA.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B.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C.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 D.等容收缩期缩短,射血速度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 E.等容收缩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A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B.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C. 心室等容收缩期的容积或压力 D. 心室等容舒张期的容积或压力 E. 大动脉血压12.第一
14、心音产生主要是由于C A.半月瓣关闭 B. 半月瓣开放C. 房室瓣关闭 D. 房室瓣开放 E. 心房肌收缩13.第二心音产生主要是由于BA.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 B.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 C. 房室瓣突然开放 D. 房室瓣突然关闭 E. 心房肌收缩14.第二心音发生在DA.等容收缩期末 B. 快速射血期 C.减慢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 心室充盈期1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是由于B+ 电导降低B. Na+ 电导增加 C. Ca2+ 电导降低 D. Ca2+ 电导增加 E. K+ 电导增加16.留神室肌细胞膜动作电位由静息水平去极化到达阈电位水平时,Na+通道处于CA.静息状态
15、B.备用状态 C. 激活状态 D. 失活状态 E. 复活状态17.心室肌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由于以下哪种离子流动的结果AA. K+ 外流 B. K+ 内流 D. Ca2+ 内流 E. Cl- 内流1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以下哪能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CA. Na+ 内流,Cl- 外流 B. Na+ 外流,Cl- 内流 C. Ca2+ 内流,K+ 外流 D. K+ 内流 Ca2+ 外流 E. Na+ 内流 ,K2+ 外流 1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4期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正常浓度梯度靠EA.细胞膜渗漏 B.单纯扩散 C通道易化扩散 D. 载体易化扩散 E. 钠-钾泵主动转运20.心室肌有效不应期
16、的长短主要取决于EA.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B.动作电位复极末期的长短 21.浦肯野细胞和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区别主要是A2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大是由于C+ 电导增加B. Na+ 电导降低 C. Ca2+ 电导增加 D. Ca2+ 电导降低E. K+ 电导增加23.对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征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BA.可产生局部兴奋 B. 阈上刺激能产生动作电位 C. Na+通道失活 24.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EA.心肌有自律性 B. 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C. 心肌肌浆网不兴旺D. 心肌对胞外Ca2+ 依赖性大 E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25.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EA.使P波增宽
17、 B. 使QRS波增宽 C.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D.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E.使心房、心室不会产生收缩重叠26.兴奋在心脏内传导时,速度最慢的是C27.将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响细胞和慢反映细胞,主要是根据动作电位的A极速度28.自律细胞区别于非自律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主要特征是E自动除极29.以下哪项不是心肌细胞平台期的特点EC.心肌动作电位时程较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D. 它及心室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有关+缓慢内流30.以下哪项对心肌兴奋传导影响不大E2+浓度31.关于心肌动作电位和心电图关系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EA.QRS综合波相当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 B.S-T段相当于平台期 变关系32.
18、心交感神经兴奋使自律细胞自律性升高的主要作用机制是ED. 降低肌浆网摄取Ca2+f内向电流,使4期自动除极速度加快33.心迷走神经使自律细胞自律性降低的主要作用机制是CD. 4期Ikf内向电流34.总截面积最大的血管A35.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流阻力DA.及血管的半径成正比 B.及血管半径的立方成反比 C. 及血管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D. 及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 E. 及血管半径的平方成反比36.血流阻力主要来自C37.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而每搏输出量增大时,动脉血压的变化主要是AA.收缩压升高 B.舒张压升高 C. 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幅度一样 D.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E. 收缩压升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选择题 大全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