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陕西省礼泉县昭陵初中 孙红霞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3)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4).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5).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3.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
2、物质。二、学生认知分析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三、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1】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投影图片)(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引入课题)学生观看,思考,并作出猜想: “花香”、水、糖块可能都是由看不见的更小的东西构成的。通过学生熟悉
3、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宏观的物质可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并带着困惑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入的品红,在水中慢慢的扩散。品红可能是由更小的看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的运动。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继续让学生感知“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展示图片】用扫描隧道显微
4、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观看图片,并思考图片所表示的意义宏观物质确实是微观粒子构成的。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教材P49“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有什么现象发生?【问题4】根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分子 原子 第一 课时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