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4篇)_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4篇)_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4篇)_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4篇)_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第1篇:小学四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石龙小学20142015学年度上期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安排一、学情分析本年级有三个班,一班有 46人,二班有46人,三班有42人,这三个班中,一班的孩子懒散的较多,但孩子脑子聪慧,活泼。二班的孩子踏实,听话。三班的孩子听话,学习将基础好。总的来说学生大部分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欠佳。本学期将从学生学习习惯入手,着重培育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生命的重要性,敬重生命爱惜生命。2平安的生活,远离危急场所,当危急发生时懂得如何科学应对。3学会花钱,懂得如何
2、科学的花钱购物,做一个聪慧的消费者。4关切你,爱惜他,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学会团结,与家人、挚友、同学、邻居、等和谐相处。情感目标: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珍爱生命。2懂得平安的重要性,帮助家人同学远离危急。3学会科学消费,帮助父母节约资金。4通过沟通,感受集体的欢乐,爱惜家长,爱惜同学。三、教材分析。1珍爱生命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困难总会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但只要我们拿出才智和志气,就能克服困难。2平安的生活通过指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留意平安,远离危急。3花钱的学问引导学生科学消费,帮助家长节约资金。4关切你,爱惜他引导学生学会观赏同学的
3、优点和特长,克服学生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变更只知自己优点和他人缺点,不知道观赏他人的不良思维方式,形成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好风气。四、教学措施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4收集、整理资料。5仿照演示。6换位思索。五、教学进度。第一周第四周第七周 第三周第六周第十三周 教学第一单元教学其次单元教学第三单元教学第四单元总复习第十四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第2篇:2020小学四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安排 2020年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
4、会教学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当做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那么老师应当怎么制定教学安排呢?下面是橙子带来关于20xx年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年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一) 一、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有学生40人,他们大多来本村或周边村子,淳朴,活泼,主动向上。这学年是他们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
5、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其次单元“平安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 第一单元重在告知学生要关爱、善待植物和动物,也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其次单元是关于平安方面的,重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危急发生后的紧急状况,同时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损害。 第三单元是关于消费和理财的。告知学生要学会合理的花费。 第四单元是关于做人的道理,做人要擅长关爱别人、理解别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
6、、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驾驭必备的学问。 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 4、充溢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 20xx年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7、教学安排(二)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做守规则的人、做乐观向上的人、做自尊自爱的人、做聪慧的购物者。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看法目标: (1)引导学
8、生在生活中养成懂规则、守规则的看法,帮助学生了解简洁国际交往中的规则。知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的重要性。 (2) 具有面对困难的志气和信念,学习克服困难的合适做法。联系生活实际,明白面对困难前进和退缩的不同结果,树立“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信念。 (3) 能够从失败中积累阅历,吸取教训,熬炼意志,不怕摔跤。 2、行为与实力目标: (1) 让学生知道留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留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 (2) 知道一些懂得维护自己名誉的人物的事迹。 3、学问与技能目标: 体会家长挣钱的辛苦,体会家庭责任感。培育学生家庭理财实力,做父母的小帮手。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感受
9、生活、体验生活、勇于实践,增加生活阅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通过视察活动,了解、相识商品的各项信息,懂得它们的重要性。初步具备合理购物的生活实力。培育学生的仔细细致的视察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的综合实力;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沟通,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实力。 四、教学措施 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
10、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化内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
11、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 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20xx年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三)
12、一、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由于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在集体生活中、学习更上一层楼、我的家乡、家乡的改变。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
13、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看法目标: (1)培育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办法识。 (2)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要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感受读书是一件欢乐的事;使学生初步形成主动向上,乐观好学的学习看法。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形成酷爱家乡的情感和爱护水资源
14、的意识;了解家乡的名人并向他们学习。 (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萌发对家乡的酷爱之情;在了解家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树立环境爱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行为与实力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加集体生活的行为习惯。 (2)初步培育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喜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行为习惯;培育学生在学习中的毅力和耐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育学生疼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刻画的习惯。 (4)养成爱护水资源,爱惜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3、学问与技能目标: (1)帮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学会与他人同等的沟通与合
15、作,能尝试合理的解决集体生活中的问题。 (2)学习给自己制定不同时期的目标,树立自信念;学会一些简洁的读书方法。 (3)能正确分辨地图上的简洁图例、方向,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文化、物产等;了解家乡湖泊众多的自然环境及水资源分布状况;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及特产。 (4)知道部分旧生活用品的用途;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知道有关环保学问。 四、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学会适应集体的要求与规范,树立合作、诚信意识,学会敬重他人,能够合理处理看法不一样的问题。 2、提高学习爱好,树立自信念,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扩大自己的学问领域。 3、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会识图,在图上找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
16、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等,酷爱家乡,节约水资源。 4、了解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 五、教学措施: 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
17、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
18、、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化内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 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时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
19、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划分等级。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动身,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六、学困生帮扶措施: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老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化者的人格是教化事业中的一切。”学生透过老
20、师的行为来推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激励和宽容的看法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特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忱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信任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敬重个体。 爱是教化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化,而这种爱又必需是真诚的。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扇门,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同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放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挚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爱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指责教化也乐于接受。马克思曾说:爱须要用爱来交换,心灵须要专心灵来塑造。我们不能把学生培育成一模一样的人,
21、也不应当这样要求学生。因而,敬重学生,还表现在敬重学生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有创建力又具特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胜利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念、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恒久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恒久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擅长发觉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逆境中重拾信念。 老师要创建、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供应熬炼的机会,使一些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看法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体验困难,让他们亲身经受一下艰难的磨练及苦痛的洗礼。 3、观赏、激励、张扬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深处,无不渴望被赞
22、许。”激励恒久是教化的看法。给学生一些激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胜利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主动激励引导,嘉奖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特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胜利和特长,都能保持剧烈的自信念和主动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化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化过程。老师肯定要有满腔热忱,必需遵循教化规律,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在教化过程中让我们恒久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化,敬重学困生,就要让他们在接受教化和参加学习的活动中享受同等的待遇。 七、学科实践活动支配: 1、开展一次学会合作的活动。(详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四年级 品德 社会 教学计划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