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生活中的垃圾教案.docx
《2022生活中的垃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生活中的垃圾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生活中的垃圾教案生活中的垃圾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活动准备:和幼儿共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活动过程:1、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引导幼儿认识、讲述。提问:这是什么?它从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2、认识“可
2、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它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2)讨论: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小结:有一些垃圾,他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如:纸制品、塑料制品、废金属物品、废旧电池、废旧衣物纺织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还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这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环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3、游戏:动手乐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收集起来的垃圾分分类,送进垃圾桶。活动反思: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都知道垃
3、圾要扔进垃圾桶,但是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并不熟悉。这一点跟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孩子们身边的小区垃圾桶都是不用分类的,上面也没有分类标志。家长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孩子也没有更多的了解。基于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将分类垃圾桶、分类标志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这样比没有图片一味空谈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同时还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小百科:垃圾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
4、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生活中的垃圾教案2设计意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垃圾也越来越多,小河边、街道上、田野里到处堆放着垃圾,这些垃圾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导致人们的生存质量急骤下降,所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本次社会活动我给垃圾分分类,目的在于引导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垃圾箱的标志,知道将垃圾分类投放,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目标:1、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知道将垃圾分类投放。2、尝试分类投放垃圾,了解可回收垃圾的二次利用。3、萌发环保意识,争做环做环保小卫士。活动重点: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知道将垃圾分类投放。活动难点:尝试分
5、类投放垃圾,了解可回收垃圾的二次利用。活动准备:和幼儿共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提问:这是什么?它从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二、基本部分: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2、讨论:什么是可回
6、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小结:有一些垃圾,他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如:纸制品、塑料制品都叫做“可回收垃圾”。还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这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环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3、游戏:动手乐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收集起来的垃圾分分类,送进垃圾桶。检查垃圾桶的垃圾是否正确。4、了解可回收垃圾的二次利用。5、特别强调:废旧电池腐烂会释放有毒气体,对人体伤害特别大。6、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三、结束部分:总结。1、你还在哪儿见过垃圾堆满地的情景?2、如果长期到处乱扔圾,会怎样?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提醒身边的亲人将
7、垃圾分类投放,争做环保小卫士。请幼儿到活动室外面找找有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生活中的垃圾教案3活动目的:1、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2、通过写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使学生关注社会,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意识。活动准备:课前学生调查统计自己家庭每天产生垃
8、圾的种类及数量,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材料。活动过程:一、汇总课前调查的资料1、出示两组图片,学生谈想法,在对比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四人小组交流调查表,初步了解每家产生的垃圾种类及数量。3、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调查结果,教师适时点评。4、联系柳州市八十万户家庭,出示具体数据,引导学生体会一日、一月、一年所产生的垃圾量。5、说明:柳州实际所产生的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猜想:全世界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展示一组有关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文字数据)7、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说明垃圾与生活的联系,并出示课题。二、确定活动主题1、学生结合刚才有关垃圾的图片文字,说说自己对于“生活中的垃圾”
9、想了解和研究的问题,教师板书。2、引导学生,归纳为四个主题:来源;危害;种类及处理;变废为宝。3、教师进行选题的提示引导,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了解和研究的一个问题。4、学生思考讨论,对四个主题用手势1、2、3、4进行表决,进行换位分组,推选组长。三、设计研究方案1、教师进行填写研究方案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填写研究方案表,教师巡视指导。2、各小组代表分别将本组的活动方案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四、小结:1、评价学生的方案及表现。2、对后继研究活动的引导和激励。反思:本活动主题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因为目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其中垃圾的危害越来越引起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生活 中的 垃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