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docx





《心理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意识,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用刺激-反应来解释行为的学派(理论)是( A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2. 重视动机和潜意识现象的研究,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具有夸大潜意识作用倾向的学派(理论)是( B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3. 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的学派(理论)是( C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4. 注重研究人的
2、认识过程,既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出了一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模式的学派(理论)是( D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5.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A )。 A. 华生(B.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1856-1939) C. 马斯洛(A. 1908-1970)D. 奈瑟尔(U. 1928-) 6.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B )。 A. 华生(B.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1856-1939) C.罗杰斯C. 1902-1987) D. 奈瑟尔(U. 1928-) 7.
3、 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 C )。 A. 华生(B.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1856-1939) C. 马斯洛(A. 1908-1970)D. 奈瑟尔(U. 1928-) 8. 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 )。 A. 华生(B.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1856-1939) C. 罗杰斯C. 1902-1987) D. 奈瑟尔(U. 1928-) 9. 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原则而学习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此观点出自( A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4、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10. 心理变态的原因是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冲突所造成的。健康人格的核心就是要达到自我不再受本我的冲击和超我的压抑而成为一种协调的综合力量。此观点出自( B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11. 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其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既“自我实现者”。此观点出自( C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12. 人们之间的行为差异大多来自人们建构世界的方式的不同。对健康人来说,新的建构不断的产生,并取代
5、旧的不适当的建构。心理障碍是观念系统的异常,你的感觉很大程度上跟你的想法相关,如果你能改变想 法,你也就可以改变感觉。此观点出自( D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13. 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D )。 A发展法 B实验法 C系统法 D观察法 14.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叫做( D )。 A发展法 B观察法 C系统法 D实验法 15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来进行的研究方 法叫做( A )。 A实
6、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 C系统法 D发展法 16. 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条件下,研究者适当地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从而引起和记录被试者的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 B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系统法 17. 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叫做( B )。 A问卷法 B测验法 C个案法 D产品分析法 18. 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 A )。 A个案法 B谈话法 C产品分析法 D测验法 19通过被试者对已拟定的问题的回答,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叫做( A )。 A问卷法
7、B测验法 C个案法 D产品分析法 20. 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从而,这些学生就易取得如老师期望的效果。 这种效应被称为( D )。 A. 皮格马利翁效应 B. 罗森塔尔效应 C. 教师期望效应 D. 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均可。 21. ( A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A. 教学效能感 B. 自我效能感 C.自我控制感 D.自我统一感 22.
8、( B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A. 教学效能感 B. 自我效能感 C.自我控制感 D.自我统一感 23.( A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及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A. 教学反思 B. 教学监控 C. 教学计划 D.教学设计 24.(B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A. 教学反思 B. 教学监控 C. 教学计划 D.教学设计 2
9、5.巴甫洛夫学派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 C )。 A操作性条件反射B遗传性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非理性条件反射 26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A )。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遗传性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非理性条件反射 27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B )。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理性条件反射 28学习是( C )的建立。 A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 D理性条件反射 29 无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C )。 A由先天及后天共同形成的 B后天形成的 C先天固有的 D部分是先天固有的 30.人主要的无条件反射有(D )。 A食物性反射 B防
10、御性反射 C性反射 D食物性反射、防御性反射和性反射 31. 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 A )。 A由先天及后天共同形成的 B后天形成的 C先天固有的 D部分是先天固有的 32班都拉(A. )把强化分为三种。( A )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及惩罚便是学习中常用的两种强化形式。 A. 直接强化 B. 替代性强化 C. 自我强化 D. 间接强化 33. 班都拉(A. )把强化分为三种。( B )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A. 直接强化 B. 替代性强化 C. 自我强化 D. 间接强化 34.班都拉(A. )把强化分为三种。(C )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个人标准
1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激发和推持学生的学习行为。 A. 直接强化 B. 替代性强化 C. 自我强化 D.间接强化 35. 按照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 A )。 A.正迁移及负迁移 B. 纵向迁移及横向迁移 C. 顺向迁移及逆向迁移 D. 特殊迁移及普遍迁移36. 按照迁移的层次可以分为( B )。 A.正迁移及负迁移 B. 纵向迁移及横向迁移 C. 顺向迁移及逆向迁移 D. 特殊迁移及普遍迁移 37. 按照迁移的先后可以分为( C )。 A.正迁移及负迁移 B. 纵向迁移及横向迁移 C. 顺向迁移及逆向迁移 D. 特殊迁移及普遍迁移 38. 按照迁移的内容可
12、以分为( D )。 A.正迁移及负迁移 B. 纵向迁移及横向迁移 C. 顺向迁移及逆向迁移 D. 特殊迁移及普遍迁移 39.( A )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A.正迁移(积极迁移)B. 负迁移(消极迁移)C.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D.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 40.( B)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A.正迁移(积极迁移)B. 负迁移(消极迁移)C.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D.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 41.( C )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A.正迁移(积极迁移)B. 负迁移(消极迁移)C.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D.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
13、)42.( D )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A.正迁移(积极迁移)B. 负迁移(消极迁移)C.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D.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 43.( A )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如“举一反三”。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 D. 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44.( B )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 D. 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45.( C )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
14、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 D. 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46.( D )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 D. 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47.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 心理自我和(A )。 A.社会自我 B. 现实自我 C. 投射自我 D. 理想自我 48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
15、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D )。 A. 心理自我 B. 现实自我 C. 投射自我 D. 自我调控 49. 从自我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现实自我、 投射自我和( D )。 A. 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 理想自我 50.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 B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51. 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是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 B )。 A. 内驱力 B. 凝聚力 C. 内心力 D. 吸引力 52. 在简单活动中,社会助长作用产生的原因在于(A )。 A. 群体的存在唤起了活动对象的竞争及评价意
16、识 B. 群体的存在唤起了活动对象的恐惧感 C. 群体的存在唤起了活动对象的功名意识 D. 群体的存在唤起了活动对象的成就意识 53.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B )。 A. 分析思维 B. 发散思维 C. 辐合思维 D. 抽象思维 54. 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 D )。 A. 教学效能感 B. 教学监控能力 C. 教学反思能力 D. 教学责任感 55.哲学及心理学家( D )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而使心理学成 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A. 艾宾浩斯() B. 缪勒(E. ) C. 费希纳() D. 冯特(W. ) 56心
17、理过程包括( D )。 A. 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及行为过程B. 知觉过程、情绪过程及行为过程 C. 感觉过程、知觉过程及意志过程D. 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及意志过程 57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 D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 认知过程 B. 情感过程 C. 意志过程 D. 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及意志过程 58( D )是各个分支心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A. 教育心理学B. 理论心理学 C. 社会心理学 D. 普通心理学 59. ( A )是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存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心理学。 A. 社会心理学B. 理论心理学 C. 应用心理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复习题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