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53张.ppt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53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53张.ppt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虚词1、而表示并列,相当于“而 且”、“又”、“和”或 不译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 “而且”、“并且”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 “就”、“接着”或不翻 译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 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 学)3、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 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诸君而有意,瞻
2、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 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 记)7、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促织)(2)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 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相当于“才”,“方才”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柳敬亭传)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 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 并列关系,“又又”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 列关系,“一边一 边”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况且(1)连词1、河水清且涟猗。(伐檀)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3、且以一璧之故逆
3、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2、且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 “尚且”表示承接关系,那么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5、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态,暂且,姑且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出现,将,将要用于数词前,表示接近某一数字,将近,大约(石壕吏)2、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驴)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副词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状表议论,不译有时“且夫”连用,表示下文更进一步议论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3)助词,作用相当于“夫”,表示以下要发表议论
4、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 原因,可译为“因”“因为”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 时间,可译为“在”4、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 可。(廉颇蔺相如列传)5、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 京师至于泰安。(登泰山 记)(1)介词3、以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相当于 “而”“又”“而且”“并且”等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 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 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 去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2)连词,和“而”有很多相似点,只是不能表示转折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 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 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 来
5、”“以致”等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示原因 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 词,可译为“而”或省去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4、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 涓而始流。(归去来兮 辞)用以为,认为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 江)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 龙说赵太后)(2)动词“以是”“是以”相当 于“因此”,引出事理发 展或推断的结果“以为”,相当于“把当作”;有时也 可以作“认为”讲,动词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 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
6、鹊见蔡桓公)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 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3)复音虚词4、乃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 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于是、便”等。强调行为出乎意料违背常理,译为“却”“竟(然)”“反而”。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副词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 制,可译为“只”“仅”等。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 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 本纪)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用作第二人称,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用作指示代词,译
7、为“这样”。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 事)(2)代词5、于1介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到”“在”“从”等。2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到”“在”“从”等。3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1、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 因。(孔雀东南飞)2、缙绅、大夫、士萃于左 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指南录后序)3、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介词(4)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5)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对于”(6)介进动作行为旁及的对象,可译为“向”4、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8、。(赤壁之 战)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6、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 军。(赤壁之战)(7)介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地 点,可译为“到”。(8)介进事物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9)介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7、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8、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9、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10)复音虚词“于是”放在句子开头,表示前后 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和现 代汉语的“于是”用法相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作状语或补语,根据情况可 译为“在这时”“在这件事 上”“对此”“从此”等。10、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 其厉声
9、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殽之战)6、焉常用在句末,根据情况 可译为“啊”“呢”“了”等,有时也可不译。用于句中,表示停顿,不翻译。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 表示状态,相当于“然”。1、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 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1)语气助词表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2)代词在这里表疑问,在哪里,什么,怎么。1、必 死 是 间,余 收 尔 骨
10、焉。(殽之战)2、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3)兼词,可理解为“于是”,“是”代人、事或处所这样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1)代词,这样可是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2)连词,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但是”“然而”7、然的样子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3)助词,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副词之后,表示事物或动 作的状态,可译为“地”“着”“的样子”等。是的然,诚有百姓者。(齐桓晋文之事)(4)副词,表示应对,常单独成句,可译作“对”“是”等正确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起义)(5)形容词,正确,对认为正确“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53张 2023 高考 语文 复习 文言文 虚词 课件 5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