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考试大纲第四版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考试大纲第四版财政学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财政学(大纲)名词解释、简答第一章、财政职能复习提示:主要分析财政职能,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从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出发,利用无差异分析方法,分析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并以此对政府失灵的表现和原因进行探讨。一、名词解释1、免费搭车:又叫“搭便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用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免费搭车行为的产生源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正外部效应及其非排他性。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2、投票规则:通过投票进行决策的规则。有两类: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前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
2、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后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无论投票规则怎么变化,都会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造成政府决策的无效率。3、寻租行为:通过游说政府和庭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特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租金)的行为。寻租行为及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有关。在许多情况下,政府决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作出的。利益集团,特别是拥有不正当政治权势的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庭外游说、直接贿赂等手段,对政治家产生影响,左右政府的议案和选民的投票行为,从而使政府作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在实际经济中,有些政府干预形式,比如政府颁发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批文、特许经营证等
3、,可能同时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地制造出一中稀缺,这种稀缺就会产生潜在的租金,必然出现寻租行为。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2001/2008年)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颇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诸如行政、国防、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从广义上说,还包括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及私人需要相比,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以下特征:(1)非加总性(2)无差异性(3)代价的非对称性(4)外部性(5)社会剩余产品性2、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财政作
4、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三方面。(1)资源配置职能: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物品,引导资源流向,祢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包括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财政既参及要素分配,也参及要素基础上的再分配。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收入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3)经济稳定职能:经济稳定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政策,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时实行盈余财政
5、,熨平经济波动。(4)经济发展职能: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支出结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3简述政府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三、论述题1、 利用无差异分析方法,分析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整个社会可分为政府部门(公共部门)和市场部门(私人部门)两大部门。在社会的经济资源既定而且稀缺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两大部门的最优资源配置,不仅关系到政府经济活动的界限问题,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假定公共部门产出和私人部门产出的边际替代率为1,在社会成员的偏好格局和有效需求既定的条件下,两大部门间的资源配置和产出比例可能存在某种最组合。社会生产可能性
6、曲线。是代表整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它表明的是在某一既定的时点上,该社会可利用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限的土地、劳动和资本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越高,该社会的生产潜能越大。社会无差异曲线。每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都代表一定的社会效用水平,其曲线上的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的是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每条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不同组合。位置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如图)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点。2、 阐述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原因的分析。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由于政
7、府活动本身存在问题,政府活动并非一定能矫正市场失灵,有时甚至会造成更大的浪费。主要原因有三方面:(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应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过程中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出最优的政府政策。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投票规则包括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两种。这两种规则都存在不足。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2)、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缺乏成本激励导致的无效率。(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在实际经济中,有些政府干预形式,比如政府颁发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批文、特许经营证等,可能同时为寻租行为创造了
8、条件。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地制造出一中稀缺,这种稀缺就会产生潜在的租金,必然出现寻租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资源浪费越大。第二章、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复习提示:讲述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结构和效益问题,探讨我国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结构优化途径和支出效益问题。重点和难点财政支出规模的理论解释和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措施。一、名词解释1. 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的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活动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越大,
9、也就是说,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2. 转移性支出: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也就是说,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3. 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招标、投票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础。4. 成本效益分析法(2010年简答涉及):针对政府确定
10、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祥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包含了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政府确定备选项目和备选方案;第二个过程是政府选择方案和项目的过程。5. 最低费用选择法(2010年简答涉及):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个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选择的标准。步骤有:(1)、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个备选方案;(2)、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各备选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3)、按照费用的高低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2010年简答:试说明评估政府支出项目时使用的“成本-
11、效益分析法”和“最低费用选择法”的不同之处。6. 公共定价法(2010年名词):包括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两方面。纯公共定价是政府针对诸如通讯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原子能、钢铁等基本品行业制定价格,这些行业都是自然垄断行业;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是政府对诸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竞争性管制行业制定价格。公共定价法都涉及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两个方面,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三种方式。二、简答题1 简述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的基本内容?(一)分类费用类别的“类”,系指国家职能的分别,所以,按费用类别所做的分类,又可称按国家职能所做的分类。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分别,将财政支
12、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1)经济建设费。包括基本建设拨款支出;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学技术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简易建筑费支出,地质勘探费,增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镇青年就业经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等。(2)社会文教费。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3)国防费。包括各种武器和军事设备支出,军事人员给养支出,有关军事的科研支出,对外
13、军事援助支出,民兵建设事业费支出,用于实行兵役制的公安、边防、武装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各种经费,防空经费等。(4)行政管理费。包括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驻外机构的各种经费、业务费;干部培训费等;(5)其他支出。(二)这种分类的意义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1)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能够明白地揭示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以及侧重于哪些职能;(2)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作时间序列分析,便能够揭示该国的国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3)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作横向分析,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别。2 简述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200
14、6年简答) 以公开招标、投票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础。政府采购制度的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确定采购要求;(2)竞标并签订采购合同;(3)管理执行合同。政府采购制度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1)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资金的使用效率。(2)从政府的代理人角度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优选,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
15、,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3)从财政部门代理人及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型博弈,大大减少他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和采购试题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问题。三、论述题1、 如何认识和调整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1)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也称财政支出构成。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影响更大。另外,一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表明了该国政府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以及变化趋势。政府职能可以分为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相应地,财政支出也就形成了经济管理支出和
16、社会管理支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渐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及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改革前的平均60左右下降到“九五”时期的40。- 经济管理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主要优两方面原因:流动资金支出下降;基本建设支出下降。- 社会管理支出增长中的合理及不合理因素:社会文教费的增长是合理的;行政管理费的增长不尽合理;行政支出内部结构发生不合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个人经费增长快于公用经费增长。(2)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首先,判断一国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这至少应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17、以及在在该阶段政府所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二是财政支出各项目间的相对增长速度。在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十年来,财政投资规模增加了比重不断下降,这趋势必将抑止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过大,而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性支出的增长速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一方面,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和理顺生产性支出及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过程中,在适当提高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性支出的快速增长上。而控制消费性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在明
18、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控制行政机关人员,削减消费性支出。2、 试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1) 财政支出的增长似乎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条规律。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率在改革以前呈现了扩张的趋势。改革时期财政支出比率有所下降,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下降趋势理应逆转。2) 政府活动扩张论,也称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是指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及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
19、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求,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的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也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及调节。3) 梯度渐进增长论,也称内外因素论英国经济学家皮库克及威斯曼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及GDP上升成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一旦发生了外部冲突,比如战争,
20、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而公众在危机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即税收容忍度提高了。同时,此时产生了所谓“替代效应”。即在危机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公共支出的比重增加。但在危机时期过去之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一般情况是,一个国家在战争结束之后,总有大量的国债,公共支出会持续很高。4) 经济发展阶段论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则用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在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
21、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对教育、保健及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5) 官僚行为增长论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官僚是指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作出集团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或更明确地说,是只负责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美国经济学家斯克南认为,结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利越大,甚至使财政支出规模超出了公共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要的支出水平。此外,由于官僚机构通常拥有提供公共品的垄断权,官僚们独家掌握着特殊信息,这使得他们能够相信他们确定的超出水平的社会收益比较高,从而实现预算规
22、模最大化产出。由此可见,官僚们行为从产出和投入两个方面迫使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第三章、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复习提示:主要内容是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首先阐明了财政投资的标准,分析财政投资中相对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资,另一方面是社会保障支出,讲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原因、构成以及养老保险制度。一、名词解释1就业创造标准:关于政府财政投资的衡量尺度,它要求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这种标准要求政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规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主张这种标准的理由是,政府在决定财政投
23、资的支出时,要尽可能地估价这种投资支出可能产生的总就业机会。2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 3. 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由其组建一个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
24、定的一定时期内,由该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协议期满,项目产权转让给政府。4. 社会保障(及新社经重复):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二、简答题1、 简述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2004年简答题)包括稀缺要素标准、储蓄率最大化标准、社会边际生产率标准以及增加就业标准。 第一,稀缺要素标准强调“稀缺要素”在经济发展计划中的重要性和贡献。为了使收入最大化,财政投资决策应当选
25、择低资本产出比率,即选择单位资本产生最大产出的那些投资项目。 第二,储蓄率最大化标准或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要求财政投资支出应当努力使边际人均再投资率(即储蓄率和储蓄水平)最大化,或者说使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减去每个工人的消费净值最大化。 第三,社会边际生产率标准认为当财政投资资金的配置可以导致国民产出最大化时,这种资金配置就是高效率的配置。 第四,增加就业标准,即财政投资项目的选择应当是那些每单位投资能够动员最大数量的劳动力的项目,也就是说,要优先选择适合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2 简述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资的重点。(2007年简答题)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政府从事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并不只在于农业
26、部门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而且生产率较低的现状难以承受贷款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许多农业投资只适于由政府来进行。第一,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如大型水库和各种灌溉工程等,其特点是投资量大,投资期限长,牵涉面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而且投资的成本及其效益之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可能由分散的农户独立进行。 第二,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引进新的农业生产要素。新的农业生产要素必须要有农业科研,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必须经过推广的程序,为了使农户接受新的生产要素,还需对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为完成这一系列任务,需要筹集大批资金。这些投资也只能由政府来承担。 3 简
27、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2005年)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筹资方式有三种模式:1、完全基金制。是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工人在就业期限或寿命内向社会保险计划缴款,这些缴款存入政府管理的基金中,该项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并生息;当一个工人退休后,每年领取的保险金主要来自其中的利息收入。2、现收现付制。是用当期的缴款提供保险金的制度。换句话说,支付给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来自于现在工作的人缴纳的税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保障税,有的国家也称为社会保险税或工薪税。3、部分基金制。部分基金制是既具有完全基金制的部分特征又
28、具有现收现付制部分性质的混合制度。社会保障税的一部分用来支付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一部分(剩余部分)投资于政府管理的基金(或称为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该基金用来支付将来的保险金。4、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帐结合”制度。统帐结合是社会统筹及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简称,即社会统筹部分和个人帐户部分共同组成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度设计的基本结构来看,我国统帐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类似于部分基金制,即现收现付和将来支付两种方式相结合。但是,在具体内容上,我国的统帐结合制及部分基金制又十分不同。4简述“十五”时期以来我国财政加大“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新)“十五”时期以来,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
29、“三农”投入的政策精神,连续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主要措施有:一,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从2004年减免农业税和取消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二,实行“三补贴”政策。2004年起,对种粮农民按种植面积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推广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2006年又因部分农村生产资料涨价对种粮农民实行综合补贴。三,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主要表现在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四,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学杂费。从2006年起,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
30、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五,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市、区)。六,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从2004年开始在河北、河南等省进行国家开发资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目前试点范围在继续扩大。三、论述题1 我国现阶段应当采用哪种财政投资决策标准?为什么?我国现阶段以就业创造标准(名词解释)作为财政投资标准。就业存在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理由有以下4点:(1)从理论上说,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失业的存在是对战略资源的不容
31、宽恕的浪费;而且,就业增加一般都会增加产出。(2)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必须从全局战略考虑这一资源的充分利用,财政投资项目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3)即使不考虑产出增加,也有很多理由表明增加就业是必要的,原因之一是失业的社会影响。许多社会问题可能就导源于大量失业的存在:目无法纪、到处流浪、犯罪、社会秩序混乱,甚至出现有组织的暴乱。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加就业的社会利益远远超出了增加产出的意义。 (4)财政投资的就业创造标准还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一般来说,失业会使一个家庭陷入贫困。要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根本措施还在于增加就业。而增加就业规模首先要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贫穷者就业机会的一个途径是
32、扩大财政投资。特别是增加落后经济地区的财政投资,对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公平、福利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2 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谈谈政府加大对农村和农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和重点。一、必要性:为了尽快有效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入。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1)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最亟待发展的产业。(3)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仍属于“靠天吃饭”。(4)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只适合于由政府来进行。如大型水库和各种灌溉工程等。二
33、、财政投资的重点:在国家投资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国家投资的效率,最关键的问题是正确选择财政投资的重点。 (1)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农村基础教育、卫生设施的投资以及交通道路、电网建设的投资。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集中资金兴建一批具有综合效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3)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政府增加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第四章、
34、税收原理一、名词解释1. 累进税率: 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全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及之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2. 价内税及价外税(2009年名词):以税收及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
35、加的,称为价外税;及之相适应,价内税的计税依据称为含税价格,价外税的计税依据称为不含税价格。3. 税负转嫁(2002、2005年名词):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4. 拉弗曲线(06年考过简答题): 拉弗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阿瑟.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拉弗曲线对说明税率及税收、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税率;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二、简答题1. 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即
36、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称其为税收。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税率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2. 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在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负转嫁的程度,受诸多因
37、素的制约,主要的有供求弹性的大小、税种的不同、课税范围的宽窄以及税负转嫁及企业利润增减的关系等。 (1)供求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2)税种性质的不同: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税负转嫁的最主要方式是变动商品的价格,因而,以商品为课税对象,及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比较容易转嫁是明显的,而及商品及商品价格关系不密切或距离较远的所得课税往往难以转嫁。 (3)课税范围的宽窄: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经营者的目标:经营者的利润或者市场份额目标及税负
38、转嫁也有一定关系。经营者为了全部转嫁税负必须把商品售价提高到一定水平,而售价提高就会影响销量,进而影响经营总利润或市场份额。此时,经营者必须比较税负转嫁所得及商品售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则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售量。3. 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及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2006年简答题)1)拉弗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如图)税收收入 TM O t 税率 2)拉弗曲线对说明税率及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该曲线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
39、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的停滞或下降;高税率还往往存在过多的减免或扣除优惠,造成税制不公平。第二,该曲线还说明,基于上面同样的理由,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适度的低税率,从当前看可能减少收入,但从长远看却可以促进生产,扩大税基,反而有利于收入的增长。第三,税率及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了这是可能的,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亦即最佳税率。4. 借助图形解释税收的超额负担。(new)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该理论是哈伯格首先利用马歇尔的基数效用作为超额负担的基本理论说明,后称之为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
40、见图,说明的是一种商品的市场,D是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S是供给曲线。征税前的均衡点是E,产量为OG,价格为OB。假定政府对这种商品课征FD的从量税,供给曲线S将向左上方移动至S+T,税后市场均衡点为F,产量减少至OH,价格上升至OA。这种税的税收收入是CD(销售量)乘以DF(税率),即ACDF的面积。消费者因课税而损失的消费者剩余是ABEF的面积,生产者因课税损失的生产者剩余是BCDE的面积。这两种损失合计为ACDEF的面积,显然大于政府的税收收入(ACDF的面积)。二者间的差额FDE就是课税的超额负担。这说明,纳税人不仅向政府纳税ACDF,而且还因商品的价格上升、产量(消费量)减少,消费者可
41、能要转向消费其它商品,使消费者在商品间的选择受到扭曲。税收的经济效率就是要求政府在征税过程中尽量使FDE这个“哈伯格三角”的面积最小化。为此,可通过如下三种方法避免或减少超额负担:一是对供求弹性为零的商品征税;二是对所有商品等量(从价)征税;三是对所得征税。三、论述题1.什么是最适课税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一)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含义最适课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最适课税理论是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系进行分析的理论。理想的最优课税理论是假定政府在建立税收制度和制定税收政策时,对纳税人的信息(包括纳税能力、偏好结构等)是无所不知的,而且政府具有无限
42、的征管能力。可是,在现实中,政府对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等的了解并不完全,同时征管能力有限。所以,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最适课税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如何征税才能既满足效率要求,又符合公平原则。最适课税理论的三大基石构成最适课税理论的基石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人偏好、技术(一般可获得连续规模效益)和市场结构(通常是完全竞争的)要明确地表现出来。第二,政府必须通过一套管理费用低廉的有限的税收工具体系来筹措既定的收入。其中,纳税义务及其经济决策无关的一次性总付税一般不予考虑,而且,在对经济做出某些假定的情况下,税收工具的任何选择都将于个人的消费情况相关。第三,在多人模型中,效用的社会福利函数作为标准函数,
43、计算出各种结果,据此在有限的税收工具体系中选择最适税制。(二)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最适课税理论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直接税及间接税的搭配理论、最适商品课税理论和最适所得税制理论上。()直接税及间接税应该是相互补充的而非相互替代。因为这两大税系各自都有优缺点。()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以分配公平为主,就应选择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以经济效率为主,就应选择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逆弹性命题。这是指在最适商品课税体系中,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必须及该种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成反比例。这种逆弹性命题也称为拉姆
44、斯法则。()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这是因为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获得完全的信息,而且征税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按拉姆斯法则课征商品税不能保证生产高效率,还必须课征其他扭曲性税收。同时,要使商品税具有再分配功能,也必须征收扭曲性商品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在政府目标是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前提下,社会完全可以采用较低累进程度的所得税来实现收入再分配,过高的边际税率不仅会导致效率损失,而且对公平分配目标的实现也无益。()最适所得税率应呈倒“型。从社会公平及效率的角度来看,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而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 第五章:税收制度一、名词解释1.税
45、制的类型:是指一国征收一种税还是多种税的税制。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只征收一种税的税制称为单一税制,同时征收两种以上税种的税制称为复合税制。2.税制结构及税制模式: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只有在复合税制类型条件下才有税制结构问题。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税制模式。税制模式是指在一国的税制结构中以哪类税作为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特别是其中的主体税种(税制模式),决定着税制系统的总体功能。3.分类所得税(2004年名词):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或来源)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所得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并以课源法征收。其优点
46、是征收简便,税源易控,可有效防止逃税行为;其缺点是不能按纳税能力原则课征。 4.综合所得税(2007年名词): 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税所得综合课征所得税的税制。这种税制多采用累进税率,并以申报法征收。其优点是能够量能课税,公平税负;缺点是课源难控,征收困难。5.税制改革: 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税制改革可能有很多形式,既有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的升降和税基的变化,又有新税种的出台和旧税种的废弃,还有税种搭配组合的变化。二、简答题1. 简述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new)(1)概念: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只有在符合税制类型条件下才有税制结构问题。
47、税制结构特别是其中的主体税种(即税制模式,指在一国的税制结构中以哪种税作为主题税种),决定着税制系统的总体功能。(2)演变过程。是以简单的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发展到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再发展到以发达的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3)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低),人均收入越高(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越高(低)。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工业化国家以所得税为主,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商品税为主的原因。征收管理能力。会计制度越完善,征收管理手段越先进,诚信纳税程度越高,所得税的收入比重越高;相比之下,商品税的收入比重在发展中国家比较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品课税在管理上要比所得课税更容易些。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对税制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专税专用情况下,如果某项财政支出的需求较大且所占份额较高,那么,为此融资的相应的税种的收入比重也会随之较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会保障税。税收政策目标。理论上一般认为,间接税比所得税更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所得税比间接税更有利于公平收入分配。所以,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旨在公平收入分配的发达国家,一般是以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的税制结构。相邻国家的示范效应。一国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周边国家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