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1.docx
《心理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题与复习资料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及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背景下,对人的活动中的某些条件、活动程序加以控制或改变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因素有哪些?答: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过程有哪些?答: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答:(一) 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及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二)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三) 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及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3.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
3、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及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及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及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7.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及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及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制
4、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9.认知风格: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10.图示: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简述: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连续性及阶段性、定向性及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 -13、14岁),又称
5、学龄中期;青年初期(13、14 -17、18岁),成年期;老年期。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答: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及怀疑感(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6、7-12岁)勤奋敢对自卑感(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自我调整及绝望期的冲突 3.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及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3方面的内容
6、: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1、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3岁以后,第一个飞跃期)(3、心理自我(青春期第二个飞跃期)4.性格的差异?答: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特征差异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类型差异根据人们对事物的反应方式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分为外倾性和内倾型;在人及人的相互作用关系中,人的性格又可以被分为独立型和
7、顺从型。5.多元智能理论?答: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可被区分为八种:(1)语言智能(2)数理逻辑智能(3)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者智能。论述:1.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答:(1)认知发展机制:主要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指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示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指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度的过程。
8、(2)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及外界发生相互作用。具体特征表现为:初期儿童刚刚能区分主体及客体;中期儿童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到主动探索,智力已先于语言发生;后期有了表象,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开始进行“表象性思维”。思维特征具有单向性、刻板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儿童还没有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思维特征具有多向思维,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等。思维的可逆转性,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形式运算阶段(11-16
9、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思维已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及形式分开,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思维特征: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2.认知发展及教学的关系?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对学习的制约性,认为它不仅制约着学习内容的深浅,还制约着学习方法的选择。(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在教学中一方面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应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成其强调这一点,他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3)教学对认知发展的
10、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最近发展区实现。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及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强调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积极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强化: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叫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3.渐近分化:是指教材的呈现或课堂教
11、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应该遵循从一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别、按层次渐近分化的原则。4.综合贯通:是指在组织安排教材时,除了从纵的方面遵循由一般到具体的渐进分化原则外,还要有意识地从横的方面将新旧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加以组织、整合、协调,融会贯通。5.先行组织者:(1)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及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2)目的是用来帮主学生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在“已经知道的”及“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因此称为先行组织者。6.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及学习者
12、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简述:1.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答:(1)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2)学习通过顿悟和理解获得期待(3)个体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而且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4)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2.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答: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效果律:即情境及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如果反应之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那么在联结就会加强;如果反应之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那么联结就会削弱。练习律是由使用律和失用律组成。使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若加以练习应用,则联结就会
13、增强;失用律则是指若不予以使用,联结就会减弱。准备律可以看做是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个体是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或者说是否会发生刺激反应的联结,及个体事先是否处理准备状态有关。3.意义学习的条件?答:客观条件:即外部条件,指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即内部条件,首先,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其次,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恰当的知识,以便及新知识相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及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潜在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答:(1)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
14、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2)学习观: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自己的理解。(3)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增加新的知识经验。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答: 支架式教学认为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包括建立概念
15、框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效果评价四个环节。 情境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又被称为“抛锚式情景教学”。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及、体验、实验,通过这些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及理解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论述: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答:1、学习观(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布鲁纳把认知的生长看做是一个表征系统不断形成的过程。个体在认知生长的过程中,要经过动作表征阶段、映像表征阶
16、段、符号表征阶段这3个阶段。(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由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或经验构成的观念结构,实际上是指各种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方式。(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益处或作用答以下五点)a) 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由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态度、方法等组成的知识结构。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把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使学习变得容易。b) 有利于记忆学科知识,c) 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d) 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以及儿童的智力发展。e) 布鲁纳特别强调基本知识结构化的教学思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
17、写教材的中心地位。(2)提倡发现学习,所谓发生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的知识。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探究新情境的态度和掌握发现式学习的方法。(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简答)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2.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倾向、观点及应用?答: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倾向(1)个体建构主义 个体建构主义及认知学习理论有很大的连续性,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2)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及的过程,学习者是通过参及到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中,且需要学
18、习者进行合作互动,来构建有关的知识。如认知学徒式、支架式以及情境式教学方式。再答简答题第四题和第五题。第四章 学习动机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发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3.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4.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简述:1.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分类?答:(一)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
19、机是由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外在力量激发产生的动机。(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内)这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内驱力(外)这是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外)指一个人为了保持他人(如家长、老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答: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4个层次统称为缺失需要,第5个层次
20、定义为生长需要。3.成败归因理论?答: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韦纳及其同事归纳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把成功及失败的结果归结为个人能力、自己作出的努力程度、工作任务的难度、运气四个因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4.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答:(1)成败经验(2)对他人的观察(3)言语劝说(4)情绪和生理状态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答: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
21、可达到最佳水平,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型曲线。论述:1.学习动机的培养及激发?答: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及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1熟悉教材2了解学生3贯彻始终(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动机强度及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形曲线关系。即动机水平适中,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三)充分利用反
22、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心理学家把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概括说: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的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贾德把它称为概括说。简述:1.学习迁移的类型?答:根据迁移的性质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 正迁移 )和( 负迁移 );根据迁移的方向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 水平迁移 )和( 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的内容划分,可以把迁移划分为( 一般迁移 )和( 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学习情境的不同,可以把迁移分为( 远迁移 )和( 近迁移
23、 )。2.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从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1)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2)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及其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即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包括清晰性)。3.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复习题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