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合集8篇).docx
《2022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合集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合集8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合集8篇)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安排1一、学生状况分析:本年级一个班,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肯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切他人,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溢热忱。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其次单元“我看家乡新改变”,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
2、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化,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化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领实,把爱惜家乡文化遗产教化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发展作为基本领实,将从小关切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育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化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化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教学目标:1.留意引导学生通过
3、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相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亲密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沟通的亲密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领实的相识不只是
4、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索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动身,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相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留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3.留意了相关学问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学问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学问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
5、,将跨学科的学问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学问,教材将这些学问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育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社会探讨实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加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留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依据内容须要设计了很多学生干脆参加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相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
6、”“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留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意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驾驭交通运输的特点等。四、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化要回来生活,突出课程的阅历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安排2一、教学目标本册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
7、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观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走进漂亮的家乡”分10课完成,教学内容以家乡的地理环境为中心,从家乡的整体和地理位置入手,加深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相识和了解。其次单元“家乡的故事”分14课完成
8、,从家乡人生活的改变切入,帮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感受和理解家乡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傲慢”分14课完成。教学内容以家乡的文化、民俗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了解家乡历史和文化。2.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与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比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中去。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9、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2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学问,理解但当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3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宏大成就。4知道世界历史发展一些的重要学问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四、教学目标1、情感、看法、价值观(1)珍爱生命,酷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酷爱科学、酷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看法。(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酷爱集体、团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4)酷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
10、文化传统。敬重不同国家和人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5)关爱自然,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培育,初步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实力(1)能初步相识自我。限制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行为。初步驾驭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3、学问(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11、,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第一单元 走进漂亮的家乡单元目标:1看法: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主动与自觉的看法。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主动的情感。2实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学问的实力,提高合作实力。能够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3学问:相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的宽阔和风俗的多样。学习4个副方向,能够知道用8个方向更精确地描述地地理位置。 其次单元:家乡的故事单元目标:1看法:深化敬重历史:珍惜今日享受的一切,以及酷爱
12、家乡的主动情 感,提升可持续发展及环境的爱护意识。2实力:能够对详细事物进行搜寻。比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发展逻辑的相识,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情愿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表自己的相识和看法,能够较为客观和公正地相识过去,看待今日。3学问:知道家庭、学校和家乡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了解家乡的一些文化特色。了解年表在表达历史改变过程中的作用,学会制作简洁的年表。第三单元课时 家乡,我为你傲慢教学目标:1看法:通过相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进一步形成家乡的概念,体会到自己是家乡的一员,加深对家乡深层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和建设文明富有的家乡的愿望,乐于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表自
13、己的看法。2实力:能够科学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对学习活动中获得的资料能够进行肯定的整理、分类、比较。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3学问: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家乡人为家乡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知道乡音乡情,风俗乡俗的区域性特点,认清陋俗对健康文明生活的危害。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安排31、指导思想以义务教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培育实力的思想,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主动营造&“和谐、同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2、现状分析(1)学生分析学生是特别喜爱品德
14、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老师力争削减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2)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三个单元组成。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阅历,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化的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是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的主题,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消费学问。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获得消费的初步感受。其次单元生活中的习俗单元以燃放礼花,悬挂彩灯的情景为背景,其目的为烘托节日的喜庆氛围。让学生通过探究
15、节日的习俗,感受到人们节日中享受到的欢乐,激发学生酷爱生活,酷爱祖国的情感。第三单元平安地生活是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使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是家长,学校,社会始终关注的问题。设计本单元让学生在以有的平安学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系统地驾驭一些面对突发事务的自救自护本事,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各单元的设计围绕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本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设置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体现教科书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主要有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的内容,家乡,世界的民族风情,
16、习俗和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相识,有利于他们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和实力的和谐发展。3、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其次单元生活中的习俗第三单元平安地生活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安排4一、学生状况分析:本年级一个班,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肯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切他人,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溢热忱。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其次单元“我看家乡新改变”,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四年级下册教
17、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当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的过程当中进行道德教化,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化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领实,把爱惜家乡文化遗产教化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发展作为基本领实,将从小关切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育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
18、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化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化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教学目标:1。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相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亲密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沟通的亲密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
19、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领实的相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索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动身,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相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留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3。留意了相关学问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
20、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学问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学问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学问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学问,教材将这些学问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育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社会探讨实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加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留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依据内容须要设计了很多学生干脆参加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
21、对社会的相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留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意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驾驭交通运输的特点等。四、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化要回来生活,突出课程的阅历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
22、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安排5一、学生状况分析:学生们经过三个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肯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切他人,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溢热忱。一个暑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但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有部分学生终归还是比较自私的,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须要不断督促,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其次单元“生活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四年级 上册 品德 社会 教学工作 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