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8篇)_神十空中课堂观后感.docx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8篇)_神十空中课堂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8篇)_神十空中课堂观后感.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8篇)_神十空中课堂观后感第1篇: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在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大家进行了太空授课。整个授课持续时间约为40分钟,聂海胜协助授课,而张晓光则担当摄像师。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很多网友纷纷表示观看后心中感受颇深。我也一样。 在此次短短四非常钟的时间内,可爱的航天员们为我们展示了五个试验,主要是让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在微重力环境物体运动的特殊,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并且对质量、重量、牛顿定律等有一个更加深化的了解。在观看后我觉得特殊好玩。 第一个试验是测量质量,所运
2、用的器具是依据牛顿其次定律所制成的质量测量仪。究竟该如何测量呢?我细致观看了试验,并且听了解说。原来,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依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其次个试验是单摆试验,主要步骤是: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我们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接着将球拉高到肯定位置后松手。假如是在地球上,这时我们可以确定地回答说小球会左右摇摆。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着?原来小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想要它动该怎么办呢?这时,王老师给了小球一个推力,可爱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第三个试验的道具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玩具之一陀螺。这个试验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静止的陀螺悬浮在空中,然
3、后给它一个干扰力,这时笨笨的陀螺就会起先做翻滚运动,轴向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但若是先让陀螺旋转,再给它干扰力,此时它就不会翻滚了,而是向前行动。真是好玩啊。听说天宫里的许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呢!原来,小小的陀螺背后也隐藏着这么丰厚的学问啊! 第四个试验是水膜试验。这根我们所说的面膜差太多了。在这里我们可用到两个道具一金属圈,一个水袋。首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接着,将金属圈渐渐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迹的时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属圈上会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洁,一切都归功于失重! 第五个试验是水球试验,也就是王老师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而红色会在水球里渐渐地散开,最
4、终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其实航天员聂海胜也向我们展示了悬空打坐、量体重等一系列的试验,令人同样觉得不行思议。 如今,我们都在谈论“中国梦”的实现,我信任,能够让神十飞向太空的国家,也最终能带领我们向更美妙的“中国梦 太空梦”等幻想的实现而前进! 第2篇: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烈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其次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挚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
5、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老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缺憾的是,其次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裂。 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打算了22年。最终,在2007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晰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
6、念。 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试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试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试验不要看起来简洁,但其背后隐藏的物理学问却是令人惊异而深厚的! 这次试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试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须要补充更多的相关学问,让自己从里到外充溢起来,不能色厉内荏腹空空。 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
7、用水是不是循环运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爱好。指令长聂海胜告知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须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困难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 或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须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信任,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奇的太空感爱好,情愿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气,向我们“中国梦 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第3篇: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读书心得 观“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有感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十”载着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航天员带着祖国的使命相约“天宫一号”。虽然
8、天宫一号与“神八”、“神九”已经相约完毕,但这一次也让我们有许多期盼,但是最让我期盼的还是,以八零后的王亚平老师为主讲,聂海胜老师为助教的太空授课,张晓光老师是这次授课任务的摄像师。她们要以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妙的物理现象。本人也观看了这次授课,充分感觉到科技的奇妙力气。以下是我的感受。 一、神舟的发展历程 首先我回顾了一下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研制。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胜利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胜利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特别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
9、中国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胜利放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胜利放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胜利放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放射中心放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精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育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太空行程,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胜利着陆返回,标记着中国已成为世
10、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顺当升空,实现了2名宇航员多天飞行,于10月16日凌晨平安返回,使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进一步成熟。“神舟”六号实现了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为将来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一次实现宇航员进入轨道舱。航天员首次来回轨道舱,进 1 行了失重状态下的关闭返回舱门及检漏试验。第一次进行了真正有人参加的空间科学试验。 神舟七号,放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是一个无人目标飞行器,
11、是为中国的空间站作对接打算。神八将采纳“长征二号”F/G火箭来放射,预料将于放射天宫一号后,已在2011年九月29日21时16分04秒放射。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起飞,托举着神舟九号飞船飞向太空。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2012年6月18日执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标记着中国较为娴熟的驾驭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第一次执行手动载人交汇对接任务2012年6月24日,刘旺在景海鹏与刘洋协作下航天员胜利执行。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当完成,标记着我国全面驾驭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平安返回。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
12、放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胜利放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当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 二、授课过程 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中国首位“太空老师”站在中国“最高”讲台天宫一号的主讲王亚平老师助教聂海胜老师起先了太空授课,带着我们一起领会奇异的太空世界。 首先:漂移亮相 王亚平老师像一条美人鱼向舱内摄像机游来,为了更好展示太空失重状态,指令长聂海胜老师盘起腿,给我们表演了太空神功“悬空打坐”。
13、王亚平用手指轻轻一推,聂海胜老师摇摇摆晃的向远处飘去,看来在太空中,她们可都是轻轻如燕的武林高手啊!这就是失重的真实写照。 其次:太空称重 在地面上,我们一般用天平、台秤、托盘秤、杆秤、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那么,失重环境下,太空中航天员怎么测定质量呢?学文科的我在电视前也产生了极大的爱好。这时太空“质量测量仪”派上了用场,这是从天宫一号舱壁上打开的一个支架形态装置。聂海胜老师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测量结果表明,聂海胜老师的质量是74千克。 王亚平说明说,天宫中的质量测量仪,应用的是牛顿其次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加速度。试验中设
14、计了一个弹簧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还设计了一个系统测出加速度,然后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就可以算出身体的质量了。 中学的力学学问,差不多已经忘完了。感觉还是理解不了。不过过程很清楚了已经。 第三:奇妙的单摆 T型支架上,用细绳拴着一颗明黄色的小刚球。王亚平把小球轻轻拉升到肯定位置放手,小球并没有出现地面上常见的往复摇摆,而是停在了半空中。王亚平用手指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奇异的现象出现了:小球起先围着T型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 王亚平说,在太空中,我们自身的感觉在方位上是无所谓,无论我们的头朝向哪个方向,自身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不过生活在太空中,我们也人为定义了上和下,并且把朝向地球的一侧作为下方,并铺设
15、了地板。 第四:旋转陀螺 地面上常见的玩具陀螺,在太空中成了好教具。王亚平取出一个特别美丽红黄相间的陀螺悬在空中,用手轻推陀螺顶部,陀螺翻滚着向前移动。紧接着,她拿出一个相同的陀螺,先旋转起来再悬浮在半空中,这一次用手轻轻一推,旋转的陀螺则不再翻滚,而是保持摇摆着向前奔去。 王亚平介绍说,高速旋转陀螺的定轴特性在航天领域用途广泛。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就装有各种各样的陀螺定向仪,正是有了它们,才能精准地测量航天器的飞行姿态。 第五:魔幻水球 王亚平拿起一个航天员引用水袋,打开止水夹,水并没有倾斜而出。轻挤水袋,在饮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动水袋,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王亚平说必
16、需用特别方式收集它,我还以为会是什么神奇道具呢,结果王亚平张开口一口把水珠吞了下去,还幽默的说“假如李白生活在太空中,他就不会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了,因为由于太空失重,水是不会向下流的”。接着,她把一个金属圈插入装满饮用水的自封袋中,渐渐抽出金属圈,便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水膜。轻轻晃动金属圈,水膜也不会裂开,只是间或会甩出几颗小水滴。随后,王亚平又往水膜表面贴上了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旧完好。这些在地面上难得一见的奇妙景象, 接着王亚平渐渐地向水膜注水,不一会儿,水膜就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用注射器向水球内注入空气,在水球内产生了两个标准的球形气泡,气泡既没有被挤出水球,也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空 授课 观后感 精选 空中课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