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概论 第二章 企业管理 .docx
《企业管理概论 第二章 企业管理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概论 第二章 企业管理 .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管理概论 第二章 企业管理 其次章 企业管理本章学习内容:1.管理的概念、性质及职能; 2.管理的基本原理; 3.西方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发展; 4.企业管理的概念、任务和发展趋势。 一、管理概述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肯定范围内,通过安排、组织、限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这个概念的含义:管理的主体管理者;管理的客体组织内的各种资源;管理的职能安排、组织、限制、领导;管理的目的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本质协调。2企业的管理者(1)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负责对人力、财力、物力和
2、信息情报进行安排、组织、指挥、限制。管理者必需对组织负责,而不仅仅是权力。管理者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安排资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2)管理者的分类。根据组织层次,管理者一般分为: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干脆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安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切的是详细任务的完成。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悟高层的指示精神,创建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意的是日常管理事务。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确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注意良好环境的创建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3)管理者
3、的角色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干脆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又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代表人角色。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需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如管理者有时出现在社区的集会上,参与社会活动,或宴请重要客户等,在这样做的时候,管理者行使着代表人的角色。领导者角色。由于管理者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重要责任,他们必需在工作小组内扮演领导者角色。对这种角色而言,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联络者角色。管理者无论是在与组织内的个人和工作小组一起工作时,还是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
4、良好关系时,都起着联络者的作用。管理者必需对重要的组织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从而能够在组织内外建立关系和网络。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员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当完成工作。由管理责任的性质确定,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组织内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整个组织的人依靠于管理结构和管理者以获得或传递必要的信息,以便完成工作。管理者1 / 16必需扮演的信息角色,详细又包括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三种角色。监督者角色。管理者持续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改变以获得对组织有用的信息。管理者通过接触下属来收集信息,并且从个人关系网中获得对方主动供应的信息。依据这种信息
5、,管理者可以识别组织的潜在机会和威逼。传播者角色。管理者把他们作为信息监督者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安排出去。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需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组织以外的个人。决策者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假如信息不用于组织的决策,这种信息就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决策角色详细又包括企业家、干扰应付者、资源安排者、谈判者四种角色。企业家角色。管理者亲密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改变和事态的发展,以便发觉机会,并对所发觉的机会进行投资以利用这种机会。干扰应付者角色。是指管理者必需擅长处理冲突或解决问题,如平静客户的怒气,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或者对员工之间的争端进行调解等。资源安排者角色。管理者确定组
6、织资源用于哪些工程。组织资源包括财力、设备、人力、时间等。谈判者角色。管理者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谈判上,管理者的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工作小组。(4)管理者的技能不管什么类型的组织中的管理者,也不管他处于哪一管理层次,全部的管理者都须要有肯定的管理技能。综合来说,管理者须要具备的素养或管理技能主要有: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对某一特别活动特殊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理解和娴熟。它包括特地学问、在专业范围内的分析实力以及敏捷地运用该专业的工具和技巧的实力。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把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实力”。通俗地说,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困难事物进行抽象和概
7、念化的实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能够精确把握工作单位之间、个人和工作单位之间以及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深刻相识组织中任何行动的后果以及正确行使管理者的各种职能。人际技能。人际技能也叫人际关系技能,是指胜利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实力,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力。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需具备良好的人际技能,具备对下属的领导实力和处理不同工作团体之间关系的实力,才能树立组织良好的团队精神。以上这些技能对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的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技术技能的重要性依据管理者所处的组织层次从低到高渐渐下降,而概念技能则相反。对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技术技能是最为重要的;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对技术技能
8、的要求下降,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上升;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概念技能变得特别重要,而对技术技能的要求相对来说则很低。人际技能对全部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当然,这种管理技能和组织层次的联系并不是肯定的,组织规模等一些因素对此也会产生肯定的影响。3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表现为对协作劳动进行指挥,执行着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这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产生的,是组织协作劳动的必要条件和社会2 / 16化大生产的普遍要求,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所共有的。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别
9、职能。这是由共同劳动所实行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是维护社会关系和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手段,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中,管理的社会属性明显存在本质区分。 学习企业管理二重性原理的意义在于:(1)依据企业管理的二重性原理,为了尽快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必需大胆汲取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2)向管理要效益,必需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遵循现代企业生产力运动规律和价值规律。总之,企业管理二重性原理告知我们,只有充分重视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科学管理,充分重视发挥生产
10、资料公有制的优越性,充分重视我们民族自己的优良传统,把学习、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科学体系。4管理的职能依据管理二重性原理,企业管理职能包括一般职能和特别职能。一般职能由协作劳动产生的,属于合理组织生产力的管理职能;特别职能是由这一劳动过程的社会性质(即生产资料全部关系)产生的、属于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一般职能和特别职能是企业管理两个相互结合、不行分割的基本职能。理论界对企业管理的详细职能说法不一,有三职能、五职能、七职能等。尽管如此,人们对管理职能的划分依旧有共同之处。本书将管理的职能划分为安排、组织、领导、限制四个方面。(1)安排安排用以确定企业目
11、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资源配置等管理工作。安排职能是协作劳动的必要条件。在协作劳动中,必需有统一的目标,必需对各项活动、各种资源的利用和每个人的工作进行统一支配,才能彼此协作,最终达到预期目标。管理的安排职能就是要选择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确定实现这种目标的行动方案,从而为管理活动供应基本依据。安排职能的内容及其程序:A.对企业内外部现状及将来的改变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料。B.依据上述市场须要、企业内部条件的分析以及自身利益,制定中长期和近期的目标。C.拟定各种可行性方案,进行决策。D.编制综合安排和各项专业安排,以便落实决策方案。E.检查安排实施状况,对发觉的问题实行措施予以解决。
12、3 / 16(2)组织组织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其一,组织是一个实体(名词),指以人为中心的各种资源的集合体;其二,组织是一种行为(动词),是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把构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因素、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以有秩序、有效率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工作。组织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是指:在组织目标已经确定的状况下,将实现组织所必需进行的各项业务加以分类组合,并依据管理跨度原理,划分出不同管理层次和部门,将监督各类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各层次、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规定这些层次和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关系的过程。组织职能的内容一般包括:A.为了完成企业任务,设置管理职能,并将其分解为各项详细的管理业务和工作。
13、B.确定管理层次、部门、岗位及责、权,搞好企业横向、纵向分工。C.确定上下左右管理部门的协调方式和限制手段,提高整体功能。D.配备和训练管理人员。E.制定规章制度。(3)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并感召人们去追求某些目标的行为与过程。领导职能是由企业各级领导人员行使的一种职能。它是指企业各级领导人为了贯彻实施企业的安排,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通过下达指示、吩咐和任务,使员工在统一的目标下,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完成各项任务。因此,领导职能的内容是激励、指导、引导、促进和激励。领导职能对下级来说,具有统一性、明确性、权威性、强制性、劝服性和示范性。(4)限制为了确保企业管理系统按预定的目标和安排进行,限制职
14、能必需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限制职能是指管理者接受企业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觉偏差,实行订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的安排进行,或适当地调整安排,以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为了履行这一职责,要制定限制标准,评定工作的实际成果,并刚好解决执行工作中偏离安排的问题。假如按业务范围划分,在生产作业限制、质量限制、成本限制、库存限制和资金限制等。一般限制的时机分为三种:预先限制、过程限制、事后限制。 投 入 产 出 生产制造过程 预先限制 过程限制 事后限制 限制的过程一般分为:确定限制标准衡量工作成效订正偏差,三大阶段。二、管理的基本原理
15、4 / 16驾驭管理的四个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一)系统原理1、系统的概念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肯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总体。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2、系统原理要点 (1)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听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2)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肯定的。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3)开放性原理:任何有机系统都是耗散结构系统,系统与外界不断沟通物质、能量和信息,
16、才能维持其生命,所以,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4)环境适应性原理:(5)综合性原理:综合性就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系统的综合性原理的含义是指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二)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加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敬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三)责任原理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2、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肯定的人对所管的肯定的工作完全负责。要做到完全负责基本取决于三个因素:1)权限;2)利益;
17、3)实力。(四)效益原理1、效益的概念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肯定的联系。效益:是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以从社会和经济两个角度来考察。2、效益的评价(1)领导评价:有肯定的权威性和全局性,其结果对组织的影响较大,但可能不够细致和详细;(2)群众评价:一般比较公正和客观,但可能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费用才能获得评价结果;(3)专家评价:一般比较细致,技术性强,但可能只注意干脆效益而忽视间接效益;5 / 16(4)市场评价:越是成熟规范的市场,其评价结果就越是客
18、观公正;反之,其评价结果就越是不客观,甚至具有很强的欺瞒性。3、效益的追求(1)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益的干脆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体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许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需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样。(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三、西方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发展(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演化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和经济人观点(亚当斯密国富论(英国)认为:劳动是人民财宝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用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经济现象是基于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亚当斯密在分析“劳动生产
19、力”的因素时,特殊强调了“分工”的作用。(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特地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娴熟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削减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留意力集中在肯定特点的对象上,有利于发觉比较简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独创。2、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1)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依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安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探讨市场动态,进行预料;(2)在会计的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具体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3)在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
20、展规划;(4)实行工作探讨,并按工作探讨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方法;(5)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福利费等福利制度。3、马萨诸塞车祸与全部权和管理权的分别1841年10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至纽约的西部铁路上,两列火车迎头相撞,造成近20人伤亡。在这个事务的推动下,铁路公司进行了管理改革,实行了全部权和管理权的分别,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实行全部权和管理权的分别。这种分别对管理产生重要的意义:(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职业;(2)随着全部权和管理权的分别,横向的管理分工起先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21、了基础;(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驾驭了管理权,干脆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建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打算了前提。4、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的人事管理思想6 / 16他曾在其经营的一家大纺织厂中作过试验。试验主要包括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试验的目的是探究对工人和工厂全部者双方都有利的方法和制度。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5、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探讨和酬劳制度(1)对工作方法的探讨。他认为,一个体质较弱的人假如所运用的铲在形态、重量、大小等方面都比较相宜,那么他肯定能赛过体质较强的人。因此,要提
22、高工作效率,必需细致探讨工作方法。(2)对酬劳制度的探讨。他主见根据对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酬劳。工人的收入应由三部分组成:A、根据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B、根据对生产率所作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C、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6、尤尔的工厂秩序和法典 安德鲁尤尔是英国的化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在1835年出版的工厂哲学一书中,主见建立工厂手工业的秩序和工厂必要的纪律和法典。只有有效实行纪律法典,才能使工人抛弃无规则的劳动习惯,使他们与整个自动体系的始终如一的规律性活动协调一样。尤尔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在工厂要建立规章制度的人。 7、亨利汤的收益共享制度他在1889年发表的收益共享一文中
23、,提出实行收益共享制度才能克服由利润共享制度带来的不公允。收益共享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酬劳,这样可以避开某一部门业绩好而另一部门业绩差时,实行利润共享制度使前者受损这一不合理现象。他提出的详细方法是:A、每个职工享有一种“保证工资”,然后每个部门按科学方法制订工作标准,并确定生产成本;B、该部门超过定额时,由该部门职工和管理阶层各得一半;C、定额应在3-5年内维持不变,以免降低工资。8、哈尔西的奖金方案1891年,哈尔西在劳动酬劳的奖金方案论文中指出,当时普遍运用的三种酬劳制度存在着弊端:A、计时制(日工资制)对员工主动性的发挥无激励作用;B、计件制:工人常认为,每当工人在产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管理概论第二章企业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