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语用失误现象和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_蒲婧新.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外语教学中语用失误现象和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_蒲婧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语教学中语用失误现象和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_蒲婧新.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DOI:10.13858/32-1312/c.2012.s1.014 课程改革研 究 外语教学中 语用失误现象和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 蒲婧新 蒲婧新 ,南 京财经大学外语系副教授 一 、 什么是语用学和语用失误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 。 要 做到真正理解和 恰当使用一门语言 , 仅 仅 懂 得 构 成这门语言的发音 、 词 汇和语法是不够的 , 我 们还 必须懂得这种语言与理解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之 间存在的各种 各 样 的 关 系 , 如 词语的字面意 义 和 隐含意义 、 话 语 的 前 提 、 说 话 人 的 意 图 、 听 话 人 的 推断等等 。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
2、化背景的 人们 之间的交际 。 跨文化交际中有一个语言的文化差 异的问题 。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 , 英 语是外语 , 说 英 语时往往或多或少的带有汉文化的痕迹 。 英国语 言学家 说 过 ,语 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 现实和该民族 人 民 的 习 俗 , 语 言研究离不开 这 一 宽泛的语言 行 为 环 境 。 要 理 解 语 言 , 归 根 到 底 要 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 因此我 们在英语使用 过 程 中 , 无 论是 正确的理解或 正 确 的表达 , 都 需 要 注 意 根 据 语 境 选 择 合 适 的 词 句 。 而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 要防止语用
3、失误 。 语用失误不是 指 一 般 的 语 言 运 用 错 误 , 而 是 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 , 或 者说话方式不妥 、 表 达不 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 语 用失误问题作为引起跨文化交际困难甚至失败的 主要原因 , 早已引起国内外 学 者 的 广 泛 关 注 。 这 一术语最早是 由 英 国 语 言 学 家 于 年在 她 的 跨 文 化 语 用 失 误 一 文 提 出 的。 指 出 ,在 跨文化 交 际 中 ,本 族 语 者 与 非 本 族语者间的交际 失败往往不是由于发音 , 选 词 或 语法上的错误引起的 , 而 是由于思维方式 , 语 言习 惯和社会风俗 的 不
4、同 所 导 致 的 , 这 种 现 象 不 应 称 为 语 用 错 误 , 而 应 称 为 语 用 失 误 ( )。 将 语用 失 误 分 为 两 类 :语 用 语 言方面 的 失 误 ( )和 社 会语用方面的失误( )。 二 、 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指由于非本族语赋予某个词 或句型的语用意义 与本族语者所赋予的 不 同 , 或 是由于非本族语者误将其母语中言语行为策略迁 移到目的语中来而造成的语用失误 。 常见的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包括以下常见的 几种情况 : ( 一 ) 受 儒家思想为 核心的传 统 文 化 的 影 响 , 中国人生性 谦 虚 慎 言 , 倾 向 含 蓄 内
5、蕴 , 藏 而 不 露 。 因此交 流 中 喜 爱 用 一 些 模 糊 词 , 如 “ 也 许 或 许 可 能 ” 。 ( , , ) , “ 大 约 大 概 ” ( , ) , 差 不 多 ( , ) , 大 体 上 的 基 本 上 的 ( , ) 等 。 但这 类 词语用 多 过滥会起反作 用 。 西 方 人 , 特 别 是 美 国 人 , 性 格 开 放 豪 爽 , 说 话 开 门 见 山 , 直 奔 主 题 。 过 多 的 模 糊 词 给 人 模 棱 两 可 , 言 不 由 衷 的 印 象 。 汉 语 表 达 的 模 糊 性 ,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很 可 能 会 导 致 交
6、际 失 败 。 例如中国人爱 说 “ 我 尽 量 去 ” , 译 成 英 文 是 “ ” 。 这 里 汉 语 表 达 的 模 糊 性具有其语言 功 能 。 一 是 出 于 标 记 的 策 略 考 虑 , 它 有 婉 言 谢 绝 之 意 , 以 便 不 伤 害 对 方 的 面 子 , 同 时 也 是 出 于 推 诿 责 任 的 需 要 , 万 一 不 能 完 成 任 务 , 也 有 台 阶 可 下 。 但 西 方 人 却 把 这 种 婉转的措 辞误认为肯 定 江 苏 社 会 科 学 的回 答 , 因 为 “ ” 表 示“ 我 一 定 会尽量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之 意 。” ( 二 ) 将 汉 语 的
7、 思 维 表 达 方 式 直 接 套 用 在 英 语 上 。 例 如 一 位 美 国 朋 友 说 : “ ” 比 较恰当的反应应该 是 :“ ” 而 不 是 把 汉 语 的 表 达 “ 别 担 心 ” 直 接套用 为 “ ” , 这 样的 话只会 让 朋友感到你对他父亲的病根本就毫无关心之 意 。 ( 三 ) 不 能 根 据 语 境 识 别 话 语 中 包 含 的 言 外 行为 。 比如在听 到 “ ” 时 , 说 话 人的本意很多时侯并不是对天气或温度作 出判 断 或评 价 , 而 是 提 出 暗 含 的 要 求 :“ ” 或 者 “ ” 。 又 如 , 在 公 交车站 有 人 问 你 :
8、“ ? ”这样 的 疑问句事实上并不是发问人对你 是 否 能告诉他 时 间 这 一 能 力 的 疑 问 , 而 是 发 问 人 想 要 以 言成 事 , 要 求你告知 时 间 。 根 据 的言 语 行为理 论 ( ) , 语 言 不 仅 仅 用 于 描述事 情 , 而 且用于 做事 情 。 正确的理 解 语 句 不仅要通 过 掌 握 语法来了解字面意 义 , 更 要 注 意 在特定的语境中语句所隐含的交际目 的 。 ( 四 ) 不 注 意 完 整 句 在 特 定 场 合 下 可 能 带 来 的特殊含义而错用 了 完 整 句 。 根 据 的 合 作 原 则 ( ) , 人 们 在 语 言 交 际
9、 中 都要遵循 一 定 的 原 则 , 正 是 这 些原则使人 们 可 以 互相理 解 , 顺 利交 流 。 如 果说话人或听 话 人 不 理解或者 不 遵 循 这 些 原 则 的 话 , 就 会 导 致 交 际 的 失 败 , 误 解也因此而产 生 。 的 合作原则 由 四 个准则构 成 , 即 量 准 则 、 质 准 则 、 关 系 准 则 和 方 式 准则 。 例如量准则要求在语句中提供适当 数量 的 信息 。 如果说话 人提供的信息量大于这一 准则 所 要求 的 , 听 话 人 就又可能认为说话人 有 “ 言 外 之 意 ” ( ) 。 例如老师 问 一 名 学 生 : “ , ? ”
10、 时 学 生 回 答 说: “ ” 这个回答并没有任 何 语法错 误 , 但 是句子太过完 整 , 提 供的信息 超过 了 量准则的要 求 , 因 而会产生言外之 意 , 让 人 认为 说 话人 很不 耐 烦 或 者 在 耍 脾 气 , 对对方的提 问 不 领 情 , 觉 得 是 多 管 闲 事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只 要 回 答 : “ , ” 就 可以了 。 ( 五 ) 动 物象征意义方面的差别 : 由 于 我 们 对 动物象征意义了解不足 , 在跨文化的商务 往来中 , 经常遇到一些 非 常 尴 尬 的 局 面 , 中 国 的 万 象 牌 电 池在国外曾遇到销售的尴尬局面 , 因
11、为我 们 把 它 译 成了英语 的 “ ” ,在 以 英 语 为 背 景 的 语 言 国 家 , “ ” 就 是毫无意 义 且 对人们来 说是负担的东 西 。 再 如 : “ 金 鸡 鞋 油 , 颜 色 有 黑 、 棕 、 白 、 红 、 黄 等 。” , , , , , 国产品的品牌很 多 冠 以 “ 金 ” 字 。 因 为 “ 金 ” 在 汉 语 中 有 多 层 意 思 , 含 义 丰 富 。 在汉文 化 中 “ 雄 鸡 ” 的联想意义是褒义 的 。 因 此 , 把 “ 金 鸡 ” 鞋 油 的 “ 鸡 ” 理 解 为 “ 雄 鸡 ” , 想 当 然 地 译 为 “ ” 就 犯 了 大 忌
12、, 忽 视 了 译 文 读 者 的文化差 异 , 因 为 在英 语里不仅指公鸡也 是 男 性生殖器的婉 称 。 如果有关人员对这 种象征 差 异有所了 解 , 则 完 全 可 以 避 免 这 种 后 果 。 这 也 从 另 一个侧 面 , 引证了要培养 合 格的英语 人 才 , 必 须 在外语教学中重视文化差异的重要 性 。 三 、 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 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为不了解 或忽视谈话双 方 的 社 会 、 文化背景而出 现 的 语 言 表达失误 。 它与 交 谈 双 方 的 身 份 , 谈 话 的 语 域 等 因素密切相关 。 社会语用失误常见的有如下一些 情况 : ( 一
13、 ) 不 得 当 的 问 候 和 告 别 方 式 。 问 候 和 告 别是交际 的 重 要 方 面 , 使用不得当的 语 言 来 问 候 和 告别常常会导致困惑甚至反 感 。 中国 人见了 面 传 统的打招呼的问候 语 “ 吃 了 吗 ?” 或 者 “ 你 到哪 儿 去 ” 而 在 与 初到中国的 西 方 人相 遇 时 问 “ ? ” 或 者 “ ? ” 会 使 它 们 感 到 困 惑 : “ 为什么总问我吃 没 吃 饭 ? 难道是要邀请我共餐 吗 ? 我去哪 里是自 己 的事 情 , 为 什 么 别 人 要 打 听 ?” 合 适 的 问 候 语 应 该 是 “ ” “ ” 等 。 同 样 ,
14、传 统的中 国 告 别 用 语 “ 再 坐 一 会 儿 吧 ” 、“ 您 慢 走 ” 在 英语中也不适 用 , “ ” 和 “ ” 会 使西方 人 感到 迷 惑 。 英 语 中 道 别 时 常 常 是 “ ” 、 “ , ! ” 或 者 “ ” 等 等 。 ( 二 ) 忽 视 两 种 语 言 的 称 呼 差 异 。 中 国 人 对 西方人直呼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大惑不解 , 在我们国家 , 为 了尊重 , 人 们习惯让小孩以亲 戚关系称呼长 者 , 不 管 是 否 真 有 血 缘 关 系 ,如 : 张 阿姨 、 王 叔叔 、 李 奶奶 ; 而 在英语国家 , 人 们被 这样称呼会 感 到 很 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语教学 中语用 失误 现象 学生 文化 沟通 能力 培养 蒲婧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