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 143-2003 重庆市地方标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pdf
《DB50 143-2003 重庆市地方标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0 143-2003 重庆市地方标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pdf(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93.020 P13 备案号:4514-2003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143一-200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2003-10唰15发布2003-12-01实施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0/143-2003 目IJ 萃, 3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重庆市三峡库区滑坡危岩勘查规定(试行)已经试行约一年中时间,它在我市三峡库区滑坡危岩勘察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适应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棋工作标准化的需要,深化强化对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指导,使我市地质灾害防泊工程勘察工作部署合理、质量可靠,有必要制定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本标准汲取了黛庆市二三峡
2、库区滑坡危岩勘查规定(试行)的精华,吸收了重庆市及兄弟省市特别是三峡库区近两年来各种地质灾带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经验,将适用地区范围从重庆市三峡库区延伸到重庆市其它地区,将适用的地质灾害种类从滑坡与危岩崩塌扩大到泥石流和塌岸。本标准按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l.l-2000)的要求编制。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为资科性器录。本标准由重庆市国士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出和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重庆时乐祷远景灾事茹捂咨竭设计事务所、中国人民解放牢朋勤工程学院、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重庆市边J9矿产勘查开
3、发总公司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坊治工程勘查设计疆、重庆长江工程勘察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家楼、彭先孚、方玉树、李玉生、建颂杰、黎力、任幼蓉、马飞。D850/143-2003 目次前言.1 范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符号. . . . . . .1 3. 1 术语.3.2 符号. .-2 4 总则.24. 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24.2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 . . .3 4.3 士在演灾害防治工程勘察阶段.4 4.4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 . .4 4. 5 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基本要求. 4. 6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 . .
4、.5 5 地质灾事分类.45. 1 滑坡分类. . . .6 5.2 危岩崩塌分类.65.3 泥石流分类. .6 5.4埠岸分类. . .呼6 滑坡地质测绘与勘探.66. 1 一般规定.4. .6 6.2 滑坡培震捕绘与调查.76.3 滑坡勘探.77 危岩崩塌地质测绘与勘摞. .9 7.1 一般规定97.2 危岩崩塌地质测绘与调查.97.3 鱼岩崩塌勘探. . .9 8 泥石流地质测绘与勘探.98. 1 一般规定.108.2 渥石挠地震黯绘与漓查.10 8.3 泥石流勘探.119 塌岸地质测绘与勘探. . . . . .12 9. 1 一般规定. . . . . . .12 9.2 塌岸地质测
5、绘与调资. DB50/143-2003 10 测试. ,. . .13 10. 1 一般规定. . .13 10.2 水文地质原位黯试. . .14 10.3 岩土现场试验.1410.4 岩土室内试验.1410.5 割IJ试结果统计.1510.6 岩土体性质指标.1811 监测. . . . .19 11. 1 一般规定. . . .19 11. 2 监视IJ网点布设. . . .19 11. 3 盗耐内容及方法. .20 11.4 监割属期及精度.2011. 5 监测资料整理分析. . .20 12 评价与预测.2112. 1 滑坡稳定性评价. .21 12.2 危岩稳定性评价. . . .
6、 .28 12.3 泥石流评价. . .33 12.4 塌岸预栅与评价. . .33 13 勘察成果. . .34 13. 1 一般规定.3413.2 滑坡勘察报告.3513.3 危岩崩塌勘攘报告.寸513.4 泥石流勘察报告.3613.5 塌岸勘察报告. .3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震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书内容.38附录B(兢范性附录地震灾害分类B.1 滑坡分类. . . .38 B.2 危岩崩塌分类削日3泥石流分类.cB.4 塌岸分类附录c(规范性附录附录D(规范性附录岩土水平抗力试验. . .45 概率系数. .47 附录E(资料性嘟抗剪强度指标敏感性分析样我49本标准条款表述研吊助动词
7、说明. . . .50 条文说明.二. . . . . .51 II DB50/143-2003 地质灾曹防治工程勘察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技术规黠。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因人身财产和环境保护、城镇规划及工程建设等需赘哥进行的滑坡、金岩崩塌、泥石流、塌岸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不适用于其它工程勘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00
8、26-93 工程测量规珩GB厅50266-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厅50123-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50021-2001 岩土工程黠黎窥范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DL5013-92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JTJ064-9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251-2000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DB50/139-200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3术语和符号3. 1术语3. 1. 1士在景灾害地震乍焉造成的灾害。3.1.2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沿某一界面发生剪坊破坏自坡下运动的程象。3. 1. 3滑体沿滑动面作整体滑动的岩土体。3.1.4滑带滑体与滑床间的软弱岩土夹层。
9、3. 1. 5滑床滑带土下的不动岩土体。3.1.6危岩提坡或悬崖上被裂醋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3.1.7崩塌危岩体离开母岩下落的现象。3.1.8泥石流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洪流。3.1.9塌岸河流、水库岸坡在水动力作用下后退的现象。3. 1. 10致灾地质体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3. 1. 11致灾地质作用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OB50/143-2003 3. 1. 12地质环境与水醋、气器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并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岩石圈的上部空间。3. 1. 1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为防止地震灾害的发生而对致灾地质作用或致灾地质体进行控制和整治的活动。3. 1. 1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10、勘察因防治地质灾害的需要采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致灾地质体或致灾地质作用及所处地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的行为。3. 2符号3.2.1岩土性质指标一一岩土体(含结构面)的粘聚力flk一一天然湿皮条件下岩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y一一岩土体的重度yw一-71的重度p一一岩土体含结构面的内肆擦焦3. 2. 2计算参数府一一水位变韬D一一动水压力F一一危岩稳定系数几一一滑坡稳定系数Fsc一一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贝一一危岩稳定性安全系数扣一一地下本位面至库71位面施围内的高度,浪高hw一一裂隙充71高度Hb-波澳爬寓Hp一一波浪影响深度几一一设计高水位以上坡高K一一渗透系数Kd一一与被冲蚀岸坡表面粗糙度
11、有关的系数。l一一滑面长度p一一情坡剩余下滑力Q一一地震力R一一-抗滑力S一一塌岸宽度T一一下滑力U一一滑面水压力y一一脂缘裂隙水压力W一一一岳重与相应地部荷载之和G一一滑面倾角,水位变动带稳定坡角,风险概率一一地下水流线平均慑角,水上稳定坡角一一给水度l.f/-滑坡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c一一地震水平作用系数3.2.3其它2 DB50/143-2003 5一一变异系数s一一算术平均遭A一一标准遣一一标准差4总则4.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4. 1.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如分培震灾害前治工程等级。4.1.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应根据致灾地震体急害对象的重要性和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按表1进行
12、划分。表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分级致灾地质体成灾后可能造危害对象的重要性成的损失大小重要较重要大一级一级中一级二级二级三级4.1.3致支撞票捧盘害对象重要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a)重要:县级革上城市主体、人口密集眩及重要建设项目:b)较重要:乡镇集镇反较重要建设项比c)一般:村社居民点及一般建设项目。建设项目重要性可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结兢程)DB50/139-2003的巍定确定。4.1.4致灾地质体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的划分应符合下列娱定za)损失大:威胁人数多于300人豆豆预估经济损失大于10000万元;b)损失中等:威胁人数50人-300人或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10000万元:c)
13、损失小:威胁人数少于50人且预估经济损失小于5000万元。般一级二级三级4.1.5塌岸防治工程等级应根据塌烨危害对象重要性和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的差异分段划分,每段长度不宜大于lkm。4.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4. 2.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对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进行划分。4.2.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根据致灾地质体变形差异、物质组成差异、稳定性控制因素多少和致灾地质体或致灾地质作用所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按表2划分。3 D850/143-2003 表2地质环境策杂程度黠分地质环堤复杂程度a判定因素复杂中等复杂简单致灾地肆体变形差异大中等致灾地震体物J9j:组成皇室异大中等致灾地质体稳定性控制因
14、索多中等少致灾地质体所或复杂中等简单致灾地质作用处地质环境ba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由复杂向简单推定,首先满足其中两项者即为该等级;当致灾地质体不明确时可直接按致灾地震作窍所处地震环境复杂程度划分:b致灾地质体或致灾地质作用所处地震环境复杂程度可参照地质支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50/l39-2003划分,划分时不良地质现象应不含致灾地质体本身。4.2.3塌岸勘察中的岸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根据地质环境差异分段划分,每段长度不宜太于lkmo4.3撞景灾害防治工程勘察阶段4.3.1地质灾害前治工程勘察应挠撞况确定是否分阶段进仔。当致灾地质体规模不大、基本要素明显或地质条件简单或灾情危急、需立即抢险治理时
15、进行一次性勘察:当致灾地震体摆模大、基本要素不明显或地质环境复杂时应分控制性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进行。4.3.2地质灾害防拍工程控制性勘察应在充分搜集分析以往地质资料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调查测绘、勘探和测试等工作,查明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成因、形成机制,对致灾地质体在现状和和规划状态下的稳定性作出初步分析并对致灾地质体的危险性作出评价,作出是否需强进行详细勘察和防治的结论,控制性勘察成果应能作为详细勘察的依据,但一般不宜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4.3.3地震灾害防治工程详结毒察应考虑城镇建设、移民迁建、道路、沿江港口码头及岸坡治理等规划建设的需要,依据控制性勘察的结果,结合可能采取的
16、治理方案部署工作量,分析评价致灾地质体在现状和规划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并提出防治方案建议。详勘成果应能作为地震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依据。4.3.4一次性勘察的工作深度应符合详细勘察的基本要求。4.3.5地质灾害防泊工程施工期间应开展地质工作,对开挖形成的边坡、基坑和洞体进行地质素描、地质编录和检验,验证己有的勘察成果:必要时补充更正勘察结论,并将新的地质信息反馈设计和施工。主黠察成果与实掠情况明显不符、不能满足设计施工需要或设计有特殊需要时,应进行施工勘察。施工勘察应充分科起己有施工工程。4.4地质灾害防油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原则4.4.1勘察工作应遵循先地质测给后勘探和先物探后钻探的原
17、则。4.4.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中的地质测绘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4 DB50/143-2003 a)所使用地形底图应为能反映现状地形地物的地形图,其坐标宜为北京坐标系,高程宜为黄海高程,在绘制地形底图时应删去使阅读地质内容产生黯难的符号、注记,等高线;可距以能反映地貌形态又便于读图为原则:b)地质测绘线路布置对致灾地震体基本要素、变%迹象宜以追索法为主,图面上每O.Olm2范围内线路长宜为400mm800mm,观测点(含工程点)数量直为5个1O个,防治工程为一级或地质环境复杂时取较大笛,防治工程为三级且地质环境简单时取较小值,观测点、线不应均布,应以控制致灾地质体基本要素及变形特征为准;c)
18、观测点应以仪器法或半仪器法测定,点位误差图面上不应大于O.5mm;d)地质测绘平面图上,应突出表示各致灾地质体的基本要素及变%迹象,线拭要素可扩大到lmm宽度表示,等轴状时可扩大到2mm2表示:e)地质捕绘的每个地质就提点均应作好原始记录,并应有现测点的平、剖面示意图或素描图、照片等。代表性观测点还应采集相应的标本。4.4.3士在震灾害前治工程勘察中应根据监测位移矢盘图等监测成果对致灾地质体的位移方向和勘察工作量进行校核和必要的调整。4.4.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根据需要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宜符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饨的规定,涉水工程的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宜符合
19、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00的规定。4.4.5勘探和原位耐试位置和方法的选择,五空保证黠援和原位提iJ试的实施不导致致灾地质体稳定性明显降低。4.5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基本要求4.5.1滑坡勘察应查明滑坡区的地质环境,查明滑坡的性质、成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变形阶段、稳定状况及其危障程度;提出参与计算评价的有关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地下水的有关参数:查明或预测成灾危害情况:阐明滑坡防治的必要性,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4.5.2危岩黠察应查明勘察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卸荷带分布范围,应重
20、点查明他岩体的空间几何形态、控制性结构面特征、危岩及基座变形特征。判断崩塌的方向和影响范围,分析危岩产生原因,评价危岩在可能的最不利条件下的稳定性、失稳的特征、规模及危害程度;需费危岩费治的必要性,为5号治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4.5.3泥石流勘察应查萌泥石捷区的地震环境,全域汇水区il,Q、及边界: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的范围、特征和泥石流的危害:阐明泥石流防治的必要性,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4.5.4塌岸黠察查明岸坡地质环境,进仔岸坡分段、分类和塌岸预测评价,确定需要治理的岸坡长度、位置、范围及规模:阐明工程治理的必要性,为设计确定治理工程提供地震依据。4.6地摆灾害防治工程勘
21、察设计4.6.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控制性勘察、详细勘察或一次性勘察实施前均应进行勘察设计。4.6.2地震灾害防治工程控制性勘察和一次性勘察设计应在充分搜集现状地形图及其它有关资料、认真进行现场踏勘、划分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确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的基础上进仔:地震灾害坊治工程详细勘察设计应在控制性勘察结论的基础上编制,勘察工作的布置应充分利用控制性勘察阶段工作量。4.6.3勘察设计书内容见附录A。叫, 伤14.6.4地震灾害防治工程黠察工作应接勘察设计书实施,不应随意变更勘察工作量。当勘察过程中发现勘察设计书预估的地质情况与实际地质情况有较大出入时,应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对勘察工作量作适5 DB50/
22、143-2003 当调整。5地质灾害分类5. 1滑坡分类5. 1. 1滑坡可分为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土质滑坡应是滑动面位于士层内或为土层与基岩交界面的滑坡;岩质滑坡应是滑动E位于基岩内部的滑坡。5.1.2岩质滑坡按滑动面与岩层层酣的关系可分为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附表B.l.1)。5.1.3滑坡按发生年代可分为新滑坡、老滑坡和古滑坡(附表B.1.2)。5.1.4滑坡按需动方式可分为松脱式滑坡和推移式滑坡(附表B.1.3)。5.1.5滑坡接滑体享度可分为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和超深层滑坡(附表B.1.4)。5. 1.6滑坡按古、老滑动面被和用情况可分为全复远望靖坡、去分复活塑滑坡和非复活型滑
23、坡(附表B.l.S)。5. 1.7滑坡按滑体体积可分为小型滑坡、中型滑坡、大型滑坡和特大滑坡的表B.l.的。5.1.8滑坡按主要诱发原因可分为工程滑坡和非工程滑坡(附表B.1.7)。5.1.9滑坡按纵横长度比可分为纵长式滑坡、横长式滑坡和等长式滑坡(附表B.1.8)。5. 1. 10滑坡所处演变阶段应根据滑动带及滑动面、滑坡前缘、滑坡后缘、滑坡两侧和滑坡体状况分为弱变形阶段、强变形阶段、滑功阶段和停滑阶段(附表B.1.9)。5.2危岩崩塌分类5.2.1崩塌应按危岩离开母岩的方式分为滑移式崩塌、倾倒式崩塌和路落式崩塌三类(附表B.2.I),梧应的意岩分主号称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
24、5.2.2觉岩单体接体积可分为小型笼岩律、中型龙岩体、大型危岩体和特大型危岩体(附表B.2.2)。5.2.3危岩带按体积可分为小型急岩带、中型是岩苦、大型急岩带和特大型危岩带(附表B.2.3)。5.2.4危岩体按所处相对高度町分为低位危岩、中位金岩、高位主主岩和特高位危岩Oft表B.2.4)。5.3泥石流分类5.3.1泥石流按流通区的地貌形态可分为沟谷泥石流和1坡面泥石流(附表B.3.1)。5.3.2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泥石流和水石流(附表阻3.2)。5.3.3泥石流按流体特征可分为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附若是B.3.3)。5.3.4泥石流按流动速度可分为低速泥石流、中速泥石流和1高
25、速泥石流(附表B.3.4)。5.3.5泥石流按堆积区的厚度可分为薄层泥石流、中厚层泥;有流、厚层泥石流和巨厚层泥石流(附表B.3.5)。5.3.6渥石捷按总体积和长度可分为小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大型泥石流(附表B.3而)。5.3.7握石捷盘害程&J5空根据流域ID、固体物质一次冲出最、最大流量和堆积区面积分为严盒、中等和轻微三级前表B.3.7)。5.4塌岸分类5.4.1岸坡应按岩土体类型分为岩质岸坡、土质岸坡和岩土混合岸坡(附表B.4.I)o5.4.2塌岸应按破坏模式分为侵蚀录IJ蚀型塌岸、拥塌型塌岸和l滑移型塌岸前表B.4.2)o5.4.3塌岸强烈程度应根据塌岸规模分为强烈、较强烈和轻微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0143-2003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