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角的度量教学反思_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角的度量教学反思_3.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在学生相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开心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使学生主动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生活化本课教学,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视察、动手实践,向他们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沟通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回忆测量线段的长短、物体质量分别须要什么工具?(尺子、秤称)角的大小用什么测量?这样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二、让学生在发觉中学习数学教
2、学这一内容时,是从学生的相识量角器入手:先让学生视察量角器,通过视察你会发觉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沟通探讨,每小组汇报探讨结果后,我依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为了加强记忆,课件展示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还使教学 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测量角的大小时,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精确 ,语言不如教材那般精确。但不行否认,学生的思维在自然而流畅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本课所采纳的让学生自我发觉的方法与“向儿童呈现学习的材料,强化正确的答案”的传统学习方法相比,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后者。角的
3、度量教学反思2角的度量一课是在学生相识了角的基本学问以后,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相识量角器,量角器的原理,区分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教学过程设计中用三个层次来进行引导。第一层是课题的引入。一起先出示两个角,让学生比较大小,引出比较的方法是先要知道角的大小。然后质疑:怎样才能知道这两个角有多大?从而引出课题。其次层是相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这里又分相识量角器、相识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个层次进行教学。相识量角器时,采纳“学生自主视察、相识、发觉”的方法,探讨量角器的特点。课堂中学生的回答特别活跃。在量并说角器上
4、找大小不同的角时,又分以下层次来学习的:(1)在量角器上读出一个角的度数。(2)在量角器上读出两个角的度数。因为读角时学生简单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学生通过这两个角的认读,深有体会地说:读角时要留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晰。我发觉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阅历,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找错的概率就小了,读角的度数也较简单了。第三个层次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阅历,我用尝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探求量角的方法。但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量角的过程上也没有讲在关键点上。在此过程中,我感觉到学生学的并不透彻,还有部分学生不懂。
5、让小组相互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这样通过互助互动环节,大部分学生学会量角了,辅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形象的演示让孩子们的印象很深,也更简单驾驭其中的要领的。角的度量教学反思3直线、射线和线段内容相对来说概念较多,所以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驾驭相关的概念,同时也能注意对学生的视察和概括实力的培育,从作业状况来看,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规范表达实力比较欠缺,要多留意这方面的培育。角的度量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视察量角器的组成部分,比较直观,并能通过课件较好的演示如何量角,学生的主动性较高,由于量
6、角器的不统一,学生在测量角的大小时,还是有些误差的,也有些学生在量角时内外刻度简单弄错,还应多练习。对于角的分类来说,学生并不生疏,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让学生来明晰平角和周角的形成,学生易于理解,而且在通过平角和周角这两个已有条件来解决角的读数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较好,但有个别基础差的学生不能敏捷运用。画角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通过教学学生能较好地驾驭画角的步骤,但是学生画的时候还是会发生角度看错的现象,内外刻度看错。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我还充分利用一副三角板来让学生拼不同的角,学生主动性很高,但是接受实力差的学生好像有些跟不上,要留意后进生的辅
7、导。角的度量教学反思4角的度量学生学的效果并没有预想的好,因为之前看过关于如何教量角器这一部分教学的内容,所以很自信,我首先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这里我创设了让学生画角的情境,从而产生学习量角的需求。其次层是让学生相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这里又分相识量角器、相识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个层次进行教学。相识量角器时,采纳的方法是“让学生细致视察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探讨探讨,看看你有什么发觉”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有部分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究实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发觉量角器上的有数;“我发觉量角器最中间有一个点”。“我发觉
8、量角器上上下两个数加起来正好是180。”相识1角时,采纳的方法是:(1)出示使学生初步感知1角的大小的直观图;(2)猜一猜这个角多大;(3)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深化理解1角。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时,又分以下三个层次来学习的:(1)在量角器上读出一个角的度数(50),(2)读一个刻度上没有标数的角(52)。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留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仔细地看清晰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阅历,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简单了,课堂上
9、学生的表现也证明了这点。第三个层次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阅历,用尝试的方法来探求量角的方法是可取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会量但说不出来,有的学生讲量的方法时也讲得可以。从学生的驾驭状况来看,本课的教学状况还是可以的,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驾驭正确运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问题主要是:打算不充分。本课须要学生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所运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肯定的阻碍。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肯定的难度:顶点和中
10、心重合简洁,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角的度量教学反思5角的度量,始终是很多老师感到头痛的一个学问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学问盲点多,几乎没有任何旧学问作铺垫(除非学生有丰富有课外学问),操作程序困难。尤其对于动作还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还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并没有相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因此对于读度数也经常会觉得茫茫然。固此,本人对教材进行了删改,尝试引导学生以一种动态的眼光
11、去看待角和量角器上的度数,加以整合后,从而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驾驭好的方法。一、觉得做的好的方面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我赐予了学生大量时间进行思索、探究和实践,尽可能多地为他们供应从事数学活动及沟通的机会。只要是学生能够解决问题,我都会反抛给学生,让他们自行解决,比如:量角器中心点的用处;角的单位“度”;量角的方法等等。相识量角器时,采纳的方法是让学生细致视察自己的量角器,仔细探讨、自主发觉等探究方式,让学生全面相识量角器的构造,不只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态学问点上,更是让他们能以一种动态的眼光看待量角器上度数。量角的方法也是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发觉,而不
12、由老师干脆传授。皮亚杰指出:每次过早地教给一些儿童自己日后能够发觉的东西,这样会使他不能有所创建,结果也不能对这种东西有真正的理解。所以采纳了让学生自我发觉的方法,结果效果很显明。2、用“非科学的语言”化解数学量角的方法,学生不仅应当会,而且要能说,但每个学生又可能会有不同理解,所以我淡化了纯文字叙述,注意实质,从学生实际动身,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量角的方法,从而化解难点。二、不足之处当第一个角出现60和120两种状况时,立刻就有几位同学认为是60,而他们的推断方法就:因为这个角是锐角,所以是60,假如是钝角的就选择120。当时我听到了这样的方法,除了一味确定就没再强调别的什么了,而其实这是一
13、种失误。因为当遇到量角器上没有标出数据时,该怎么办?三、建议让学生全面相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加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学问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相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为此,我建议让学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终一个环节指导量角有了以上的铺垫,在量角时,学生自然会自觉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不难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开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驾驭量角的方法,形成了
14、技能。只有让学生参加到学问的形成过程,才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创建性等主体性品质,无形中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角的度量教学反思6角的度量,一向是我感到头痛的一个学问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同时学问盲点也比较多,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困难,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有必需的难度。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课题的引进。我先出示两个角,让学生去比较两个角哪个角大?有人认为角1大,有人认为角2大。当他们在争辩不休时,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角的度量”从而产生学习需求。其次是让学生相识量角
15、器,采纳的方法是“让学生细致视察自我的量角器,仔细地探讨探讨,看看你有什么发觉”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究本领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发觉量角器上的有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个从左往右,一个从右往左,中间正好是90”;“我发觉量角器上90这个刻度与量角器上最下头这个刻度交叉在一个小点上”;“我从最大的刻度数是180这个数上揣测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我发觉下头有一个小半圆,最中间有一个点”。你看学生探讨得多仔细,视察得多细致!一节课下来我发觉还是有学生会把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搞混,在画角和读角的大小的时候读错读数。还应再加强画
16、角和读角的练习。角的度量教学反思7“角的度量”是在学生相识角的大小基础上进行的,是小学阶段几何初步学问的一个重要资料,也是操作性课题,感觉比较抽象、枯燥。这节课中数学概念教多,有1的相识、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量角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必需的难度。课堂上我首先经过故事讲解并描述、动态演示1度角的产生;还让学生闭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自我画1的角。使“度”的概念形象化,并且分解相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刚起先我发觉有些学生拿着量角器就想量角,但却不知怎样放在要量的角上。于是我刚好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一样的角,并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一样的角。相识量角器时,
17、我是让学生细致视察自我的量角器,仔细地探讨,看看有什么发觉。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的回答很不错,如:“我发觉量角器上的有两行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行从左往右,一行从右往左,中间正好是90度”“量角器上有许多刻度”等。但在读角时学生却简单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这时我让学生在量角器上读出内圈和外圈相对的两个角的度数如(30、150),学生经过这两个角的认读,相识到读角时要留意把内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晰。同时还要留意读量角器上没有标数的角如(75)这样能够让学生留意,不仅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并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仔细地看清晰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来。
18、有了以上读角的阅历,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一样的角就简单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并激励学生说如何量角的。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学习,驾驭了量角的方法。角的度量教学反思8随着计算机技术特殊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协助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的确教化信息化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演示使课堂声画并茂,全部这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让学生尽快享受到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也为了探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我进行了“角的度量”的教学尝试。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第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是知道计量角的常用单位是“度”,相识表示度的符号“。”;相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
19、度量角的大小。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相识线段、射线和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和计算角的和差的基础。课中学问点较多,而新学问又较抽象、枯燥。以往大多是老师讲,学生看的形式。这节课上我变更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操作中积累感性相识,逐步形成较为娴熟的测量技能。片段一:复习导入:(1)请你推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2)你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吗?(3)用眼睛目测一下两组角中的两个角的大小。通过设疑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如何比较出他们的大小,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片段二:相识量角器和度量角:通过目测大小比较接近的角来引出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相识量角器是
20、通过学生自己视察、小组合作、老师引导的学习方法。其次是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内外圈刻度的作用。并实行了边操作边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将书本上的学问与实践相结合。片段三:巩固新知:让学生测量不同位置放置的角的度数,量出不同形态的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这一层次练习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而且从测量中发觉揭示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规律,为以后学习奠定了基础。在上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爱好相当深厚,主动性很高。教学胜利的关键之一是运用了多媒体,它把静态的量角器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才能从中看出蕴含的规律。整个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两点:一、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捕获学生视察中的亮点。学习过程是学习环境主体与学
21、习相互作用的过程,老师应当为学生主体的主动参加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国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学习获得学问。相识量角器是学习读数和量角的基础,而量角器对学生来说是较为生疏的。他们对它充溢了新奇心和簇新感。在此我让学生先自己视察量角器,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学生极易发觉上面有许多的刻度和刻度线。但中心点学生发觉较难。可在课上有一学生发觉:“老师我的量角器上有一个小洞”。又有一个学生发觉:“我的量角器上没有小洞,中间有一个相交的点”。此时我刚好捕获学生视察中的亮点,顺着学生的思维刚好引导学生相识了这个小洞、相交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在信息技术与学
22、科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需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服务。在测量角的大小时,电脑演示出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角,媒体上量角器的移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量角时如何放置量角器,如何看刻度。课件的演示效果较好,而且节约时间,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留意力,缩短学生自主探究后表述的时间,视察和比较实力得到了发展。在练习部分,电脑会对学生计算的答案进行推断,学生依据推断随机进行更改。我也依据反馈了解学生的完成状况并刚好评判,帮助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不同题目、不同的难易程度敬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也满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须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进行了自我探究学习,敬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
23、每位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带来了乐趣,更给人以启迪。能让老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让学生在课堂上爱好盎然。但就课堂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手段,它更应与学科进行整合。我也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力求使电脑从老师的演示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从而培育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实力。角的度量教学反思9四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是角的度量这单元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相识线段、射线、直线。二是相识角的单位,会度量角的度数。三是画角。这三部分看似简洁,可实际操作起来,也有许多同学不理解。今日,我讲的是度量角的度数。在量角之前,要相识量角器,我让学生先自己视察一下量角器,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
24、量角器上都有什么,这样能使学生们对量角器的印象更加深刻。接下来,用课件导入新课,课件中演示了量角的过程,重点看量角器和角的重合部分。通过演示,指名让学生说出重合部分的名称,反复说谁和谁重合,最终归纳出量角的两个步骤,并将书上的步骤填写完整。这就是量角的过程,其重点也在书中的那两句话里,我认为驾驭了量角的步骤,那么测量角的度数就不是问题了。我的目的是如此,可教学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学生对于量角的步骤能说出来,却很难操作,我也很是怀疑。为什么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却不能测量呢?经过我过筛子似的排查发觉,个别学生找不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或者是读数时分不清读里圈还是外圈。针对这个问题,我再一次讲解一遍,有
25、些同学已经明白了。希望在今后的练习中多加巩固了。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角的度量这节课是在相识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这也是一节操作课应注意学生的动手操作本领。因为这部分资料数学概念多,学问点多,操作的要求比较高。其中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以及度数是看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都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在讲授新课时注意培育学生仔细、细致视察和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激发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此刻两个地方学生理解驾驭比较困难: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怎样看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为突出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在教学设计时凸显以下特点:一、在活
26、动中感受学问,构建新知首先我出示了两个自制的活动角让学生视察,一方面复习角的学问,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经过视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从而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节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调动起学生的进取性。然后我还出示了老师的教学三角板与学生的三角尺比较同一个角,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这两个角的大小,经过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我们生活中的角,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喜爱自我动手操作,发觉新学问。学问的获得不仅仅用耳朵去听,要让学生自我去感受体会学问的构成过程,这样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二、激励学生独立思索,引导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在相识量角器的环节中,我让学生先视察自我思索,再与同桌合作沟通,
27、让学生自主探究量角器的相关学问。如学生发觉量角器中有两圈刻度,有两个0刻度线,让学生自我发觉学问比老师干脆告知他学问要重要得多。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敬重学生的想法,多巡察,多引导,与学生一齐发觉探讨问题。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也多次强调老师在课堂中是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不断的反思怎样才能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我做的.比较胜利的地方有:一、首先我在导入新课部分利用我们身边熟识的事物作比较引出新知,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喜爱自我动手操作。二、在归纳
28、量角器的运用步骤时,我总结概括出学生更简单读记的短句(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让学生读起来郎朗上口,记起来印象深刻,为后续画角奠定基础。但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1、少数学生对于内圈刻度、外圈刻度不理解,所以就给量角带来致命的漏洞。2、由于角的画法的变换性以及量角器的摆放的不确定性,导致部分学生读错数。3、讲解时间过多,实际操作训练时间不足,学生没有充分熟识量角的过程。4、对于学生的驾驭情景不能四平八稳,异样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当个别指导。5、由于学生综合素养不高,运用自主学习造成后面学问教学时间不足,拓展训练部分练习没有完成。最终,应对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胜利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
29、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再学习、再实践,信任自我能够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1教材分析:例3给出一个角,要求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度量这个角的大小。用三角尺上的哪一个角去量,可以自由选择。由于三角尺上角的大小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与表达各不相同。假如用三角尺上较大的锐角去量,那个角正好等于较大锐角;假如用三角尺上较小的锐角去量,那个角正好等于较小锐角的2倍;假如用三角尺的直角去量,那个角比直角小。教材支配这些测量活动的目的有两点:一是让学生明白,测量角的大小就是找寻一个大小已知的,并且与被测量角大小相等的角;二是让学生体会,精确测量
30、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度量工具和计量单位,这与测量长度须要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面积须要统一的面积单位,测量容量须要统一的容量单位是一样的。量角器是常用的度量角的大小的工具,例3着力教学量角器的构造和计量角的单位。先视察量角器的图画,说说量角器上有些什么,了解量角器的结构。然后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并在量角器上表示出1度角有多大。量角器的构造比较困难,学生视察量角器会看到它是半圆形,上面有很多刻度线,全部刻度线都相交于量角器的中心点;以中心点为顶点,随意两条刻度线为边,都能组成一个角;量角器上像这样的角有许很多多,而且形成的角的大小不同。还会看到量角器上的两圈数,都是0、10、2090、100
31、180;两圈数的排列分别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方向刚好相反。就大多数学生而言,都能看到量角器的形态以及它上面的刻度线、数字,但想不到中心点与两条刻度线组成一个角。想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关系到量角器量角方法的原理,应当引起教学的留意。1度的角比较小,教材在量角器上表示出1度的角。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量角器上每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都组成一个1度的角。2个1度的角连起来就是2度的角,几个1度的角连起来就是几度的角。量角器上,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有内外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依次是10、20、30180,外圈刻度从左往右依次是10、20、30180。教材要求学生“从右边起,依次找出0、20、90、135、
32、180的刻度线”“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教学不仅要完成这些活动,还要体会0刻度线和20刻度线组成20角,0刻度线和90刻度线组成90角,0刻度线和135刻度线组成135角,0刻度线和180刻度线组成180角,从而进一步体会量角器上有许很多多个大大小小的角,而且每个角的度数都能看出来或算出来。相识量角器以后,就能运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设计的教学活动线索是“图示方法仿照操作沟通体会”。先图画演示怎样把量角器正确地放到要量的那个角上,看出这个角是多少度;再照样子用量角器在教材上量一量,经验量角器量角的操作过程,初步学会运用量角器;然后沟通用量角器量角的体会。一要体会量角器的中心点和
33、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就能在量角器上找到一个与要度量的角大小相等的角。量角器上的角有多少度,被测量的那个角就是多少度,从而明白量角器量角的原理。二要联系上面的操作,说说运用量角器的方法与要领,驾驭正确运用量角器的技能。三要体会有了量角器以及统一的计量单位“度”,就能精确测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的练习由易到难地编排。“练一练”里的量角,都运用量角器的外圈刻度线。第1题已经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只要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就能说出各个角的度数。第2题要把量角器放到角的上面,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由于只运用量角器的外圈刻度线,把量角器放到角上不是很难。练习十三第9、10两题里的量角稍难些,
34、一是把量角器正确放到角上比较难,二是选择量角器的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比较难。为此,第9题的图画里已经把量角器放到角上,只要依据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的0刻度线,选择量角器的外圈或内圈刻度,就能得出被测量的角的大小。第10题的图画里,也示范了量角器放到角上的方法,削减学生测量中的困难。须要留意的是,教材没有用文字语言讲解并描述运用量角器量角的操作步骤,希望学生通过视察教材里的测量,联系自己进行的量角活动,沟通体会并总结运用量角器的方法。练习十三第8题,给出四幅用量角器量角的图画,其中三幅运用量角器的方法都不对,或是量角器的中心点没有和角的顶点重合,或是没有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或是没有把
35、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教材问“(这些)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在辨析正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估计角的大小是比较难的。“练一练”第3题给出了两个角,要求学生推断“两个角的大小一样吗?先估计,再用量角器量”。题目不要求说出每个角的大小,它们的度数仍旧可以用量角器量得。这道题要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与其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因为角是同一顶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尽管画出的两个角的边长短不同,以射线的观点看待角的边,就能理解这两个角同样大。练习十三第13题估计少先队队旗中三个角的度数,可以利用第6题量得的三角尺
36、的各个角的度数进行估计。如队旗上的1和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差不多,应当是90;2比三角尺上的45角大些,3比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大些,这两个角的度数也能有所估计。培育估计角的大小的实力,可以让学生反复视察三角尺上的各个角,记住每个角的度数,作为估计角的大小的参照。实践反思:1学生在课始对用量角器量角是特别感爱好的,都渴望能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但我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利用学生的这点新奇心理,在课始最重要的10分钟,没有能抓住学生留意力最集中的时刻,反而用一种程序化的教学渐渐平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实属不该。2对于习惯性教学中我们常常叨念的“点对点、边对边、最终看另一条指向几就是几度”“和右边0刻度线重合
37、看内圈,和左边0刻度线重合看外圈”,学生理解起来有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述上的困难。可能是教学中传授方法来的太快,学生经验的不够,没有形成真正的阅历;也可能是学问要领不是源自学生自己的发觉,所以落实在行动上就会有错误。如“和右边0刻度线重合看内圈,和左边0刻度线重合看外圈”,有的学生把左右看成是角开口的左右。再如:“最终看另一条指向几就是几度”。学生在摆放量角器时还会出现另一条边在量角器外面的状况,就无法读出度数。3对于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特殊是角的一条边不在水平上,须要转动量角器或书本的状况,学生应用不够敏捷,不够机灵。量角也属于一种操作技能,须要时间和阅历的积累,才会熟能生巧。我会耐性等待
38、,给孩子们一个从不会到会,从慢到快,从机械到敏捷的过程。信任孩子们肯定能行的!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2有人说 “有教化就必定有公开课”,而教化家于漪先生却说过:公开课恒久是一件缺憾的艺术。我在和学生共同学习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老师教学方式的融合,注意培育学生学习爱好和学习愿望,以及主动探究的意识。有以下靓点1、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的思索和解决中进行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又培育了学生的数学探究实力,使学习过程成为问题解决的过程;2、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数学活动阅历,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呈现学习内容,使学生经验在现实生活
39、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须要老师进行教学法的加工,以及肯定程度的创建。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题材,也可以创设更符合学生现实的、好玩的情境,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3、引导学生用所学学问解决现实问题,初步学习将简洁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隐含在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中,是基础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问是思想 的“躯体”,思想是学问是“灵魂”。所以对学生而言是不能从教材的字里行间读到的,要在老师引领、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感悟中渐渐体会。学生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才能有效地应用学问,形成实力。在本节课中,线
40、段学问类比角的度量,学生比较简单理解和驾驭。感悟: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间,学生间以及学生主题与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的过程,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刚好赐予确定,主动的评价和热忱的激励,会唤发学生学习热忱。需以后做好以下几点1.抓基础:以教材为主,领悟编者意图,注意对基础学问的传授,还要对教材中新增设的栏目赐予重视。2.抓规律:注意对相近学问的整理,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总结规律,而不是老师代替其整理。3.抓典型:通过典型事例的讲解,培育学生驾驭由特别到一般的学习方法。4.抓方法:留意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搞题海战术。5.抓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学法的指导,创新探究实力的培育,做到刚好检查、反馈
41、。“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以后的教化教学中,将尽自己所能,引领学生加强思维训练, 注意方法引领,让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乐园。点评:整个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现了“和谐”的数学课堂。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动身,结合学生的已有水平进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意了学生探究过程,课堂上老师为学生供应了以个合适的思维空间。课堂中不仅仅是老师的教,而是更多的学的场面,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场面。注意小组互助合作沟通、共同探究。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学生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基本的数
42、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效的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另外,又设计复习提示和预习指导的作业,阅读课本4.2节课文并与4.3.其次节课文对比,思索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出课堂,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加广袤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的学问进行实践、探究。总之,在本节课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致力启发学生已驾驭的学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主动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加到课堂中,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化的最终目标。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3课前思索:(
43、1)角的度量一是学生在学习过长度和面积的测量后,图形与几何中图形的另一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图形的测量的详细目标有许多,这些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测量的度量单位、二是驾驭有关图形的测量的计算方法、三是运用测量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但追其根本是建立测量的度量单位。因为没有这个作为基础。后面的目标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所以本节课的定位应当是在学习了长度和面积之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度量角。建立其角的度量单位。为后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做好打算。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之前。已经知道了长度、面积的度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但是没有把度量的相关内容建立起。因此,帮助学生感受度量角的意义和相识度量单位是本课的
44、重点。让学生经验1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形成量角器的雏形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课要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通过一系列的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度量单位,形成量角器的雏形,从而培育学生的度量意识。(2)角的度量一是建立在孩子已经通过静态定义角的概念和动态的旋转角的演示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并知道他们的大小依次关系。以及直角、平角、周角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为接下来学生要学会运用量角器去精确测量角,去画出相应的角做铺垫,为后续的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拓展延长打好基础。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觉角度量单位统一的必要
45、性以及1角的产生和更大角的产生和度量。上课初始我通过创设玩滑梯的三幅情境图,让学生选择想玩哪个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角的大小不同,那如何去比较大小呢?学生通过探讨发觉可以用重叠法去比较,可以借助直尺去测量角的张口等方法都值得确定和激励,其中班里的一个男孩子雄说:“除了刚才的方法,也可以利用三角尺中的一个角做为标准去进行比较,发觉1比标准小,2和标准相同,3比标准要大,这个思路值得激励和确定,也就是借助标准,那我现在有了标准,能不能精确知道这个角的大小?可以让学生动手尝试操作用自己的学具去量一量角并标出结果,引导大家发觉一个相同的角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结果引发认知冲突,这是因为度量工具的不同产生的结果
46、也不同,从而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这里可以复习长度、面积的测量过程中的测量工具、测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建立起度量意识,克服第一个难点。那么统一了一个标准之后都去测量一个角发觉是这个角这样的8份还要多一些,那多的那一些怎么办呢?能不能舍去?不能,舍去后就不够精确了,那为了更加精确还有什么方法呢?倒逼学生产生出一个小的度量单位的产生,也就是选择的这个度量标准越小,测出的结果也就更加精确,长度单位有1厘米,面积单位有1平方厘米,那角的单位呢?学生会自然想到1。从而水到渠成引出什么是1角,1角将一个360的周角进行平均分,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角,自己用笔去画一画,描一描感知1角
47、的大小,那2角呢?3角呢?5角呢?10角呢?(1角不好找,十进制10角就一目了然)那20角呢?是两个10的角,是20个1的角,那30度呢?60度呢?90度呢?120呢?180呢充分去相识角的度量是对标准的累加,为量角器的形成做很好的铺垫。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数(sh)是数(sh)出来的,量(ln)是量(ln)出来的。”可谓是概括出了度量的精髓,用在这节课的说明也是恰如其分。路漫漫其修远兮,向青草更青处漫朔。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4本单元包括“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画角”四小节资料。其中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是学生较难驾驭和理解的资料。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异样留意各个击破,用学生乐于理解的形式让学生驾驭。我在教学中留意了以下几点:1、重视对“直线、射线和角”的相识学生在空间观念的相识上有必需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这一单元前必需要做好足够的打算,利用课件协助学生理解,效果更好。对于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同点和不一样点,从能不能延长,端点个数来加以区分。由相识射线,引出角的概念。本学问点学生在学习时表现不错,但在做练习题时,对于“经过随意一点画直线”和“经过随意两点画直线”出现了疑点,有的学生把每个点都用上,不能正确理解要求。2、重视对量角器的相识。量角和画角的前提是相识量角器。课前要让学生打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