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不锈钢超薄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方案(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不锈钢超薄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方案(意见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县不锈钢超薄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方案目录一、 发展原则1二、 发展路线2三、 主要发展任务3四、 区域发展分析4五、 产业环境分析6六、 措施保障7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10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16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一、 发展原则1、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2、坚持协调发展。注重发展速度与
2、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序发展。3、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4、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优胜劣汰。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新的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5、协同推进。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契机,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对接本地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主动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协调发
3、展,打造产业创新中心。6、坚持创新发展。开发高效适用新技术,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创新行业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融合,实现创新发展。二、 发展路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重点任务,实现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三、 主要发展任务(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在规划期内培育若干家创新示范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二)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工程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行业产业发
4、展的重要手段,创新招商方式,促进行业产业重大项目向区域行业产业承载地集中。积极实施会展招商,加强与行业协会、专业会展机构、科研院所等协作,通过各类行业的大型会议、专业协会年会、研讨会、鉴定会、展览会等宣传推介行业承载地硬件和软件服务水平。开展专题招商,选择产业优势明显、企业集聚度高的地区,举办各类专题招商会,加强同区域内外协会和商会的联系和沟通,做好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三)着力推进品牌建设强化本土品牌培育、宣传与推介,支持企业建设和完善研发平台,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核心技术。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降本增效。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质量
5、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四、 区域发展分析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新动能加快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xx%,数字经济占比xx%左右,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构筑起高质量发展强大支撑。当前,地区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要准确把握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做好事情。要看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聚焦,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
6、化大城市,加速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当前,地区将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将面临着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加之生产要素瓶颈等制约,任务艰巨而紧迫。按照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突出对接重点,推进深度融合,加快一体化步伐,努力在协同发展中构筑新优势。(一)推动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围绕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着力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和产业对接协作,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二)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吸引区域创新资源,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机制,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7、(三)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积极推动设立区域发展银行,共同出资建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基金,推进异地存储、支付清算、保险理赔、信用担保、融资租赁等业务同城化。推进信用数据库一体化,加快区域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对接。推进信息市场一体化,在区域统一规划部署下,加快建设区域一体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在全省率先建立与区域劳务对接、就业协作机制,拓展区域石区域高层次人才自由流动渠道。五、 产业环境分析不锈钢板是一种不容易生锈的合金钢,根据厚度不同,不锈钢板可以分为超薄板(0.01mm-0.1mm)、薄板(0.1mm-4mm
8、)、中板(4mm-20mm)、厚板(20mm-60mm)、特厚板(60-115mm)。其中,不锈钢超薄板(0.01mm-0.2mm)属于不锈钢的高精尖领域,具有品质要求严格、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等特性,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汽车、电子、家电、计算机等领域。2015年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钢铁行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不锈钢板行业也随之实施供给侧改革,在内外交困之下,不锈钢板企业加快向生产特种钢转型。2018年12月,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宽度600毫米、厚度0.02毫米的极限规格软态不锈钢超薄板,在技术和工艺上已经有了较大突破
9、。不锈钢超薄板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锈钢超薄板行业技术壁垒较高,不锈钢超薄板的生产对原材料的纯净度和轧辊的精度要求极高,在加工的过程中,稍微的震动都会导致压轧失败,成品率较低。二是不锈钢超薄板行业资金壁垒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精密带钢轧机等关键设备的采购以及产品研发,还需要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由于不锈钢超薄板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很少有企业能够具有足够的研发能力以及资金能力,因此,目前中国不锈钢超薄板行业内的生产企业数量较少,大部分市场份额都集中在无锡华生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实达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永正精密箔材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手中
10、,集中度较高,这些企业生产的0.1mm以上的不锈钢超薄板质量可与国际先进水平媲美,但厚度为0.1mm以下的不锈钢超薄板产品与欧美、日本等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未来,随着中国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电子等高端行业的发展,不锈钢超薄板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发展前景广阔,国内的大型不锈钢厂商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及原料供应优势,涉足不锈钢超薄板领域,拓展产品范围,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六、 措施保障(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部门职能,积极推进行业领域事项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扶持产业中小企业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小
11、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进一步减免或取消涉及小微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加采购预算中面向小微企业的份额。健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各类特色融资超市建设。(三)激励创新,全面提高管理水平要引导企业善于从全球视野、国民经济全局、产业链上下游去发现甚至发掘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寻求行业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商机,使得行业发展实现从主要依靠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制胜的轨道上来。积极组织、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会上各种科技资源的合作,重点加强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要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增强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
12、控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实现行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四)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应急相关专业,推动各方联合培养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产业专家库,制定专家队伍储备机制和管理制度,打造一支有实力的专家队伍。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补贴和安家补贴,在签证、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五)开展试点示范以建设综合创新试点为契机,开展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知名产业园区、知名企业品牌、优势特色产品和新型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多种媒介,重点宣传各地的产业发展经验和做法,宣传
13、一批在产业发展中成绩突出的企业、单位(组织)、优秀企业家及先进个人。(六)开展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发展产业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广泛宣传产业相关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度认可度,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产业现代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七)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围绕打造全国先进产业基地的定位目标,建立支持区域产业发展的投资基金,积极对接产业结构调整基金等大型基金,加大对先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建立先进产业统计评价体系,制定并发布发展先进产业导向目录,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先进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支持金融机构研
14、发推广符合先进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各类金融产品,提升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八)创新融资体制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租赁等形式获得运营资金。推进能源资产证券化,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为存量结构优化提供资金保障。加强金融机构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和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财政投资,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一)项目基本情况1、承办单位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2、项目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地点:xx经济技术开发区4、项目联系人:x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
15、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
16、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项目选址位于xx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约220.00亩。(四)产品服务规划方案根据建设规划,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为:xxx/年。(五)项目建设环境当前时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地缘政治复杂变化,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总体判断,既处于可以
17、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和不利因素迭加同在。发展机遇: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优势,抢占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制高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面临挑战:改革攻坚面临严峻挑战。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多年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凸显。国有企业活力不强,非公经济发展不充分,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从根本解决制约全面振
18、兴发展的体制粘性问题复杂而艰巨。优化结构面临艰巨挑战。产业发展面临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充分的双重压力,工业比重偏低、牵动力不强,仍是制约加快发展的最主要的结构性矛盾,结构刚性问题短期内难以化解,新旧动能协同拉动的格局尚未建立。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度不够,集聚资金、人才、技术能力不强,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面临严峻挑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消费增长趋于平稳,对外贸易规模偏小,保持中高速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工业反哺农业作用不突出,县域经济规模小、对全市发展带动能力弱,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立足区域创新功能定位,以推动科
19、技创新为核心,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吸引区域创新资源,积极推动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转化基金、创新联盟共建共享,为建设创新型提供有力支撑。(一)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协作共建科技创新园区,吸引和利用区域高端创新资源,鼓励各地加强与区域知名产业园区、企业总部、科研院所校的合作,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等模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联合打造区域创新联盟,围绕全省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我省优势企业联合区域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若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建立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联盟,共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网、专利信息平台和
20、知识产权专家库,交叉许可和共享知识产权。协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围绕产业升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水资源等领域,与区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研究,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共建科技研发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技术创新主体,依托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引进区域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设立成果转化企业和分支机构;加强与区域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合作,组建集研发与产业化为一体、企业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推进区域技术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结合、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技术交易市场网
21、络,培育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集成服务。(三)用足用好区域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平台合作,围绕我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需求,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等模式,与区域联合建立一批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检验检测机构。加强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引进用好区域人才智力,加强区域专业技术人才制度衔接,搭建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健全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实施科技英才“双百双千”推进工程,开展区域创业导师行行动计划,支持区域高校在我省建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吸引区域高端人才和团队到创新创业。(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
22、。根据估算,项目总投资69410.8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2291.16万元,流动资金7119.64万元。(七)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62291.1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40489.25万元。(八)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估算,本期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21801.91万元。(九)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年预期营业收入(SP):229184.36万元(含税)。2、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2693.44万元。3、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3.51%。4、全部投资回收期(Pt):5.85年(含建设期18个月)。(十)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到工程竣
23、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8个月的时间。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一)项目建设性质该项目属于技术改造新建项目,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不锈钢超薄板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126000.00万元。(二)项目承办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
24、。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
25、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三)战略合作单位xx投资管理公司(四)项目提出的理由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总体有利于释放发展潜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
26、势待发,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先导,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空间利用和海洋开发技术等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铺开,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逐渐形成,全球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
27、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对于一直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区域来讲,布局高端装备、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实施创新驱动有了新支撑。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对于一直坚持开放发展的珠海来讲,融入国际市场、汇聚高端人才、提升内外开放联动有了新空间。国家更加重视生态建设,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地区生态环境优美、土地开发适度、社会和谐稳定,宜居宜业环境奠定了更显著的发展优势。在新常态下面临难得的叠加发展机遇。始终秉持科学发展理念,没有走上过度消耗资源和损害环境的道路,较早运用新常态思维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28、具备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的先发优势。拥有的较高发展基础和显著生态优势为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当前,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后发优势、战略优势将得到重构,珠海的国家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可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平庸增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低成本优势加速产业转移,将削减高开放度的经济发展动力。国内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期,面临“三期叠加”持续影响,新旧增长动力转换需要过程。内外部交通连接瓶颈依然存在;创新驱动基础相对薄弱,民营经济活力没有充分激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增量不足,产业集聚程度不高,骨干企业较少;外经贸结构优化压力较大;东西部和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29、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不够均衡、质量不够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领导干部用创新思维、改革手段和法治理念推动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弱化。(一)突出创新驱动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突出开放创新、全面创新和原始创新,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促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之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基础支撑,提升源头创新能力,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实现从跟随创新向自主创新、引
30、领创新迈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知识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坚持开放创新,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与创新创业环境有机融合,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区域协同创新,提升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和竞争的能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优势传统产业为重要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与商业模式、企业、文化、金融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集中涌现,培育壮大新动能
31、、加快发展新经济、打造产业新引擎,构建世界级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创新作用,更加注重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更加注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坚持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海纳天下英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营造激励创新环境。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完善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协调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创新。弘扬特区创新文化,完善鼓励创新、
32、支持创造、激励创业的政策措施,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构建更具活力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二)突出质量引领构建全面发展新优势把质量作为新常态下第一追求,更加注重企业效益、民生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加快构建大质量大标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城市、文化、生态发展率先全面步入质量时代。加快实现质量型发展。坚持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质量自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消费与创新相互渗透,以新需求牵引新技术、催生新产业,以新技术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进一步提升
33、产品价值和技术含量,实现产业结构再优化再升级。创建国际一流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标准体系,实施更广泛、更先进、更严格的质量和标准控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加快创建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标准,在若干重点领域成为国际标准引领者。把标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率先在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等领域制定实施更高标准,以领先的标准抢占发展先机、赢得竞争主动。(五)项目选址方案项目选址位于xx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良好。(六)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119999.88平方米(折合约180.00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136799.86平方米。(七)项目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3个月。(八)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66287.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7388.26万元,流动资金8899.54万元(九)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26047.19万元,税后净利润18467.7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353.8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3.07%,全部投资回收期4.98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