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开题报告-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 号0212014 姓 名朱 学科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 方 向农业推广 院 (所)经济管理学院 论文题目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研究 导师姓名张 说明 一、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部分: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选题目的及 意义、国内外研究水平、目前仍存在的问题、论文拟解决的问题) 、研究内容及 预期结果 (研究方案、预期成果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论证方法及手 段)、研究条件与进度 (论文结构、总体日程安排 )、评审意见(讨论意见、导师及 院(系)意见)以及文献资料等。以下范例,仅供参考,还可以根据本学科论文 特点,灵活采取其他形式。 二、开题报告
2、在学科点进行,可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三、表内一至四项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填写, 采用计算机输入和 A4 纸正反双面打印。篇幅不够可加页。 四、本表一式四份,研究生、指导教师、所在院(系) 、研究生处各持一份。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研究 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一) 选题背景 畜牧业作为全世界人类息息相关的物质资源,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在我国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1,然而传统的畜牧养殖不仅污染环 境和破坏生态而且还会引发动物疫病和食品安全等严重问题。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 展和国民生活
3、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生态环境及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迫使传统畜牧业逐步向生态畜牧业转变,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产无公害农 畜产品。 生态畜牧业是在当前世界倡导绿色生活、 保护自然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型畜 牧业。在新的大形势下, 它旨在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 有效地减少畜牧养殖 污染,严格把控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的畜禽 产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还要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 不断提高人类 的生活品质,最终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绿色型的生态畜牧业2 。 其主要特点是以加强草原保护和合理使用草原为目标, 以实施以草定畜、 扩大饲 草料基地
4、建设、农区舍饲圈养等手段, 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生态 畜牧业既是目前畜牧业发展的最高层次, 也是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 3。 海晏县畜牧业资源丰富并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优势, 在青海省畜牧业发展中 占有一席之地,是海晏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晏县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海晏县人民政府围绕建设全省高原现代生态 畜牧业示范区的总体部署, 坚持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相结合、 集约经营与特色产 业发展相结合、 改善基础条件与提高科技含量相结合的工作思路, 在上生态畜牧 业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 89.8%,无论
5、是畜禽养殖规模和数量还是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提高, 国内许多著名 畜牧生产加工企业到海晏县投资建厂,以 “加工企业 +基地+养殖户 +科技示范户 ” 的模式发展畜牧业,大量采用生态技术, 带动了海晏县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但是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 发展海晏生态畜牧业, 必须立足于木 地资源优势,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不但要从量上而且 更要从质上加快发展,把生态畜牧业放到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探索。 (二) 研究目的 海晏县在发展生态畜牧业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例如畜禽养殖造成的环 境污染很难有效解决,畜禽养殖业监管制度不完善,畜牧产业化
6、程度不高, 畜产 品安全质监工作不到位, 畜产品的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畜禽粪便不能完善循环利 用等。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 实现现代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是当前海晏县迫切需 要解决和完成的任务。因此, 本文以海晏县生态畜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 通过走 访调研海晏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在吸取国内外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的 基础上,深入剖析海晏县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系统分析, 有针对性 的提出促进海晏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及措施, 希望为推动海晏县生态畜 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促进青海生态畜牧业更加有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选题意义 1、有助于实现青海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近年来
7、政府的高度重视, 当地开始探索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相平衡的一 条道路。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点, 提出调整合理的结构模式,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 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依据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养殖业的合理布局, 在保证环境 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助于实现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 通过深入调查和了解海晏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探索依托科技解决畜牧 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推进畜牧业的科技发展,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 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为提高生态畜 牧业整体水平提供技术参考和支撑。 3、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价值 本文在调研海晏县生态畜牧业发
8、展现状的基础上, 根据海晏县当前畜牧业的 发展现状、地方特色和优势,提出了海晏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角色转换等方面都有针对性措施, 为政府进行 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 生态畜牧业相关概念 生态畜牧业,是一个在发展时间上较早为人们所提出并且一直受人类重视的 概念。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就提出生态畜牧业概念, 并开始重视 畜牧业与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建设。 1962 年美国生物学家卡尔逊女士编写寂 静的春天,轰动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开始引起社会对畜产品的卫生安全和环境 保护问题的关注 4 。 Schumacher U5
9、(1998)认为,生态畜牧业就是要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生态 规律指导和组织畜牧业生产, 要求畜牧业生产符合生态规律: 一是要根据生物与 环境相适应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使生物适应环境。二是要按照生态学 “食 物链”的理论来安排生产项目,使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偿,组成一个 高效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系统。王正周6 (1986)所做解释与其相同。 Sundrum A7(1998)认为生态畜牧业是有机农业的一部分,是替代传统畜 牧业、针对动物健康和福利以及环保而进一步发展的高标准农业。 暴庆五8 (1984)认为,生态畜牧业是生态工程在畜牧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它 是模拟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和
10、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 把多 种现代生态技术组合对接,充分挖掘生产潜力,进行无废物、无污染生产,以获 取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 杨再等9 (1989)认为,生态畜牧业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 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以畜牧业为中心,农牧草林 渔因地制合理搭配,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统一的畜牧业生产体系。 李长胜等 10 (1999)和 Pielou E C11 (1985)认为生态畜牧业就是在动物生态学 理论指导下,利用生态经济学原则指挥组织动物生产, 建立新型的动物生产模式。 按照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要求,把生物系统、环境系统和人控系统统
11、一起来, 把全部的资源利用起来,形成优化的、高功能、高效益的动物转化体系。同时实 行无污染,无废物生产,多层次利用,多层次增值,实现生态、经济两个良性循 环,最终达到生态结构良好,生态功能健全,环境优美,资源富饶的动物生态系 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邢廷铣12 (1999)认为,生态畜牧业就是要在整体论的指导下, 根据家畜生态 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 遵循和利用生态学规律,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的 方法,全面而又系统地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使畜牧业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 效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因此,生态畜牧业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一个以畜牧 业生产为主的多目标、多功能、多成分、多层次的组
12、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 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能协同发展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 刘春燕等 13 (2002)也提出了自己对生态畜牧业的理解, 认为生态畜牧业是运 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 采 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 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统一的牧业产 业体系,它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 生态型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型动物养殖业、 生态型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的无污染处理业。周元军14 (2005)认同了这一概 念,并且将这一概念运用到自己的分析之中。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
13、研究所的那日15(2008)提出生态畜牧业的概念, 此概念 主要针对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中生态环境恶化和草畜矛盾, 认为发展生态畜牧 业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维护草场生态系统平衡。 2 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自 1972 年国际上一个致力于拯救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健康安全食品生产的 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简称 IFOAM) 成立后,各国纷纷兴起发展生态 农业和生态畜牧业的浪潮。 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以集约化发展 为特征的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 牧业发展模式。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四是
14、以开发绿色、 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 许多国家的政府根据自身的情况出台了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鼓励和支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如欧洲共同农业 法有专门条款鼓励欧盟范围内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农林渔业战略,并推出了 “洁净食品计划 ”; 奥地利于 1995 年实施了支持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特别项目,国家提供专门的资金 鼓励和帮助农场主发展生态畜牧业; 法国于 1997年制定并实施了 “有机农业中期 计划”。不仅如此,从 20 世纪 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运用经济方式补 贴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如对生态牧场和自然草场
15、的建设给予资金扶持, 对生态畜 产品的科研进行资助, 对生态牧场进行经营性补贴等。 这种做法充分反映了政府 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16。 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生态畜牧业方面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重视利用 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进行畜产品品质的改良,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国际 竞争力;二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保证畜产品检测的现代化和科技化水平不 断提高;三是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投入,多途径、 多方式地保护生态环 境,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是坚持极为严格的兽医卫生标准, 将畜 牧业科学研究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五是加强立法、完善法制、严格执法,从而 有力地维护和促进生
16、态畜牧业的正常发展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 上述五个特征为 其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资金和制度保障,从而促进了生态畜牧业的快速、 高效发展 17,18。 生态畜牧业已经对世界各国的畜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前人在对此开展 了大量的研究探讨。 L. J. Frewer等19(2005)在对 1000位生猪养殖和养殖鱼类的消费者调查中 发现,他们在饲养生猪和鱼类过程中, 只考虑到如何饲养才能使自己得到最大利 润,而对影响他们的健康的生活环境、 饲养污染问题等生态畜牧发展方面却没有 考虑太多。 Yue Shi 等20(2013)在中国 177个牧草位点进行调查分析,调查了影响全 中国优质牧草模式的潜
17、在因素, 指出了牧草数量和质量对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 性,并提出了对我国生态畜牧业向前发展的相关建议。 。 胡前进等 21 (2002)从种草养畜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问题, 针 对河南省堰师市的资源与环境的具体情况, 明确提出了种草养畜的系列优点和对 畜牧业发展的强力推动。 张旭红22 (2006)依循了胡前进等的方法, 也从一个地区 出发,研究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问题他把贵州铜仁地区作为一个对象,深入分 析了当地在畜牧业发展方面所存在的多种问题, 提出了要走生态畜牧业道路, 并 且具体提出了如何发展、 运用什么样的措施来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这种 方法,能够使得畜牧业发展的实
18、践得到良好的运行。 娄玉杰23 (2000)对生态畜牧业的基本理论、 原则、技术应用以及生态畜牧业 发展模式设计中所必须坚持的几个原理做出了自己的分析,认为发展生态畜牧业 必须要遵循生态位原理、边缘效应原理、 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 能量不断耗散与 食物链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等。 只有坚持这些原理, 在技术层面上 不断延长食物链,增加营养层次,促进生态系统中资源和能量的有效利用,解决 适度规模的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 才能最终有效地实现和推动生态 畜牧业的良好发展。 我国学者王万林等 24(2007)通过对丹麦、 英国畜牧业生产的考察,初步了 解了国外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特点及欧
19、盟共同体的有关农业政策, 提出了在畜牧支 持服务体系的建设、畜产品加工、 农业合作社服务体系、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方 面的国外的好的经验做法,认为我国函需在畜产品的生产、加工,畜牧业生产方 式进一步转变,论证了发展国内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和建设完善畜牧业科学技术推 25 (2013)认为发展畜牧业就要从畜牧业产业化、 畜牧业的竞争优势、 畜牧业组织的发展、 畜禽品的加工等四个方面入手。 积极的调整畜牧业的生产方 式,加强畜牧业的科研力度。同时,还要把畜牧业的企业与畜禽养殖户联系起来, 广体系,完善一畜牧业补贴政策和保护政策等方面的必要性。 王天明 对区域内的畜禽产品加工、词料生产、 检验检疫等有机
20、的结合起来。 提高畜牧业 产业的竞争力,为畜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 B.G. Meerburg 等26(2004)在研究啮齿动物管理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所 起作用发现,一些农民喜欢生物灭鼠, 但由于啮齿动物也可以传播疾病, 使畜禽 健康和食品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有效的啮齿动物管理需要深入了解有关害虫的 生活习性,管理啮齿动物的目的是尽量减少牲畜接触到这些载体, 并调节其种群 密度大幅增长。 啮齿动物管理的方式一是通过战略措施, 如改变动物习惯修改建 筑栖息地,二是观察种群数量是否增加,三是通过灭鼠措施。 John Gaughan等27(2010)在书中
21、指数, 气候变化可能对世界许多地区的畜 牧业可持续发展及动物(肉牛,奶牛,山羊,绵羊,鸡,鸭,家禽等)生存影响 很大,并可能导致各地区产生严重饥荒。 刘春燕13(2002)等认为生态畜牧业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 畜牧业的发展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规律,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域和畜禽的生物学特 性,因时、因地和因势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推广新经验 ,采用新模式 , 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牧业的 “优 质、高产、高效益 ”。 周元军14(2005)认为我国由于长期重开发轻环境保护, 忽视生态平衡致使 畜牧业生态环境破坏日益加剧。另外, 土地沙漠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题 报告 青海省 海北州 海晏县 生态 畜牧业 发展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