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真题解析中学地理.doc
《教师资格面试真题解析中学地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面试真题解析中学地理.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中学地理第一节 讲授课【例1】题目:位置和范围(初中)位置和范围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说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2.掌握亚洲地理分区的依据和具体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材料分析总结概括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奠定科学世界观基础。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说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难点】掌握亚洲地理分区的依据和具体内容。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多媒体展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利用歌曲视频,激情导入导入实录: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共同欣赏歌曲视频亚洲雄风,从
2、歌曲视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雄伟气势,那么亚洲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揭开谜底。(二)自主学习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2)亚洲地理分区的依据和具体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书本相关内容,时间要求3分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在书本相应位置记录自学问题。(三)世界第一大洲1.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教师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图1)和亚洲地理位置图(图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两幅图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间要求5分钟。小组讨论:(1)七大洲的面积大小
3、有何特点;(2)亚洲跨多少纬度;(3)计算亚洲的东西距离。图1 七大洲面积比较 图2 亚洲地理位置学生回答:1.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2.亚洲跨纬度92。3.亚洲东西距离为18231千米。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棒,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多媒体展示:其他大洲跨纬度和东西距离资料。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学习总结归纳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证据。学生回答: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所以是世界第一大洲。教师评价:概括问题简洁准确,十分正确!2.亚洲地理分区过渡:既然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地域如此辽阔,如何才能便于认识呢?学生回答:对亚洲进行地理分区。教师提问:多媒体展示书本图6.5并提
4、问:(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根据什么划分的?(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请同学们自由讨论以上三个问题,时间要求3分钟。讨论结束老师组织开展游戏。游戏环节:每个学生可以随机选择一位同学作为提问对象,以以上三个问题为基础进行提问,两人可以互相帮助完成问题。答对问题两人每加一分,答错不加分。小结:师生共同完成表格: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主要国家方位(以中国为参照)课堂检测:多媒体上展示亚洲分区图,要求学生能够快速说出各个分区的名称和主要国家。(四)课堂小结教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思维导图,请同学们根据思维导图回顾本节课
5、主要内容。学生梳理:亚洲因为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洲;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6个地理分区,分别是东亚、南亚、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教师:概括的十分正确,到此咱们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接下来布置课外作业。(五)布置课外作业教师:请同学们在课前发给大家的亚洲地区图上画出6个地理分区并为每个地理区域写一段解说词(从包含国家、与中国相对位置进行介绍)。五、板书设计位置和范围一、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1.面积最大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长二、亚洲地理分区1.分区原因2.分区内容3.各地理区域特点位置和范围简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说出亚洲
6、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2.掌握亚洲地理分区的依据和具体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材料分析总结概括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奠定科学世界观基础。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说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难点】掌握亚洲地理分区的依据和具体内容。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多媒体展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利用歌曲视频,激情导入导入:师生共同欣赏歌曲视频亚洲雄风,提问学生,从而引出本节课题。(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上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三)世界第一大洲1.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教师:展示七大洲面
7、积比较图(图1)和亚洲地理位置图(图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图1 七大洲面积比较 图2 亚洲地理位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并总结归纳问题答案。PPT展示:其他大洲跨纬度和东西距离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证据(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2.亚洲地理分区教师提问:既然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地域如此辽阔,如何才能便于认识呢?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结果回答进行地理分区。教师:多媒体展示书本图6.5并提问。游戏环节:学生两人一组完成游戏并设置加分项。师生共同完成表格: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主要国家方
8、位(以中国为参照)课堂检测:说出分区名称和所包含的主要国家。(四)课堂小结教师:展示本节课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五)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亚洲地区图上画出6个地理分区并为每个地理区域写一段解说词(从包含国家、与中国相对位置进行介绍)。五、板书设计位置和范围一、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1.面积最大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长二、亚洲地理分区1.分区原因2.分区内容3.各地理区域特点【例2】题目: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太阳大气层结构特点;2.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和太阳活动
9、类型资料分析归纳太阳活动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各圈层太阳活动特点,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太阳大气层结构特点。【难点】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教师提问:上节课主要学习了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什么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学生回答: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即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为地球万物提供光和热,整体上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二)利用视频,激趣导入导入实录:播放视频“认识太
10、阳”,太阳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一个简单的大火球,它有自己的特殊结构,太阳有哪些圈层结构?不同的圈层又有什么样的特点?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找出答案。(三)自主学习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学习目标并提问:(1)太阳大气包括哪些圈层?(2)不同圈层的太阳大气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书本相关内容,时间要求3分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在书本相应位置记录自学问题。(四)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结构Flash展示:播放Flash,介绍太阳大气层结构,并引导学生思考:(1)太阳大气层分为几个圈层?(2)每个圈层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太阳大气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是肉眼可观
11、测到的太阳表面,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日冕是太阳大气最外层。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棒,没有回答对的同学老师为你们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感到欣慰,请继续努力。多媒体展示: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图1)和各圈层资料介绍。 图1 太阳大气层结构图 图2 太阳活动类型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和各圈层资料并结合Flash介绍展开小组讨论,总结概括太阳大气层特点,提示从亮度、厚度和温度等方面进行回答,时间要求3分钟。学生回答:太阳大气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亮度逐渐降低、厚度逐渐增大、温度越来越高。教师评价:概括的十分准确,同学们真棒!小结:由里向外:亮度越来越弱;厚度越来越大;温度越
12、来越高2.太阳活动过渡:掌握了太阳大气层结构和各圈层特点之后我们继续学习太阳活动类型,什么是太阳活动,太阳活动主要有哪些类型?课堂活动:教师展示太阳活动类型分布图(图2)及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类型的资料介绍,请同学们为这些太阳活动类型设计解说词,完成最快最好的同学将会获得加分。学生回答:1.黑子出现在光球层,由于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2.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又叫色球爆发,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3.太阳风是从日冕层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粒子流,到达地球表面会在两极形成极光。教师评价:同学们的分析概括能力非常强,请继续保持!
13、小结:太阳活动太阳大气表现形成原因黑子耀斑太阳风(五)课堂小结教师:请同学们扮演太阳,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对太阳进行介绍。学生回答:大家好,我是太阳,我的大气层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个圈层,光球表面常出现一些黑斑点,由于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被称为黑子;色球层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被称为耀斑,黑子和耀斑都是我活动的重要标志。(六)布置课外作业教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我们学习太阳活动有什么用呢?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资料,下节课请同学展示搜集结果。五、板书设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二、太阳活动太阳对
14、地球的影响简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太阳大气层结构特点;2.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和太阳活动类型资料分析归纳太阳活动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太阳大气层结构特点。【难点】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教师:根据上节课学习主要内容提问。学生:根据老师提问进行回顾。(二)利用视频,激趣导入教师:播放视频“认识太阳”,提问学生,从而引出本节课题。(三)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上
15、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在书本相应位置记录自学问题。(四)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结构教师:播放Flash,介绍太阳大气层结构,并提出问题,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观看Flash解说。学生:根据Flash解说进行回答,说出太阳大气层结构特点。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鼓励回答错误的学生继续努力。多媒体展示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图1)和各圈层资料。 图1 太阳大气层结构图 图2 太阳活动类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太阳大气层结构图和各圈层资料并结合Flash展示小组讨论,总结概括太阳大气层特点,提示从亮度、厚度和温度等方面进行回答。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小
16、结:由里向外:亮度越来越弱;厚度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2.太阳活动过渡:掌握了太阳大气层结构和各圈层特点之后我们继续学习太阳活动类型。活动:教师展示太阳活动类型分布图(图2)及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类型的资料介绍,要求学生太阳活动类型设计解说词。学生:思考、设计解说词。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继续努力。小结:太阳活动太阳大气表现形成原因黑子耀斑太阳风(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扮演太阳,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对太阳进行介绍,从而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六)布置课外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下搜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资料。五、板书设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
17、层二、太阳活动第二节 演示课【例1】题目:地球和地球仪(初中)地球和地球仪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地球仪的作用;2.掌握地轴、两级、经线、纬线等基本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并概括归纳地球仪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地球仪的形成过程,培养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地轴、两级、经线、纬线等基本概念。【难点】描述地球仪的作用。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教师: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怎样的?地球的大小用哪些数
18、据进行表征?学生回答: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臆想、推测、实践和科学观测阶段,地球的大小可以用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大小进行表征。点评并过渡:回答正确,从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我们可以得知地球的体积十分巨大,那么我们如何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呢?(二)展示教具,导入新课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地球仪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积极回答地球仪。引出主题:相信同学们都见过地球仪,我们为什么要创造地球仪?地球仪有什么作用?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三)自主学习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学习目标并提问:(1)什么是地球仪?(2)地球仪有什么作用?(3)什么是地轴、两级、经纬线?请同学
19、们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书本相关内容,时间要求3分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在书本相应位置记录自学问题。(四)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概念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主学习结果和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是地球仪。学生回答:地球仪就是一个圆球,上面分布着各种地理事物,我们可以利用地球仪研究地球表面的事物。师生概括:回答正确,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地球仪的作用过渡:人们按照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形成了地球仪,那么地球仪有什么作用呢?请同桌相互讨论2分钟并回答。学生回答:利用地球仪可以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海陆分布情况、查找事物的
20、地理位置。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对地球仪十分熟悉,回答正确!播放视频:地球仪简介。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做相应笔记,记录并掌握地球仪的作用。小结: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3.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教具使用:发放给每组一个地球仪,引导学生转一转、看一看,找出什么是地轴、两极和经纬线。学生回答:地轴是地球仪转动时的绕转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地球仪上指示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线分别叫经线和纬线。教师提问: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地球真的是绕着一根
21、轴在转动吗?地球表面布满密密麻麻的经纬线,为什么我们在地面上看不到呢?多媒体展示:地球真实的面貌和运动特点。师生小结:地轴是人们假想的轴,事实上并不存在;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五)课堂小结教师:假设你是一个小小的地球仪,同学们愿不愿意介绍一下自己呢?学生回答:我是地球母亲的缩小模型,可以绕着一根假想的地轴转动,我的最北端叫北极,最南端叫南极,人们为了研究方便,在我的身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有了我的存在,同学们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地球母亲啦!(六)布置课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资格 面试 题解 中学 地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