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产业属性概要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产业属性概要优秀PPT.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目一、交通运输产业属性二、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三、运输管制四、运输业的外部性五、多式联运六、列车站的作业方式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交通运输产业属性产业经济学的探讨对象 产业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大至部门,小至行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文化、教化等,均可称之为“产业”。“产业”这个概念是介于宏观、微观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产业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都以“产业概念”为核心,在对产业探讨的不同层次上绽开。产业组织理论和探讨方法什么是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部生产具有亲密替代关系产品的生产者(企业)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这些生产者(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了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理论从它与现代经济
2、学基础理论的关系来看,是以微观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的,是价格理论,特殊是垄断价格理论的应用和延长。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竞争与垄断的一些论述。例如,斯密分工理论以及由分工产生生产专业化、协作化理论,最早探讨了合理的生产组织所造成的全社会的节约。但从较为干脆的理论渊源来看,现在一般公认是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和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马歇尔在198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产业组织概念,同时还探讨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探讨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垄断、促成垄断的因素,特殊是著名的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马歇尔冲突”(Marsha
3、lls Dilemma)等问题。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933年,美国哈佛高校教授张伯伦和英国剑桥高校教授琼罗宾逊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与不完全竞争理论,用来说明市场结构的变更如何导致企业(厂商)行为的变更及对经济运作效率的影响,从而奠定了垄断价格理论基础。张伯伦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概念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自梅森、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以后,产业组织理论向纵深化发展的标记,是20世纪50年头美国产业组织学家在一系列关于具体行业市场结构探讨的基础上,统计比较各行业市场结构的差异,并对主要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进行比较探讨。1970年哈佛学派的另一位产业组织学家谢勒出版了产业市场
4、结构和经济绩效一书,将贝恩的分析向前推动了一大步。谢勒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更加强调行为的重要性,并丰富和完善了SCP分析范式及其内容。基础理论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作为多元化发展的标记,是从20世纪60年头末起先,一些经济学家对正统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强调“市场结构 企业行为 经济绩效”这种单向联系,从而把探讨重点放在市场结构上的正统产业组织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演化为强调“市场结构 企业行为 经济绩效”双向联系的代表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趋势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以芝加哥学派为首要的其它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发
5、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三是新制度经济学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影响。产业组织的探讨方法 (一)“结构行为绩效”方法 (二)价格理论方法 (三)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方法 (四)博弈理论分析方法 (五)可竞争市场理论分析方法“结构行为绩效”探讨方法,价格理论方法是探讨产业组织的基本方法。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问题规模经济和自由竞争两者之间存在着不行调和的冲突,两者之间的冲突就是“马歇尔冲突”。因此,如何解决“马歇尔冲突”,实现有效竞争,以取得志向的经济绩效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就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探讨的基本问题。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探讨框架1、市场结构:市场结构S是指特定市场中的企业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分布
6、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确定的竞争形式。2、企业行为:企业行为C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获得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实行的各种策略性行为。3、经济绩效:经济绩效P是指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确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行业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差别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又称“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一国政府为解决产业内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及调整企业间的关系而制定并实施的政策,它与产业结构政策共同构成产业政策。产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两大部类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依据产品经济用途不同,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依据产品经济用
7、途不同,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甲类)和消费资料(乙类)(甲类)和消费资料(乙类)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分类法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业划分 三次产业分类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其次阶段其次阶段起先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标记,纺织、钢铁及机器等制造业快速崛起和发展;第三阶段第三阶段起先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产业划分 三次产业分类三次产业分类活动的创始人是费希尔和克拉克,将处于第一阶段的产业称为第
8、一产业,处于其次阶段的产业称为其次产业,处于第三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三产业。这一产业分类方法提出后,得到广泛的认同,并始终沿用至今。可以讲,全部的传统产业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三次产业划分基础上的。因此,其理论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就像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有其现实的背景,从而具有某种历史规定性一样,三次产业划分的提出也不例外。这种划分法,是以工业时代的产业经济发展为现实背景的。当时,经济发达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还处在以工业化为主导的阶段,其划分的依据是物质生产中加工对象的差异性。也就是,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界;其次产业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其余的全部经济活动统归第三产业。产业划分 三次产业
9、分类1、第一次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2、其次次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第三次产业(两大部分四个层次):流通部门、服务部门(1)流通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询问信息服务业、各类技术服务业)(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养服务的各行业部门(包括教化、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探讨事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4)为社会公共须要服务的行业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和警
10、察)产业划分 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为了统一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于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在大类之下又分若干中类和小类。这十大类是: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石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产业划分 标准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又称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指联合国颁布的(ISIC)。现在通行的是1988年第三次修订本。其目的是为使不同国家的统计数据
11、具有可比性。标准产业分类的优点在于对全部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并且使其规范化,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有利于分析各国各地的产业结构,而且与三次产业分类法联系亲密(一样)。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是参照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而制定的,因此产业划分与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基本一样。产业划分 要素密集度分类法依据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靠程度划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划分的多样化 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产业分类的新趋向(一)进入80年头,信息技术及以其为核心的现代高技术群快速壮大,人类产业活动的规模和
12、方式有了巨大变更,三次产业分类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包括:需求结构升级使产业范围扩大,产业正涵盖起愈加丰富的社会生活领域,包涵进越来越多的形式、日益多样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人类经济活动。产业活动愈来愈成为非单纯的生产、生活资料和服务的供应部门,其联接社会生活各部分以及各部分与其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的作用不断加强。产业分类的新趋向(二)产业经济分析和产业政策的制订与实施要求拓展产业分类理论。伴随着生产力的飞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规模和深度提高,生产的社会化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导致生产和消费过程社会化,第三次产业长足发展,并且其中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有不同的表现,不仅其他产
13、业内部不断有新的部门分别出来进入第三次产业,第三次产业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和重组。随着社会信息化过程的绽开,第三次产业中的部分部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而传统意义上的第三次产业内部活动从数量到性质都发生重大变更,产业分类急需变革。产业分类的新趋向(三)围绕信息产业化浪潮绽开的“第四次产业”探讨和以寻求可持续发展途径为目的而绽开的“环境产业”、“资源产业”、“生态可持续工业”、“高技术产业”的探讨,把一批新兴产业的归属、地位、本质揭示问题提到产业经济探讨的热点中来。产业细分是制订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战略规划的须要。现有的产业分类理论,不能明确界定信息产业、环境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内涵、产业的范围
14、和地位等,则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就缺乏理论依据和指导。三次产业分类理论的上述局限,导致了整个产业结构理论体系的局限,减弱了其说明现象和指导实践的实力,有必要加以拓展。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 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运输业属性包括经济属性(物质属性、产业属性、市场属性)、社会属性,是运输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基于运输业自身变更及其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相识在不断深化。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第一阶段)1.1 物质生产部门(物质属性之一)(1)19世纪中叶,马克思资本论指出:运输业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接着,是除了开采业、农业和加工制造业以外的“第四个物质生产
15、领域”,既具有物质生产的共性,又具有区分于一般物质生产的特性,是特殊的生产部门。(2)论证:劳动对象的物质变更形态-空间位子的变更,只是在更大的再生产半径和规模上发生着与生产内部运输雷同的现象。产品就是“位移”。(3)意义:产生并适用于生产观念时代。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第一阶段)1.2 第三产业(产业属性之一)第三产业(产业属性之一)(1)费希尔()费希尔(A.G.B.Fisher)和克拉克()和克拉克(C.G.Clark)的)的三次产业结构分类探讨,首次将运输业纳入第三次产业内。三次产业结构分类探讨,首次将运输业纳入第三次产业内。(2)论证:第三产业特征)论证:第三产业特征-服务性。经济学上
16、的服务性。经济学上的“服服务务”又称为又称为“劳务劳务”,是指以劳务活动形式而非物质形式,是指以劳务活动形式而非物质形式供应某种运用价值以满足人们须要的经济活动过程。供应某种运用价值以满足人们须要的经济活动过程。(3)意义:服务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服务营销)意义:服务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服务营销7P策策略)略)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第一阶段)1.3 基础设施 (1)20世纪40年头,基础设施概念引入经济学领域。1994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4)中定义“基础设施”为一国经济的社会管理成本。(2)国家基础产业:公共设施 公共工程 运输设施(道路、铁路、航道、车站、码头、机场)对运输业属性的相
17、识(第一阶段)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第一阶段)(3)国家基础产业的特性:社会公益性(正外部性)资本密集型(投资极易成为沉没成本)地域性和极差收益(区域经济、范围经济)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其次阶段)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其次阶段)2.1 自然垄断性(市场属性之一)自然垄断性(市场属性之一)自然垄断分为三类(自然垄断分为三类(1937年,年,Richard T.Ely):(1)依靠独一无二的供应资源(如珍稀的矿藏)依靠独一无二的供应资源(如珍稀的矿藏)(2)以私密和特权(如专利)以私密和特权(如专利)(3)由于业务特性(运输业;公用事业:电力、电信、自然由于业务特性(运输业;公用事业:电力、电信、自然
18、气、供水气、供水.)自然垄断性在经济上是合理的:自然垄断性在经济上是合理的:(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2)范围经济和成本弱增性)范围经济和成本弱增性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其次阶段)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其次阶段)自然垄断尽管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但在自然垄断行业中经营者往往缺乏足够的降低成本和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因此,在该行业中如何引入竞争、提高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从整体上看,交通运输业中的铁路属于自然垄断行业,航空和海运也具有相当的规模经济特性,但是,特大规模经济都体现在线路和港站上,并不是这些行业中的全部业务都具有自然垄断特性,对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就应当打破垄断,实现竞争。网络型基础产业改
19、革的一个重要思路是自然垄断业务与非自然垄断业务的分别。不同业务分别核算,禁止交叉补贴,维护市场竞争的有效性是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一种志向状态,也是制定运输市场政策的目标导向。wondershare 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其次阶段)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其次阶段)自然垄断行业-其主要业务是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须要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具有网络效益的产业。wondershare 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其次阶段)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其次阶段)2.2 俱乐部物品(物质属性之二)20世纪70年头布朗(C.V.Brown,1978)、杰克逊(P.M.Jackson,1978)、詹姆斯.布坎南
20、等社会物品分为三类:(1)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2)混合物品(俱乐部物品)(3)私人物品 wondershare 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其次阶段)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其次阶段)2.3 显著的外部性(社会属性之一)1890年马歇尔首次运用“外部经济”概念之后,外部性被看成市场失灵的一种共生现象。运输业外部性问题的争论焦点:(1)运输业外部性的内、外界如何划分;(2)干脆与间接外部性如何划分;(3)拥挤性的虚假问题。wondershare 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第三阶段)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第三阶段)3.1 运输业的可竞争性(市场属性之二)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提出“马歇尔悖论”:规模经济和竞争
21、尽管都会带来效率,但企业在通过竞争追求规模效益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垄断,结果这又扼杀了竞争。1940年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理论,解决了“马歇尔悖论”:克拉克把有效竞争定义为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有效地协调起来的一种状态,认为只要该产业中的企业已经达到最低规模经济的要求,同时其市场竞争度能够保证竞争受益大于竞争成本,即处于有效竞争的范围。“有效竞争”属于适度规模和适度竞争的交集,单纯从规模经济和竞争角度看它都不确定是最佳的,但有效竞争可以实现综合效益最大。wondershare 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第三阶段)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第三阶段)wondershare 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第三阶段)对运输业属性的相识(第三阶段)3.2 网络型产业(产业属性之二)这里所指的网络型产业是指属于实体网络的基础设施产业。三类网络:(1)实体网络(交通运输、电力、邮电、供水、供气等)(2)虚拟网络(信息、管理、组织、关系、营销、资金网等)(3)因特网思索题1、何为产业组织?2、分析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问题。3、何为自然垄断行业?4、分析论述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组织政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