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Pugh分级标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Child-Pugh分级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ild-Pugh分级标准.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Child-Pugh 分级标准 目录 释义 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释义 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展开 编辑本段释义 Child-Pugh 分级标准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用以对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进行量化评估的分级标准,该标准最早由 Child 于 1964 年提出,当时 Child 将患者 5 个指标(包括一般状况、腹水、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的不同状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记以 1 分,2 分和3 分,并将 5 个指标计分进行相加,总和最低分为 5 分,最高分为 15 分
2、,从而根据该总和的多少将肝脏储备功能分为 A、B、C 三级,预示着三种不同严重程度的肝脏损害(分数越高,肝脏储备功能越差)。但由于患者的一般状况项常常不易计分,随后 Pugh 提出用肝性脑病的有无及其程度代替一般状况,即如今临床常用的 Child-Pugh 改良分级法.其具体分级标准如下表 临床生化指标 1 分 2 分 3 分 肝性脑病(级)无 12 34 腹水 无 轻度 中、重度 总胆红素(umol/L)51 白蛋白(g/L)35 28-35 28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秒)6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如果是 PBC(原发
3、性胆汁性肝硬化)或 PS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总胆红素(umol/L):1768 为 1 分,68170 为 2 分,170 为 3 分;分级:A 级:56 分 手术危险度小 B 级:79 分 手术危险度中等 C 级:10 分(包括 10 分)手术危险度较大 编辑本段临床意义 Child-Pugh 分级标准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广泛认同,并因此为肝硬化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较具体的临床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具体分级标准如下表 临床生化指标 1 分 2 分 3 分 肝性脑病(级)无 12 34 腹水 无 轻度 中、重度 总胆红素(umol/L)51 白蛋白(g/L)35
4、 28-35 28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秒)6 肝硬化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肝硬化标本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目录
5、 概述 分类 症状 肝硬化能活多久 持续发展 临床诊断 治疗 中医解析肝硬化 概述 分类 症状 肝硬化能活多久 持续发展 临床诊断 治疗 中医解析肝硬化 肝硬化超氧细胞疗法 肝硬化传染吗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不同地区的主要病因也不相同。欧美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我国以肝炎病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肝硬化 毒性肝硬化多见,其次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亦逐年增加。研究证实,2 种病因先后或同时作用于肝脏,更易产生肝硬化。如血吸虫病或长期大量饮酒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等。编辑本段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一)肝炎后肝硬化(p
6、osthepatitic cirrhosis)指病毒性肝炎发展至后期形成肝硬化。现已知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等类型。近年研究认为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无慢性者,除急性重症外,不形成肝硬化。乙、丙型肝炎容易转成慢性即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1974 年 Shikatu 报道用免疫荧光方法可以显示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显微镜下含有 HBsAg 的细胞浆呈毛玻璃状,用地衣红(Orecein)染色法可将含 HBsAg 的肝细胞浆染成光亮的橘红色。经过多年保存的肝硬化标本,用此法也可显示出来含HBsAg 的肝细胞,使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有了可靠的依据。乙肝病人 10%20%呈慢性经过
7、,长期 HBsAg 阳性,肝功能间歇或持续异常。乙肝病毒在肝内持续复制可使淋巴细胞在肝内浸润,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使肝细胞变性、坏死,病变如反复持续发展,可在肝小叶内形成纤维隔、再生结节而形成肝硬化。68%的丙型肝炎呈慢性过程,30%的慢性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丁型肝炎可以和乙型肝炎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可以减慢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但常加剧病变的活动及加速肝硬化的发生。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图解(7 张)病毒性肝炎的急性重症型,肝细胞大块坏死融合,从小叶中心向汇管区扩展,引起网状支架塌陷、
8、靠拢、形成纤维隔。并产生小叶中心至汇管区的架桥现象,而形成大结节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形成的肝硬化,在汇管区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形成宽的不规则的“主动性”纤维隔,向小叶内和小叶间伸展,使邻接的各小叶被纤维隔分隔、破坏。这时虽然肝脏结构被改建,但还不是肝硬化,而是肝纤维化阶段。当炎症从肝小叶边缘向中心部扩展,引起点片状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纤维隔也随之继续向中心扩展,分割肝小叶,加之肝细胞再生,形成被结缔组织包绕的再生结节,则成为肝硬化。至病变的末期,炎症和肝细胞坏死可以完全消失,只是在纤维隔中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为多小叶性,形成大结节性肝硬化。如肝炎病变较轻,病程进行较慢,也可以形成小
9、结节性肝硬化、混合性肝硬化或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从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据研究表明与感染抗原量无关。而与病毒毒力及人体免疫状态有显著关系。遗传因素与慢性化倾向有关,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1、HL-A8缺乏似有关系,但尚待进一步研究。(二)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西方国家酒精性肝硬化发病率高,由酗酒引起。近年我国酒的消耗量增加,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率也有所增高。据统计肝硬化的发生与饮酒量和时间长短成正比。每天饮含酒精 80g 的酒即可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持续大量饮酒数周至数月多数可发生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炎。若持续大量饮酒达 1
10、5 年以上,75%可发生肝硬化。酒精进入肝细胞后,在乙醇脱氢酶和微粒体乙醇氧化酶作用下,转变为乙醛,乙醛再转变为乙酸,乙酸使辅酶(NAD)过多的转变为还原型辅酶(NADH)因而 NAD 减少,NADH 增加,则两者比值下降,线粒体内三羧酸循环受到抑制,脂肪酸的酯化增加,三酰甘油增加,肝内的三酰甘油释放减少,另外肝内 NADH 过多,又促进了脂肪酸的合成,使体脂肪形成脂肪酸的动力加强造成肝内三酰甘油过多,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而发生脂肪肝。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肝细胞进一步发生变性、坏死和继发炎症,在脂肪肝的基础上发生酒精性肝炎,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含有酒精性透明蛋白(Mallorys alc
11、oholic hyalin)汇管区有多形核白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和胆小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最后形成小结节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小叶中心静脉可以发生急性硬化性透明样坏死引起纤维化和管腔闭塞,加剧门静脉高压。中心部纤维化向周缘部位扩展,也可与汇管区形成“架桥”现象。百学须先立志。朱熹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三)寄生虫性肝硬化(parasitic cirrhosis)如血吸虫或肝吸虫等虫体在门脉系统寄居,虫卵随门脉血流沉积于肝内,引起门静脉小分支栓塞。虫卵 肝硬化 大于肝小叶门静脉输入分支的直径,故栓塞在汇管区引起炎症、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增生,使汇管区扩大
12、,破坏肝小叶界板,累及小叶边缘的肝细胞。肝细胞再生结节不明显,可能与虫卵堵塞门静脉小分支,肝细胞营养不足有关。因门静脉受阻,门脉高压症明显,有显著的食管静脉曲张和脾大。成虫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和分泌毒素,是肝内肉芽肿形成的原因。虫卵引起体液免疫反应,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能是肝内门脉分支及其周围发生炎症和纤维化的原因。寄生虫性肝硬化在形态学上属再生结节不显著性肝硬化。(四)中毒性肝硬化(toxic cirrhosis)化学物质对肝脏的损害可分两类:一类是对肝脏的直接毒物,如四氯化碳、甲氨蝶呤等;另一类是肝脏的间接毒物,此类毒物与药量无关,对特异素质的病人先引起过敏反应,然 后引起 肝脏损害。少
13、数病人 可引起肝硬化,如异 烟酰、异丙肼(iproniazid)、氟烷。其病变与肝炎后肝硬化相似。四氯化碳为肝脏的直接毒物,对肝脏的损害与药量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引起肝脏弥漫性的脂肪浸润和小叶中心坏死。四氯化碳本身不是毒性物质,经过药物代谢酶的作用,如 P-450 微粒体酶系统,将四氯化碳去掉一个氯原子,而形成三氯甲烷,即氯仿,则成为肝细胞内质网和微粒体的药物代谢酶系统的剧毒(产生三氯甲基自由基和氯自由基),引起肝细胞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损害。由于对肝细胞内微细结构的破坏、药物代谢酶减少又降低了对四氯化碳的代谢,从而减弱了对肝脏的继续损害。病人在恢复之后,肝功能多能恢复正常。仅在反复或长期
14、暴露在四氯化碳中才偶有发生大结节性肝硬化。动物试验反复给大鼠四氯化碳,使药物蓄积可引起肝硬化。氨甲喋呤是抗叶酸药物,临床常用以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牛皮癣(银屑病)等。据报道可引起小结节性肝硬化。(五)胆汁性肝硬化(biliary cirrhosis)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各种原因的胆管梗阻引起,包括结石、肿瘤、良性狭窄及各种原因的外压和先天、后天的胆管闭塞。多为良性疾病引起。因为恶性肿瘤多在病人发生肝硬化之前死亡。各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性胆管梗阻,病程在 312 个月方能形成肝硬化。
15、发生率约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王实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占这类病人的 10%以下。胆管梗阻的早期,胆汁颜色变暗,但很快可变为白色。因胆汁淤积和胆管扩张,胆管内压力增高,抑制胆汁分泌,胆汁可以由绿色变为白色,形成所谓“白胆汁”。显微镜下可见汇管区小胆管高度扩张,甚至胆管破裂,胆汁溢出使汇管区和肝小叶周缘区发生坏死及炎症,坏死灶被胆管溢出的胆汁所充满,形成“胆池”。这是机械性胆管梗阻的一个特征表现。病变继续进展,周缘区的坏死和炎症刺激使汇管区的纤维组织增生,并向小叶间伸延形成纤维隔。各汇管区的纤维隔互相连接,将肝小叶分割,呈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
16、化的中心至汇管区纤维隔不同。但病变如继续发展,到晚期也可出现汇管区至小叶中心区的纤维隔及肝细胞再生结节,而失去其特征性的表现,以致在病理形态上和临床表现上与其他肝硬化不易区别。也可以出现门静脉高压及腹水。胆管梗阻形成肝硬化的原理可能是由于肝内血管受到扩大胆管的压迫及胆汁外渗,肝细胞发生缺血坏死。纤维组织向胆管伸展包围小叶,并散布于肝细胞间,最后形成肝硬化。不完全性胆管梗阻很少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已知胆管感染不是形成肝硬化的必需条件。据报道,无感染的完全性胆管梗阻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者更为多见。(六)循环障碍(淤血)性肝硬化 又称心源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由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7、缩窄性心包炎等使肝脏长期处于淤血和缺氧状态,最终形成肝硬化。Budd-chiari 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慢性梗阻造成长期肝淤血,也发生与心源性完全相同的肝硬化。心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脏搏血量减少,肝内血液灌注下降,肝小叶边缘部位血含氧量较高,流向肝小叶中心时,氧含量进行性减低。心功能不全同时又存在中心静脉压增高,中心静脉及其周围肝窦扩张、淤血、压迫肝细胞,肝细胞变性、萎缩、甚至出血坏死。缺氧及坏死均可刺激胶原增生、发生纤维化,甚至发生中心静脉硬化纤维化,逐渐由中心向周围扩展,相邻小叶的纤维素彼此联结,即中心至中心的纤维隔。而汇管区相对受侵犯较少。这是循环障碍性肝硬化的特点。后期由于门脉纤维化继续进
18、展,肝实质坏死后不断再生以及胆管再生则最后失去淤血性肝硬化特点。此型肝硬化在病理形态上呈小结节性或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七)营养不良性肝硬化 长期以来认为营养不良可以引起肝硬化。但一直缺乏直接证据。动物实验予缺少蛋白质、胆碱和维生素的饮食可以造成肝硬化的改变,但病变是可逆的,且缺少肝硬化病人常有的血管方面的继发性变化。有的作者观察了恶性营养不良(Kwashiorkor)病人,发现他们的肝损害是脂肪肝,并不发生肝硬化。仅儿童偶尔肝脏有弥漫性纤维增生,像似肝硬化,当给以富有蛋白质的饮食后,病变可以逆转而肝脏恢复正常,只在某些病例可有轻度纤维增生。所以至今营养不良能否直接引起肝硬化还不能肯定。多数认
19、为营养失调降低了肝脏对其他致病因素的抵抗力,如慢性特异性或非特异性肠炎除引起消化、吸收和营养不良外,病原体在肠内产生的毒素经门静脉入肝,肝脏不能将其清除,而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形成肝硬化。故此认为营养不良是产生肝硬化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间接原因。又如小肠旁路手术后引起的肝硬化,有人认为是由于营养不良,缺乏基本的氨基酸或维生素 E,饮食中糖类和蛋白质不平衡和从食物中吸收多量有毒的肽以及对肝有毒的石胆酸引起。(八)隐源性肝硬化 部分肝硬化患者的病因不明,可能与脂肪肝,或肝脏的先天性的某种酶系的缺乏有关。(九)代谢性肝硬化 由于遗传缺陷,
20、导致某些物质代谢障碍,沉积于肝脏,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从而发展为肝硬化。如肝豆状核变性时的铜沉积于肝脏,血色病时铁沉积于肝内等。(十)自身免疫性肝硬化 主要是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的,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患者免疫调控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十一)先天梅毒性肝硬化 先天性梅毒患者中 80%累及肝脏,可能系梅毒螺旋体透过胎盘,进入脐静脉最后到达肝脏而引起肝脏损害。本病虽不多见,但由于其病死率高,故应引起重视。二、按病理形态分类 同一病
21、因可发展为不同病理类型的肝硬化。按病理形态可分为小结节性肝硬化、大结节性肝硬化、混合性肝硬化、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编辑本段症状 前言 肝硬化 由于早期肝硬化在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故处于亚临床的病理变化阶段,但有部分病人可有如下表现。如果患者出现以下症状要尽快去医院进行诊断。尤其是病毒性肝炎患者要特别注意,定期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肝硬化早期症状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在发生轻微病变的时候,大部分健康的组织尚能够应付日常代谢活动的需要,所以不容易发生不适的症状。很多肝病患者正是忽视了肝病的早期表现,所以肝硬化病
22、情加重。最新的医疗权威统计显示,50%肝硬化患者发现都是在晚期肝硬化或者肝癌,所以这也是肝硬化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肝硬化的早期症状有:1.全身症状:主要有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2.慢性消化不良症状:食纳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劳累后明显。3.脸消瘦、面黝黑,1/3 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4.肝硬化的早期症状还可能出现乳房胀、睾丸缩,肝脏对人体血液中性激素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肝硬化的早期症状时雌激素增加,雄激素减少,男性可见乳房增大、胀痛,睾丸萎缩。对女性来说,
23、肝硬化时性激素紊乱,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也会引起月经紊乱、乳房缩小、阴毛稀少等。5.少数肝硬化的早期症状可见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一般无压痛。脾脏可正常或轻度肿大。了解了肝硬化的早期症状对于肝硬化的早发现早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乙肝脂肪肝等肝病患者要注意自身身体的变化,专家提醒大家不要机械的套用,当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当即时就医检查。肝硬化早期治疗 1、找出病因,彻底治疗原发病。如:对血吸虫病肝硬化,彻底杀虫治疗就可以终止或逆转其发展;对酒精性肝硬化或其他毒物引起的肝硬化,戒酒或切断毒物进入体内就可使病情好转。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核苷类药物,或干扰素治疗,控制
24、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就能使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得到控制。2、避免长期服用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保持营养均衡、充足。肝硬化晚期症状 症状一、全身症状:疲倦乏力是肝硬化晚期症状之一,肝硬化晚期症状多半有皮肤干枯粗糙,面色灰暗黝黑。症状二、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是最常见肝硬化晚期症状,有时伴有恶心,呕吐。一般表现为营养状况较差,食欲明显减退,进食后即感到上腹不适和饱胀、恶心、甚至呕吐,肝硬化晚期对脂肪和蛋白质耐受性差,进油腻食物,易引起腹泻。肝硬化患者因腹水和胃肠积气而感腹胀难忍,晚期可出现中毒性鼓肠。症状三、门静脉高压:表现为食道静脉曲张,脾大和腹水,尤以食道静脉曲张最老当益壮,宁移
25、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危险。由于曲张静脉的血管壁薄,很易破裂导致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化腹水 症状四、肝硬化腹水形成:肝硬化晚期腹水出现前常有腹胀,大量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高亮,状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难,有时膈显著抬高,出现呼吸和脐疝。症状五、出血倾向及贫血:肝硬化晚期常有鼻衄,齿龈出血,皮肤淤斑,胃肠粘膜糜烂出血,鼻腔出血,呕血与黑粪,女性常有月经过多等症状。症状六、内分泌失调:肝硬化晚期时,肝脏的功能衰退更加明显,直接导致雌性激素的灭活减少,雌激素分泌量上升,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雌激素,同时伴有雄性激素受到抑制等现象。并发症 肝硬化往往因引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hild Pugh 分级 标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