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复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古诗文复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复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岳阳楼记一、作者: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以及“迁客骚人”观景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同时也借以劝勉好友滕子京。三、重点词句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到。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具同“俱”,全、皆。 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制规模。 属同“嘱”,嘱托。 胜状胜景,美景。胜
2、美好。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际。 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 晖日光。 大观壮丽景象。 前人之述备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然则如此那么。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极至、到达。 (21)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22)迁贬谪、降职。(23)骚人指文人。(2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5)得无表推测。(26)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27)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28)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29)开指天气放晴。(30)排空冲向天空。 (31)日星隐曜
3、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32)曜光芒。 (3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34)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35)倾倒下。(36)摧折断。 (3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38)冥冥昏暗。(39)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40)国指国都。 (41)景日光。(42)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风浪。 (4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44)万顷极言广阔。 (45)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46)集停息。 (47)锦鳞美丽的鱼。(48)鳞代指鱼。 (49)岸芷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50)芷白芷。 (51)汀小洲。 (52)
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53)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54)一全。 (55)浮光跃金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这是写 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56)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57)璧圆形的玉 (58)何极哪有尽头。 (59)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60)偕一起。(61)把酒临风端着酒迎着风。 (62)把持、执。 (63)求探求 64)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65)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66)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6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68)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朝堂上,意思是在朝廷做官
5、。(69)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 指“居庙堂之高”。 (70)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下文的“退”,即 指“处江湖之远”。(71)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乎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72)先在之前。 (73)后在之后。 (7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75)微如果没有。 (76)谁与归就是“与 谁归”。四、通假字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五、古今异义1.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今义:制度。2.予观夫巴陵胜状 古义:指示代词,
6、那;今义:丈夫。3.南极潇湘 古义:南面直到;今义: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4.浊浪排空 古义:冲向天空;今义:把水等全部去除掉。5.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日光;今义:景物。6.沙鸥翔集 古义:停息;今义:聚集。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8.进亦忧 古义:在朝廷做官;今义:向前移动。9.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六、成语积累1.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泰民安。2.百废俱兴:许多原来荒废了的事情,都一下子兴办起来。3.气象万千: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4.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5.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6.先忧后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先
7、,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7.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七、文本探究1、第一段有何作用? 交代写作缘由;“谪”字不仅交代了滕子京的身份,而且暗含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埋下伏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既写出了重修后的岳阳楼浓郁的文化气息,又为下文的“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埋下伏笔。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古仁人之心”包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3、第一段概述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时,为什么特别提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既写出了重修后的岳阳楼浓郁的文化气息,又为下文写“迁客骚
8、人,多会于此”做铺垫。4、首段叙述滕子京“谪守”之事有何用意?、交代本文写作起因。、“谪守”暗含作者对仕途浮沉的感慨,奠下本文写作基调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反映了作者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5、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衔”和“吞”这两个词用得好在何处?景象:衔远山,吞长江,(气势非凡);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光山色)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衔”“吞”二字采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极力渲染洞庭湖的阔大气势,生动别致,绘成了
9、一幅大气磅礴的画面。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从岳阳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写景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蓄势。7、第三段写景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特点:节奏紧凑,句式整齐,多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描绘了一幅天昏地暗、风号浪浊、恐怖凄惨的图景。作用:此处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衬托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与下文古仁人不以己悲的情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铺垫。 8、“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有何妙处? 这句话运用比喻
10、、对偶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湖面上浮动的月光的动态美和如沉入水中的玉璧的月影的静态美,一动一静,相映成趣。9、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境。“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他们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第3、4两段中的写景与两节中的抒情有什么关系?这两节中的写景是为抒情服务,作者要极力渲染出悲喜之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是为了抒情。11、作者用哪些
11、话概括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12、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他们的“忧”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忧”的是国民,是国家大事;“感极而悲”,“忧”的是个人的得失,环境的变迁。13、文中“庙堂” “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
12、心国事,心系天下。14、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的含义。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16、“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阔达胸怀和崇高情怀的肯定和赞美;具有自勉之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滕子京的勉励之情;同时,慨叹当今世人具有这种胸怀和情操的人太少了。17、“其喜
13、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是普天同乐。18、“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中的“斯人”指什么样的人?这一句所运用的句式,对表达作者的思想起什么作用?“斯人”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句子运用感叹句和反问句,强烈表达了作者与“斯人”同样的理想和愿望。19、“微斯人,吾谁与归”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作者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之意,希望他也能像“古仁人”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次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政治抱负。三慨叹当
14、今世人具有这种胸怀和情操的人太少了。20、“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委婉劝勉滕子京应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2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的?它的可贵之处是什么?熊博大胸襟的角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考虑国家大事的角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可贵之处: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而以天下为己任。22、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阙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先描写洞庭湖的景色,是为了突出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色下的悲喜心情,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
15、不以己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做铺垫。23、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举出一例,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示例一:“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形成对比,突出“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示例二:“古仁人”与“迁客骚人”形成对比,突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24、“古仁人”是怎样的一种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古仁人”是指古代思想品德高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博大的胸襟。25、“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因天气的阴晴变化,“览物之情”也有所不同。作者又有怎样的览物之情?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
16、向?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26、文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写“二者之为”?“二者之为”指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目的是与“古仁人之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赞美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主旨。27、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象,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28、三、四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
17、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29、(课后题)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这篇散文融入了赋的特点,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加以背诵。 这篇文章的语言富有特色,极具美感。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同时,这些四言句有的又形成排比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等,这些排比句句式整齐,富有气势。30、(
18、课后题)朗读第 3、4 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描写迁客骚人在阴天时登上岳阳楼产生“悲” 的感情。第四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描写迁客骚人在晴天时登上岳阳楼产 生“喜”的感情。这两段景物描写,是作者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拟体验,具有高度概括性质。作者的心境,呼应这景物,与游人共悲欢。第三段,表现远谪的悲、郁闷之情;第四段,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31、(课后题)这篇文章中的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
19、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4段则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32、(课后题)“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作者写这些有什么作用?“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不同:“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则
20、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用: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突出文章的主旨。 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33、(课后题)岳阳楼是江南名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揽胜,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陈与义登岳阳楼等。找来这些诗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思想感情:诗人通过对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流放途中遇赦的喜悦心情。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
21、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思想感情:诗人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陈与义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附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思想感情:诗人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和忧国忧民之情融于一体。抒发了诗人躲避战乱的颠沛流离之苦、国家动荡之忧以及报国无门的悲凉落寞之情。34、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根源,即是儒家传统的仁爱思想。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人之困,这就是范仲淹“先
22、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核心。醉翁亭记一、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二、主题:这篇游记通过对醉翁亭的秀丽风光的描写和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派遣贬谪抑郁的复杂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三、重点词句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