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导学案 教师版.doc
《04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导学案 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导学案 教师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编号 004 使用时间 编制人 授课内容(1课时)班级 姓名 小组学习目标 019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题 导学流程【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2.能够结合文本分析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 自主学习:(一)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写景诗:因景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描绘景物来抒发感慨。 2、咏物诗: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的高尚情操;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3、思乡诗: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4、边塞诗: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情;厌恶战争,揭批统治者,思念家乡亲人。
2、5、怀古诗:缅怀、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吟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疾苦;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6、感怀诗:怀才不遇,爱国情怀不得重用;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伤春悲秋。7、山水诗:不满现实,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8、送别诗:离情别恨 深情厚谊 激励劝勉9、哲理诗: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 10、闺怨诗:易逝青春的哀怨,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丈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出
3、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1、悼亡诗:通过追忆往昔,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二)诗歌中思想情感的分析要求:1、能够分析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会分析景中情中国古诗最重要的内容是景情,所谓分析鉴赏,主要是能分析景物中包含的情感。分析景中情,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从操作层面上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
4、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还要会从景物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会分析物中情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要把握诗中“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在答题时要能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会分析典中情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其深刻的主题。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能增加内容的丰
5、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从而收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时应将典故所涉及的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
6、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意积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牢固记住该典故的含义。2、学会多角度、多层面答题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的,而情感内容的丰富、复杂而变化的特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体现得特别明显。情感类试题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切口小,多为对局部语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领悟,但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挖掘;一是从整体上理解,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无论是哪一类,其答案都是多点、多层面的。因此,答情感题时应特别注意多角度、多层面地开掘,以免缺失要点。二、合作探究:1、梦中作宋代: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
7、世,酒阑无奈客思家。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参考答案】1因仕途失意而面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解析】“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和渴望回家之情。【译文】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路上一片昏暗,千百种花儿散落满地,把人的视线都给弄迷糊了。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也不知过去多少年了;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注释】“棋罢”句:暗用王质的故事。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
8、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等一盘棋结束,童子催他回去,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回家后,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酒阑:谓酒筵将尽。【赏析】此诗写梦,梦境恍惚朦胧,扑朔迷离,充满神秘感,主题不易捉摸,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似是暗寓诗人既想超凡出世又十分留恋人间的思想矛盾。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如同四幅单轴画,但又是浑然天成;同时对仗工巧,前后两联字字相对,天衣无缝。首句写静夜景色。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千山月
9、”三字,已经空阔,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隽永,对下二句起了烘托作用。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梁代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等一盘棋结束,童子催他回去,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回家后,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这句反映了作者超脱人世之想。末句写酒兴意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表明诗人虽想超脱
10、,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暗寓诗人既想超脱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矛盾思想。“诗言志”,全诗至结尾,寓意就逐渐明朗了。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作此诗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这种意在言外的手法,要仔细体察才能明其究竟。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2、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宋代: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
11、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答: 【参考答案】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看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译文】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注释】踏青:春日郊游。唐宋踏青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八者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者。
12、后世多以清明出游为踏青。风和:春风暖和。日长:过了春分的节令,白天渐渐长了。这里还有整个白天的意思。草烟:形容春草稠密。【赏析】此词描写少妇因游春有感而忆所思的无可排遣之情。首句点明时序:芳春过半,踏青游赏,戏罢秋千。由动境而归静境,写其季节天色之气氛,闺阁深居之感受,读来宛如亲历。次句“风和闻马嘶”五字为一篇关键,虽用笔闲淡,不扬不厉,而造境传神,常人难及。“闻马嘶”之宝马振鬣长嘶,成为古人游春这一良辰美景之一种不可或缺的意象。时节已近暮春,青梅结子,小虽如豆,已过花时,柳尽舒青,如眉剪黛;而日长气暖,蝴蝶不知从何而至,翩翩于花间草际,好一幅闹春图画。“蝶蝶飞”以一动作点活了暮春之景。过片“
13、人家帘幕垂”极写静境。而“花露重,草烟低”,正与写静有关:花觉其露重欲滴,草见其烟伏不浮,正是极静之物境心境下。“秋千”句是写静至精微处,再以动态一为衬染,然亦虚笔,而非实义。出秋千,写戏罢秋千,只觉慵困,解衣小憩,已是归来之后。既归画堂,忽有双燕,亦似春游方罢,相继归来。不说人归,只说燕归,以燕衬。人,物人一也,不可分辨。然而燕归来,可知天色近晚,由此一切动态,悉归静境。结以燕归,又遥与开篇马嘶相呼应。于是春景芳情,浑然莫辩。前人谓“冯词如古蕃锦,如周、秦宝鼎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此词写仲春景色,豆梅丝柳,日长蝶飞,花露草烟,秋千慵困,画梁双燕,令人目不暇接。而人物踏青时的心情,则仅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