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1北宋前期,对势家子弟(髙官子弟)参加科举的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制,宋太宗取消考中进士的势家子弟的成绩,宋真宗朝创立糊名、眷录等制度。北宋推行这些措施旨在()A削弱世家地主的影响B保障选官制度公平性C选取有真才实学的人D强化君主的专制权力2唐代不仅会将官员考核结果通知本人,还会公之于众,“悬于本司、本州之门三日”,并规定如 果考核不实,考核官员要以渎职罪论处。唐代的这些措施()A规范了科举制的流程B完善了地方监察制度C利于推动吏治的清明D提升了官员治理水平3据学者研究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
2、侯、刺史、守、相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这样的变化()A体现了察举制的形成完善B标志着科举制度走向成熟C有利于贵族垄断人才选拔D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4如表为唐代到宋代科举取士的变化,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宋代科举()唐代宋代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不专凭考试成绩有糊名之制,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官员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只要及第即得出仕A录用的规模日益扩大B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C程序及录用更趋公正D基本沿袭唐代的相关制度5我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等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
3、以此作为对官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等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削弱6九品中正运行之初,品第人物必须提供三个项目:一曰世,二曰状,三曰品。“世”指家世,“状”指政绩才能,“品”指言行品德。据此可知,当时的九品中正制()A以重家世为最要B重在维护士族的特权C加强了中央集权D适应了政治军事需要7唐朝科举考生在“省试及第”后,须参加吏部的考核,合格后才能授官。考核的项目是“身(体貌丰伟)言(言词辩证)书(楷法道美)判(文理
4、优长)”。这一举措()A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升B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正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臻美D掀起了民众健身的热潮8唐代科举制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诸科;明朝时经义、诗赋、策论虽并同为科举考察对象,但将经义置于统摄地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C官僚政治角色发生变化D科举取士程序走向完善9历史学者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评价九品中正制时写道:“九品中正之弊,果如何乎?论者皆曰:用人不容不论其才,才又各有攸宜,中正品平,皆不能具。若论考绩,尤不应舍功实而采虚名。”这一评价说明九品中正制()A忽视选拔对象的才能和实绩B制约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5、C强化了士族阶层的政治特权D扩大了门阀政治的基础10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时期概况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11下表是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1213年)“四选”官员(吏部铨选的四类官员)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5589438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