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医古文在高职中医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调研报告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议医古文在高职中医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调研报告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医古文在高职中医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调研报告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议医古文在高职中医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调研报告论文医古文是高校中医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早在1981年全国医古文研究会成立时,首任主任委员、当代著名医家任应秋就强调:“医古文是中医基础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肯定是学不好中医的”。“打开中医宝库的总钥匙就是医古文。”在全国医古文研究会的倡导下,30多年来,医古文课程的研究方兴未艾,硕果累累。目前,医古文已成为中医药院校的重要课程,但它在高职中医药教育中却存在着地位边缘化,作用被忽视的倾向。部分高职中医类专业虽然开设了医古文,但定位不准,课时不足,有的中医类专业甚或以大学语文或语文替代医古文。由于高职中医药专业学制短,课时紧,加之社会上中医药职称
2、外语与医古文考试科目的可选性,造成了医古文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地位尴尬,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医古文在高职中医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研究,回归其原本的价值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职业发展奠一个定坚实的基础。一、高职医古文课程的现状目前,医古文课程在高职中医药类专业的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开设的专业有中医、针灸推拿等,其他如康复治疗技术、中药等专业均未开设。导致了学生的医古文阅读水平降低,文化素质不高,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古医籍也无法阅读,从而影响了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准确理解。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医古文课程只开一个学期,占72学时。教材以正在使用的新世纪全国高职
3、高专规划教材<医古文>为例,分上、下两篇。上篇文选包括名医传记、医话医案、经典医著等共40篇;下篇为基础知识。但由于课时太少,上篇的文选最多只能讲授二分之一还不到,下篇的基础知识只好让学生自学。没有课时量的保证哪有会有质的提高?又由于医古文课程处于“弱国寡民”的地位,被视同语文课隶属于基础部,且期考时划归“考察”的“副课”之列而非“考试”的“主课”,淡化了价值,降低了地位,学生就难以重视。学生对医古文课程的认识亦存在偏差。从我们调查得来的情况看,28%的学生认为医古文课不能直接教他们诊病论治、开方处药的本领,没有太大价值;21%的学生认为医古文应该选择诊治疾病的文章;只有51%的学
4、生认为应该学习医古文。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学生不大愿意学习医古文。那就只能是为了分数而学,学过考过就丢了。究其原因,一是不清楚学习医古文的目的和意义。学生以为不学传统文化,不看古医书,直接学习诊病、治病的方法就行。这是因为不懂得中医是一门哲学、一种文化,看不懂古典医籍想学好中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得到些许皮毛。不能真正理解贯通,也就无法做更深入的研究。不懂得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等前人的经验和理论。而学习医古文,不仅要掌握前人的经验、理论,还要发现、发展前人的成果,形成自己的技能,开创新的理论。外语专业都要学好古汉语、学好传统文化,更何况是中医类学生呢!二是认为医古文是为其他专业课程服
5、务的工具课,是基础课。认为其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只要考试及格混得过去就行。这种观念,也是医古文课程定位不准使然。这样的定位导致如此的待遇,也是顺理成章的。现在的学生在上高二时就分就了文、理科,高考录取时,中医类学生是文理兼收,录来的理科生大都古文底子薄弱。医古文较之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来说,内容涉医,字为繁体,生僻字、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增多,拗口难读,不易理解,学生自然会产生畏难情绪。加之,代课教师大多是学中文教语文的老师,对医理了解甚少,面对课文中大量的中医知识自己也一头雾水,很大程度上把医古文上成了古汉语课,致使学生缺少了学习兴趣。这也是课程定位偏差造成的后果。医古文课程没有自己的合理位
6、置,不利于学科建设,不利于学生培养。若不及时廓清认识,拨乱反正,回归其原本的历史地位,充分发挥其特殊功用,势必影响高职中医药教育质量的提高。二、高职医古文工具性基础课质疑多年来,医古文课程的研究取得很大成效。但对其定位颇有争议:有的认为医古文是基础课,等同于大学语文;有的认为是专业课,与中医基础理论同类。有的将“文”与“医”分裂,认为医古文是“工具课”,因注重字词、语法教学,成了“古汉语”课,培养的是解词、断句、阅读古文的能力;有的虽承认医古文课程与中医文化有密切联系,但认为医古文主要是培养医学生阅读古医籍能力,文化传承只是附带的。如此等等,莫衷一是。但均未能从大中医背景下去抓住实质探究医古文
7、的准确地位和作用。现行医古文教材和大纲也认为医古文课程是基础课,如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医古文>中说:“医古文是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中医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研究中医药古代文献语言现象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为学习中医经典原著课程和其他古医籍文献消除文字文理上的困难,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医古文在高职中医药教育中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类似于语文或古汉语一样的服务性的工具课、基础课而存在的。认为它的设课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其任务当然就是学习古代的语言现象,所体现出的就是工具性,就是基础课。这
8、是对医古文课程价值缺乏深入的研究,没有从根本上探明医古文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造成的。医古文是一门自成体系、有独特价值的课程。它是中医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决定了中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培养中医类学生的古医籍文献阅读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挖掘中医药新成果具有决定性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学中医还必须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空灵智慧的哲学思辨、韵味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深远丰厚的人文追求,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以及发展历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国古代文化孕育了中医药文化,它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议医 古文 高职 中医药 教育 中的 地位 作用 调研 报告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