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教学教程.doc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教学教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教学教程.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盘县普古乡普古中学 九 年 级 全 册 物 理 实 验 教 案 教师:孙锋 2015 年9 月|实验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一、 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是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第十 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已知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除 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的基础上,通过将两种等质量的液体(水和食用 油)升高相同温度需吸收热量不同,发现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 力有关,从而引入比热容这个热学中最重要的物理量,该实验对于学生学习、 理解比热容概念相当重要,也是将来利用比热容知识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
2、吸热能力不同。 三、实验器材: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试管2支(型号相同) 、试管夹、温度传感器2 个、秒表、冷水、食用油等。 四、实验原理: 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两种物质(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升高相同的 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秒表的计时,从而通过转换法得出吸热多少的关系。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1) 、两试管的型号相同;(2)试 管中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3) 、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五、实验过程: (1) 、组装好铁架台,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两试管底部紧贴在石 棉网上,用同一盏酒精灯加热,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通过传感器数字显示 屏观察两试管中液体温度的
3、变化; (2) 、记下两种液体温度先后达到50摄氏度时所用的时间; (3) 、将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转换成吸收热量的不同; (4) 、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 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即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从而引 入比热容概念的学习。 六、数据处理 分析数据,发现: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 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七、实验效果: 物质种类 质量 初温 末温 升高的温 度 加热时 间 吸收热 量 水 食用油|改装后的实验,学生能通过实验现象直观感受到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 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比热容的概念
4、,更容易弄懂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在质量相等、 初温相同、温度变化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热量较多,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常见 的日常生活实例。|实验二、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提出问题】 在图7-1中,两个灯泡是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的。流过A、B、C各点的电 流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作出猜测。 分三次把电流表接入,分别测量流过A、B、C各点的电流。你的猜测正确 吗? 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否回答: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 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是相等关系。 【设计实验】 分别把图7-1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 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
5、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 否还有相同的关系。 下面分别是测量A、B、C三点电流的电路图。如图7-2 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灯泡两只、开关、电流表、导线 【进行实验】 把测量数据记在下面表中,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写下来。 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分析和论证】|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评估与交流】 实验中电流表是分三次接入电路中的,为什么没有选用3块电流表直接测 量?|实验三、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提出问题】 如图8-1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流过C点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流 过A、B两点的电流)之间有什
6、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 可能满足并联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设计实验】 分别把电路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 还有相同的关系。 分别画出测量A、B、C三点电流的电路图8-2。|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灯泡两只、开关、电流表、导线 【进行实验】 实验次数 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分析和论证】 在并联电路中,流过A点的电流与流过B点的电流 、 ;流过C点的电流与流过上述两点的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 【评估与交流】 1、实验中电流表
7、是分三次接入电路中的,为什么没有选用3块电流表直接 测量? 2、当电路中两个灯泡不一样大小时,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之 间有什么关系?|实验四、串联电路各点电压的关系 【提出问题】 如图9-1所示,两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图9-1 1、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可能有什么关系? 2、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各处相等的,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是否电压也 会与电流有相同的规律呢? 2、串联的两个小灯泡能同时发光,说明各部分电路也一定有电压来维持, 它们的电压之和是否与电源的电压相等? 【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与
8、假设,需要对电路中的AB、BC、AC间的电压进行测量。可以分 三次把电压表并联在AB之间、BC之间、AC之间,分别测量这三个电压,比较 三个电压值,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继续用上述实验方 法实验,通过多次测量,看看是否有同样的关系。 把三次测量的电路(图9-2)分别画在下面:|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或学生电源)、小灯泡两只、开关、电压表、导 线 【进行实验】 1、 观察实验器材,特别是所使用的电压表的量程及对应的分度值。 2、 按照图9-1所示电路图连接好串联电路。将电压表并联在AB之间, 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测出AB之间的电压U 1 。将电压值填在实验 表格中;再将电压
9、表先后改接在BC之间和AC之间,分别测出BC之间 电压U 2 和AC之间的电压U 3 ,填在实验表格中。 3、 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 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AB间的电压U 1 /V BC间的电压U 2 /V AC间的电压U 3 /V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分析和论证】 通过对实际测量结果的分析回答: 1、 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2、 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是: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 压之和,即U 3 = U 1 +U 2 。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 3、 将你得出的最后结论与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进行比较,发现有什 么不同,为什
10、么? 【评估与交流】 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并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实验设计有无不 合理的地方,操作过程有无失误,测量结果是否可靠。 交流应贯穿于整个探究活动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全班交 流。 实验注意事项: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应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 3、连接好电路后,先用开关试触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为15V的量程,观察 电压表指针偏转情况; 4、确认连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观察示数,如电路电压不超过3V,可改 为3V的量程进行测量。 5、要采用更换小灯泡的方法,进行多次测量。为什么?|实验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提出问题】 如图10-1所示,将L 1 和L
11、2 两个小灯泡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1、L 1 两端的电压和L 2 两端的电压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2、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与假设,需要对电路中L 1 两端的电压、L 2 两端的电压及总电路两 端的电压进行测量。可以分三次把电压表并联在L 1 两端、L 2 两端及总电路两端, 分别测量这三个电压,比较三个电压值,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换上另外两个 小灯泡,继续用上述实验方法实验,通过多次测量,看看是否有同样的关系。 把三次测量的电路(图10-2)分别画在下面:|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或学生电源)、小灯泡两只、开关、电压表、导 线 【进行
12、实验】 1、 按照图10-1所示电路图连接好并联电路。将电压表并联在L 1 两端, 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测出L 1 两端的电压U 1 。将电压值填在实验 表格中;再将电压表先后改接在L 2 两端和总电路两端,分别测出L 2 两 端电压U 2 和总电压U,填在实验表格中。 2、 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 实验次数 L 1 两端的电压U 1 /V L 2 两端的电压U 2 /V 总电压U/V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分析和论证】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 压都相等,即U 1 = U 2 。|实验六、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
13、提出问题】 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猜想或假设】 1、 滑动变阻器为什么能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2、 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还是并 联? 3、 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试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4、 如图11-1所示,当滑片向A端滑动时,灯泡的亮度如何变化? 【设计实验】 实验要求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因此我们应对滑动变阻器的结 构有所了解。在实验之前,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完成下面的问题: 1、 滑动变阻器主要由几部分组成? 2、 变阻器滑片上的小金属片上的两数据的含义? 3、 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 4、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
14、是不变的? 5、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最大?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最小,几 乎为零? 6、 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朝哪个方向移动 时电阻变大? 分析: 1、构造:滑动变阻器是由瓷筒、套在瓷筒上表面涂了绝缘漆的电阻丝绕成 的线圈、瓷筒上方架在绝缘架上的金属杠、以及套在金属杠上的滑片组成。 2、原理:靠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来改变电阻。 3、作用: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改变某一导体(或用电器)两 端的电压,有时还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要使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必须使电路中电流发生变化,所以实验|时将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在电路中。设计实验电路如图11-1所示。 在
15、实验时,按图11-1所示连接电路,在连接滑动变阻器时,应注意接线柱 的正确选择。为了保护整个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 的电阻调到最大。闭合开关后,观察灯泡的亮度,并在滑动滑片之前,应先预 测灯泡的亮度变化,并通过实验结论总结出其判断的依据。 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1、 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2、 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确定滑动变阻器所使用的接线柱后,移动滑 片,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然后闭合开关,在移动滑片 的同时,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 3、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并重复上面的实验。 所选接线柱 滑片滑动
16、方向 电路中变阻器的 电阻的变化 灯泡亮度的变化 向 滑动和 向 滑动 向 滑动和 向 滑动 【分析和论证】 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得出: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 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如图11-3所示,常用的滑动变阻器有两种:一种只有两个接线柱;另一种 有四个接线柱。对于只有两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只要将两个接线柱直接连 入电路,让电流从其中的一个接线柱流入,从另一个接线柱流出即可。四个接 线柱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应注意将“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 切记不能同时把两个上接线柱或两个下接线柱连篇累入电路中。将“一上一下” 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17、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引起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化主要取 决于下接线柱。若滑片向靠近下接线柱的方向移动,电阻就变小(近小);若 滑片向远离下接线柱的方向移动,电阻就变大(远大)。因此,可以用“近小 远大”四个字来理解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 3、使用滑动变阻器应注意几点:|(1)阻值变化范围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2)滑动变阻器一般要与被控制的电路串联。 (3)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的位 置。 【评估与交流】 1、探究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和同学交流。 2、回顾我们的探究经历了哪些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实验总结与交流 实验七、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
18、电压的关系 【提出问题】 1、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否计算出 通过它的电流? 2、电流与电压、电阻会不会有定量关系呢? 【猜想或假设】 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 1、 电阻不变,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2、 电压不变,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3、 如果电阻用R表示,电流用I表示,电压用U表示,则三者之间可 能会存在的关系为: 。 【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思路:要研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可利用“控制变量法”, 固定电阻不变,来排除电阻变化带来的影响,探究同一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 关系,通过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并记录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这样 就可以把研究三个变量之间
19、的关系问题转变为固定其一,研究另外两者关系的 问题。同时为了使研究活动更具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在实验设计中,要 采用更换定值电阻进行反复实验的方法,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各进行几次测 量,从而得出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实验探究得出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性。 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可通过增减串联电池组中电池的个数,从 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如果实验用的是学生电源,也可以较为方便地改 变电源的输出电压;一般是采用滑动变阻器进行分压,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改变。 实验电路如图12-1:|图12-1 所需器材:学生电源(或电池若干)、定值电阻(两个阻值不同)、滑
20、动 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 【进行实验】 按图12-1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使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2V、4V、6V等,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 数,读出每次加在R上的电压值和通过R的电流值,并记录下来。 再换另一个定值电阻,再次实验,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的值。 【分析和论证】 1、在图12-2中画出每个电阻的U-I关系图像,从图像上看,电流I、电 压U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电压U/V R 1 = 欧 电流I/A 电压U/V R 2 = 欧 电流I/A|U I O 图 12-2|2、利用实验记录的数据和U-I图像进行比较、讨论,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物理 实验 教案 教学 教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