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拍卖师专业考试之《拍卖经济学基础》专业考试考点.doc
《2017拍卖师专业考试之《拍卖经济学基础》专业考试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拍卖师专业考试之《拍卖经济学基础》专业考试考点.doc(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拍卖经济学基础课堂笔记 Chapter1 拍卖经济学导论 1.1 拍卖经济学的含义和学科定位 一. 拍卖经济学的含义 1.经济学: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它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 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严复“生计学” 。 2.西方经济学:一般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侧重研究经济学的一般理论问题以及根据经济理论而 制定的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3.微观经济学:侧重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 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 4.宏观经济学:经济中的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从而
2、为宏观经济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5.拍卖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理来研究拍卖这一特殊的经济现象。 6.拍卖:在我国有特定的含义,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这种意义下的拍卖并不包含招标投标等行为 7.拍卖:在西方,auction一词的含义并不限于指拍卖,除了指类似我国拍卖法中的拍卖行为以外,还包含了 招标投标等其他竞价交易活动。西方的拍卖经济学的内容实际上主要是指经济学中的“拍卖理论” ;西方现在 还不存在一个独立学科意义上的拍卖经济学。 二. 拍卖经济学的学科定位(2009年考试题) 1.属于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 。部门经济学:以特定部门的
3、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为特定研究对象。专业经济 学: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要素、各环节及其不同的侧面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 2.是拍卖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的素材来源于拍卖实践,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来源于经济学已有的成果。 具有综合性 3.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 拍卖经济学的价值目标 一.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经济人假设:又称理性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 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经济人”能够通过成本收益 原则趋利避害优化选择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目标及实现目标
4、的手段。成本收益原则是“经济人”进行“理性” 选择的核心工具。现代经济学中, “经济人”假设往往被理解为“消费者均衡”与“生产者均衡” ,即“消费者 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2.经济资源是稀缺的。 二. 拍卖经济学的价值目标 1.拍卖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拍卖活动参与人“都是理性人” 。拍卖活动参与人都是“以自身的满足最大化为目标” 。 2.拍卖经济学的价值目标。 是指拍卖经济学的功能问题。拍卖经济学以拍卖这一社会现象为其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拍卖的概念、经济特 征、经济功能、拍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拍卖本身的发展规律。这些研究是通过对具体的拍卖活动或拍卖|中拍卖活动参与者行为的研
5、究为起点的,进而研究拍卖组织乃至整个拍卖业的发展规律。通过研究来为参与拍 卖的个人、组织提供行动指南和理论依据,并为行业制定规则乃至国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或立法提供依据。 拍卖经济学的功能(价值目标)就在于帮助各利益主体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小到各拍卖企业(拍卖人)利益 的最大化、大到拍卖行业利益的最大化,乃至国民经济的效益的最大化。如何实现利益或效益的最大化(个体 效益、企业效益、行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拍卖经济学的主要功能。各利益主体效益的最大化是在效 益均衡前提下的最大化,而不是绝对的最大化,不是损人利己式的最大化。 3.经济学常见的衡量经济效益的标准。 1 帕累托标准。交换最优;生产最
6、优;产品混合最优。 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变革使受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损失;条件更宽;总财富最大化。 1.3 拍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经济学方法的含义 1.经济学的方法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方法论基础或哲学基础;一是指具体方法。 二. 拍卖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实证分析: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 么”的问题,而不对事物的价值做出评价。 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 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是
7、“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分析:是指对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需要具备的条件的分析,静态分 析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孤立的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 动态分析:是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经济变量在 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个时点上变动的速率。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是指用文字语言进行相关描述,而定量是指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定性分析:是对事物性质的分析。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数量的分析。 4.微观分析与
8、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经济学研究的资源配置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经济学研究的资源利用问题则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围。 拍卖经济学既涉及到资源配置的问题,也涉及到资源的利用问题,因此,需要综合运用两种方法来进行研究。 三. 拍卖经济学的常见分析工具 1.边际分析: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边际的原意为边界、界限、增量等。在经济学分析中,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小量变动时,在边际上“因变量”的变动率。这种用边际量对经济 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边际分析法。 2.均衡分析: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 3.成本收益分析:是指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
9、进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 4.博弈分析:研究在局限条件下的市场主体之间博弈的不同行为方式以及行为选择和策略。|1.4 拍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拍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拍卖的经济本质、特征、功能、演变和发展规律。 1.现实主义的研究主题。我国拍卖领域目前存在的经济问题是拍卖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如何正确认识拍卖 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拍卖的经济功能,如何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要求,并 合理地规划我国拍卖业今后的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是拍卖经济学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2.历史主义的研究主题。对历史上西方经济学理论中与拍卖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经济
10、发展的 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 3.行为角度的研究主题。拍卖行为是拍卖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的拍卖主体的个体或集体行为其中尤 其以拍卖人的拍卖行为最为重从拍品征集、拍卖会的策划、拍卖活动的实施,到拍卖的后续服务行为,都是拍 卖经济学研究的范畴。除了对个体行为进行微观研究外,拍卖经济学还要对拍卖行业的组织、管理的行业行为 进行宏观的研究。 4.制度主义的研究主题。拍卖活动可以具体化为各种制度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体现为各种各样拍卖规则的 制定和落实。包括国家法律、行业规范、行业制度安排、具体拍卖活动的机制设计等 Chapter2 拍卖的基础理论 2.1 经济学与拍卖理论
11、 一. 经济学理论概述 (一)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 1.社会生产方式理论。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物质资料 的生产过程或劳动过程就是生产的三个要素相结合发生作用的过程。 2.商品和商品经济理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商品能满足 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称为使用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除了要有使用价值属性以外,还必须要有能 同别的商品相交换的属性,即交换价值。 3.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各种不同作用的价值的商品,是由不同种类的劳动生产出来的。这些生产劳动都有是在 特定的形式下进行的,都
12、有不同的生产目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这种在特定的具体 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 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4.价值规律原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 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的 货币表现叫做价格。 (二)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 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的中心量论是价格理论。 2.微观经济学
13、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 ,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 累托有效的。 3.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和|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 、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4.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 量数值的决定。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无根本分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 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三)宏观经济学。 (
14、国民收入决定论) 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 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水平,反 映着整个社会生产与就业水平。 二. 拍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拍卖理论的产生。 (产生背景) 1.拍卖是根据一系列的规则,通过竞买人的竞价行为来决定商品的价格从而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市场机制。作 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价格发现机制之一,拍卖进入经济学文献的时间却相当晚,对拍卖最早的两篇开创性论文分 别发表于1956年和1961年。
15、在此之前,研究拍卖问题的经济理论文献几乎是空白,而此后近20年里拍卖理论的 进展也相当缓慢。 2.突破性的进展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大量运用博弈论、实验以及经验检验作为研究工具。在这一背景下, 拍卖理论逐渐被主流经济学家所接纳,并大量运用博弈论、实验检验作为研究工具。 3.诺贝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威廉维克里在1961年发表的反投机、拍卖和竞争性密封投标一文开创了从博弈 的角度研究拍卖行为的先河。 4.近10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关于拍卖问题的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拍卖理论也已经作为一个专门 体系进入中高级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领域。 (二)拍卖理论的发展趋势。 1.从决策科学的角度看,拍卖中的
16、博弈双方都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决策过程,双方的交易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拍卖理论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如何把拍卖问题融合到一般性均衡问题,使博弈理论工具能够最大 程度发挥用武之地,也是值得研究的领域; 3.多属性网上拍卖必将影响到整个企业供应链的重组,也将大大缩短企业的采购周期,节约采购成本,基于供 应链的网上拍卖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也就成为研究热点。尽管拍卖理论在很多地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在短短 半个世纪中取得的成绩仍然足以使它成为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理论方向。 三. 威廉维克里及其理论贡献 (一)威廉维克里的生平。威廉.维克里1914年生于加拿大,1935年获耶鲁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3
17、7年获哥伦 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47年又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起,任职该校,20世纪40年代末成为财政方面权威, 1949年的累进税制议程成为研究财政与赋税问题的经典之作,19641967年任该校经济系主任,期间任纽 约市城市经济协会会长,1967年成为加利福尼亚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与经济计量学会会员, 1971年澳大利亚纳施大学客座讲师,1973年美国经济研究局局长,1974年出任联合国发展规划预测和政策中心 财政顾问,并成为美国文理研究院研究员,1979获芝加哥大学人文学博士,1996年10月8日,获诺贝尔奖,三天 后去世;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开始
18、从价格制度转向博弈论的研究。|(二)威廉维克里对拍卖理论的贡献。 1.维克里于1961年发表的反投机、拍卖与竞争性密封投标一文堪称拍卖理论的开山之作,成为他获得 199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因素。 2.维克里把国际上通行的拍卖方式分为四个类型:英格兰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 并重点研究了第二价格拍卖,这种拍卖最显著的特征是每个竞买人的占优战略都是按其真实支付意愿出价,即 “说真话”,这种拍卖机制显然是激励相容的,由于拍卖品最终归于支付意愿最高的竞买人之手,它也是一种 具有帕累托效率的配置机制。 3.维克里还详细对比了四种拍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收益等价定
19、理”。(详见60页) 4.维克里(1962)还将单个物品的拍卖推广到多个相同物品的拍卖,他针对每个竞买人最多购买一个单位(单 位需求)的简单情形提出并简要分析了几种同步与序贯拍卖机制。在1962年的拍卖与竞价博弈一文中,维 克里再次运用博弈理论详细分析了三种同步密封的多物品拍卖机制的绩效。 5.20世纪70年代后,一批中青年经济学家继承了维克里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利用高深的数学工具将拍卖理 论研究不断引向深入,维克里成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这是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 拍卖理论的价值 (一)拍卖理论对经济学的影响。 1.拍卖有着简洁并且定义完善的经济环境,因此为博弈论
20、,尤其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论,提供了极为宝 贵的实验平台。 2.拍卖理论构成了很多理论研究的基础,其发展也广泛涉及到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以及机制设计等诸多新兴 领域。 3.拍卖理论已经成了产业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及金融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一。 4.自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维克里 1961年发表的反投机、拍卖与竞争性密封投标这篇开创性论 文问世以来,拍卖经济理论已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应用性前沿领域,并极大地推 动了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经济理论的发展。 5.拍卖理论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二)拍卖理论的应用价值。 1.拍卖可以视为是一种在不
21、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资源配置的机制,而不完全信息是现实生活的常态,所以可以 模型化成拍卖的现实问题有很多,因此拍卖理论研究的深入可以将经济分析应用到原来经济学无法涉足的领域 或增强对原有问题的认识。 2.拍卖作为一种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显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优越性,因此加强拍卖理论的研究,根据不同情况, 构建更加有效率的拍卖方式,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也同样是有益的。 2.2 博弈论与信息论 一. 传统竞相理论的前提假设 传统经济学是以价格制度为研究对象的,其理论建立在五大前提假设基础上。 第一个前提假设是理性人假定,即人都是理性能的。 第二个前提假设是完备信息假定,即人们对于市场具有完备信息
22、。 第三个前提假设是同质假设,即市场上的行为主体、市场行为对象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 第四个前提假设是所有资源完全自由流动。|第五个前提假设是成本收益的对等性假定,即在市场中,任何行为的收益与其付出的成本都是对等的。 其中信息经济学就是对第二个假设条件的反叛,对不完全信息的经济分析导致了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博弈论是 对第三个假设条件反叛的结果,认为第三个假设同样有违现实。 二. 博弈论概述 (一)博弈的基本概念。 任何博弈至少应该包括三个要素:一组局中人、局中人可能采取的行和局中人可能得的赢利。我们认为:博弈 即一些人、队伍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
23、多次,从各自允许 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博弈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参与人、行动、 信息、战略、支付(效用) 、结果和均衡,在这七个概念中,参与人、战略、支付是指描述一个博弈需要的最少 的要素,行动和信息是建筑材料,参与人、行动和结果统称为博弈的规则(the rules of the game) ,博弈分 析的目的是利用博弈规则预测均衡。 1.参与(player) 。人参与人是指一个博弈中的决策主体,每一个参与者的目标都是通过选择行动以最大化的实 再自己的效用。 2.行为(action or move)。指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一时点的决策变量。 3.信息(infor
24、mation) 。信息主要指参与人有关博弈的知识,特别是有关“自然”的选择,其他参与人的特征 与行动的知识,这些信息对参与人策略的选择具有生要的参考价值。 4.战略(strategy) 。博弈中的战略指参与人在既定信息集的环境下的行动规则,它规定了参与人在什么情况下 可以选择什么行动。 5.支付(payoff) 。指在一个特定的战略给合下参与人得到的确定效用水平,或者是指参与人得到的期望效用水 平。 6.结果(outcome) 。所谓结果是指在博弈结束后,博弈分析者从行动、支付和其变量的取值中,所挑战略组合、 均衡行动组合、均衡支付组合等。 7.均衡(equilibrium)。指博弈中的几个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拍卖 师专 考试 经济学 基础 专业 考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