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总结《求平均数》课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计划总结《求平均数》课后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教学计划总结求平均数课后反思冷 静 地 对 待 学 生 的 作 业 错 误求平均数课后反思建始县实验小学 刘梅芳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统计与概率”作为学生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开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求平均数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展教学的,它包含两部分,即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在上此课之前,我认真地作了备课预备,细心研读老师用书和教材,上网查找相关材料并取之精华,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课上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涵的丰富、深化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协助他们认识到“求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景中运用它去处理实际征询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开展。一
2、节课下来,我觉得我教得顺畅,学生学得应手,课后感受特别好。学生的作业一交上来我傻眼了,美妙的心情只被气愤和伤心代替。学生都会列式,但大部分同学的计算结果都不正确,有的结果简直确实是错的离谱。这典型的属于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办公室和同事说要敲敲学生的“紧箍咒”了,还大发感慨说如今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懒”成了他们的通病,该想个法子治治他们的“懒”病。说着说着上课铃声就响了,带着糟糕的心情我走进了教室。我强忍着怒火把一个错例板书在黑板上:篮球队的五名队员身高分别为168厘米、166厘米、170厘米、165厘米、171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168+166+170+165+171)5=1
3、96厘米我刚板书完,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就开场嘀咕了:“啊!最高的不过171厘米,平均身高如何可能是196厘米呢?”我让其中一位同学大声重复了这句话后,就让做错的同学说说本人为什么算错了。这位同学特别紧张地说:“我一看这么多数字就觉得算起来特别苦恼,因此随意写了一个结果”。我随后调查了一下其它同学出错的缘故,除了认为本人是不细心外,其余也都是这个缘故,怕苦恼。看来我猜得没错!借势好好教育他们一顿。但我转念一想:“在老教材中五年级的教学内容让三年级的小孩学,对他们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看到一大串数字如何可能没有畏难情绪呢?再说发一阵脾气,讲一通大道理之后结果会如何样?难道学生就会全部算正确吗?要平复
4、!当务之际是引导学生如何样尽量不算错才是处理征询题之本。我调整好心态,便耐心引导学生:数字确实又大又多,算起来是比拟苦恼,我们能不能想个简单的方法来计算它呢?我以上面的标题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就这道题,首先你们观察5个数字,最小的是哪一个?最大的是哪一个?我们的平均值应该在哪个范围之内?生:最小的是165厘米,最大的是171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应该在165厘米-171厘米之间。师:那能够确信他们的平均身高至少都应该是多少厘米?生:165厘米。师:他们5个人的实际平均身高比165厘米多仍然少?生:应该多一点。师:到底多多少,能够如何样简单地算出来?分小组讨论生:哦!老师,我们明白了,先以最少的
5、165厘米为标准,看他们分别比165厘米多几厘米,然后把他们多出的厘米数加起来平均分给5个队员,把这个平均数加上165厘米确实是他们的平均身高。如:(168+166+170+165+171)5(3+1+5+6)5=3厘米 165+3=168厘米生:事实上确实是我们学的移多补少的方法,我以为只能在图中或较小的数中用,原来在大数目的计算中也能够用这种方法。生:呀,如此计算起来就简单多了。在和学生的交流讨论中,他们紧锁的眉头舒张开了,在考虑中本人找到了简单的新方法,在随后的总结中还进一步明白首先要按照题中的数据找到平均数的大致范围,也确实是进展正确的估算,最后要利用这个估算值进展检验,就不会出错了!在接下来的稳定练习中,学生的计算精确率明显提高。我的心情又被聪明可爱的学生调整得无比愉悦。课后,我深化地进展了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正常的事,假设人人都会都是天才还要老师干什么?面对学生的出错,哪怕是不应该的大范围出错,也要平复对待。首先要弄清学生出错的原由,反思本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想出好方法不出错才是根本。事实上面对学生的错误不管你说多少遍”要细心,要认真“,没有行之可效的纠错方法无异于空话。少些抱怨,多一些沟通和理解,放下老师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理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我庆幸我的平复!做老师不容易,做一名称职的老师更需要下大功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