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doc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 发表于 2007-6-29 20:48 |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DM 病人致残和减寿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DM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加。我国DM患病率在20世纪80年代约为1%,90年代升至3.2%,2002年已达4.4%,预计现有DM病人约5500万。临床上大约30%-50%的1型糖尿病( T1DM)患者和20%-40%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伴有明显的DN,其中约1/3的患者将进一步发展为晚期DN和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在美国,DN占ESRF的首位,高达36.39%,在我国占15%。D
2、N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DM的发病率还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糖尿病肾病正在成为21世纪内分泌代谢病和肾脏病领域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一)现代医学的认识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糖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多种细胞因子以及遗传背景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糖代谢异常 尽管1型和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不同,但是它们都可以有持续高血糖,此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现有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及发展中起作用。 1、多元醇代谢通路的激活:在糖尿病高糖条件下,细胞膜葡
3、萄糖转运功能失调使细胞内葡萄糖水平升高,它可以激活多元醇通路的关键酶醛糖还原酶(AR)。AR活力升高,可导致葡萄糖大量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是一种极性很强的化合物,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于是大量的山梨醇在细胞内积聚,造成细胞内高渗状态,使大量细胞外液渗入细胞内,引起水肿,最后导致细胞结构破坏。 2、蛋白激酶C:蛋白激酶C(PKC)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蛋白激酶,能被多种激素、生长因子、神经递质等激活。PKC一经激活便产生多种短期和长期的生物效应。短期效应包括激素神经递质及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离子通道的转运、营养物质的代谢、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以及免疫和炎症反应等,长期效应主要是参与基因调节的表达、蛋白质
4、的合成及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大鼠的糖尿病肾病早期,PKC抑制剂能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得到改善。此外,PKC能调节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与分泌功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von Willebrand因子的生成,增加血浆中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的含量和活性,从而促进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高凝低纤溶高血黏度的形成。同时PKC的激活还可通过PLA2通路产生前列腺素,影响肾血流量,水、盐代谢。3、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可使肾小球肥大,基质增厚,肾小球硬化。此外,AGE可通过灭活一氧化氮(NO)而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AGE在肾组织中沉积的范围和强度与肾脏病变组织学改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4
5、、葡萄糖转运蛋白:目前已知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有7个同型异构体。葡萄糖转运蛋白l(GLUTl)是肾小球系膜细胞上主要的葡萄糖转运体,其功能不受胰岛素的调控,能主动运转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从而造成细胞损害。5、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不仅是导致糖尿病的直接原因,而且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基础。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胰岛素抵抗是否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形成,目前的研究不多。肥胖相关性肾病是新近被人们认识的一类肾脏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高血压、高血脂、蛋白尿。目前认为它是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直接后果。高胰岛素血症不仅加重肾小球的高滤过、高灌注状态,而且它可刺激多种细胞因子如IGFl和IGF
6、-2,进一步加重肾小球肥大的产生;增加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导致水、钠潴留和高血压;增加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出现高尿酸血症;刺激肝脏脂蛋白合成增加,出现高脂血症,导致肾小球系膜病变、肾小球足突细胞的损伤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此外,肥胖患者体内瘦素水平增高,通过上调TGF-的表达,加速肾小球硬化的发生。胰岛淀粉样变性是导致细胞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已证实淀粉样物的主要成分是胰淀素(amylin)。在胰岛素抵抗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的同时,伴有胰淀素的大量释放,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胰淀素血症。胰淀素在肾小球和肾间质的沉积,成为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及间质性损伤的病因之一。(二)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糖尿病可
7、致肾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使肾小球内出现高滤过,导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发生损伤。上皮细胞的损伤使细胞基质合成增加,表现为系膜区增宽和肾小球基膜增厚。 (三)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涉及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外基质代谢、细胞增殖和细胞肥大,其主要的细胞因子有TGF等。(四)基因背景基因背景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如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尿病肾病。此外,不同种族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均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也与遗传因素有关。二)中医学的认识(一)历史沿革 内经记载
8、“消瘅”之病机“气血逆留,宽皮充肌,血脉不行”所致。 古今录验“三渴而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足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皆是消渴病也。” 景岳全书“下消者,下焦病也,小便如高如脂,面黑耳焦,日渐消瘦,其病在肾,故又名肾消也”。 证治要证“下消消肾,肾衰不能摄水,故小便虽多而不渴”。 圣济总录“此病久不愈,能为水肿痈疽之病” 杂病源流犀浊“有消渴后身肿者,有消渴面目足肿而小便少者”。 圣济总录“消渴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 综合古今文献,中医学把消渴日久转为消瘅期的肾消出现的水肿、尿浊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命名为消渴病肾病,其病机特点是:禀赋有亏,气
9、阴两虚,痰热郁淤,聚积络脉,形成微小瘕,肾、肝、脾、肺、心渐次受伤。(二)分期病机 1、发病之初,病在肝肾、气阴两虚,络脉瘀结 肾主水,司开阖,消渴病日久,肾阴亏损,阴损耗气,而致肾气虚损,固摄无权,开阖失司,尿频尿多,尿浊而甜,肝肾同源,精血互化,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于目而致两目干涩;阴虚火旺,灼伤目之血络,则眼底出血,视物模糊,肝肾阴虚,阴虚阳亢,头晕、耳鸣,血压偏高;肝肾阴虚,络脉瘀阻,筋脉失养,则肢体麻痛。2、病程迁延,阴损及阳,脾肾虚衰 脾肾阳虚,水湿潴留,泛溢肌肤,则面足水肿,甚则胸水腹水,阳虚不能温煦四末,则畏寒肢冷。3、病变晚期,肾体劳衰,肾用失司,浊毒内停,五脏受损,气血阴
10、阳衰败 肾阳衰败,水湿泛滥,浊毒内停,变证蜂起。浊毒上泛,冒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脾肾衰败,浊毒内停,血液化生无源,则见面色萎黄,唇甲舌淡,血虚之候;水湿浊毒上犯,凌心射肺,则心悸 气短,胸闷喘憋不能干卧,肾元衰竭,浊邪壅塞三焦,肾关不开,则少尿或无尿,已发展为关格病的终末阶段。二、临床表现在我国的糖尿病肾病中,90的患者是2型糖尿病,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约40。Mogensen根据I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及病理生理过程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5期:第1期: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第2期:正常白蛋白尿期第3期:早期糖尿病肾病第4期:临床糖尿病肾病第5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期该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
11、也适应于2型糖尿病肾病。但在临床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时,至少已达到第3期,国内日前建议使用以下分期,即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和晚期糖尿病肾病。(一)早期糖尿病肾病GFR增加、肾单位肥大、肾脏体积增大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是其特征性改变,患者缺乏肾小球病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GFR增高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病程进展,当患者由微量白蛋白尿向中期糖尿病肾病进展时,GFR开始逐渐下降。(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当尿微量白蛋白持续200ug/min,或常规尿蛋白定量0.5g/24h,即可诊断为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开始进行性下降,并出现高血压,但血肌酐维持在正常水平。对于有大量蛋白尿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 诊治 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