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类--《环境信访办法》.doc
《环保类--《环境信访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类--《环境信访办法》.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信访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4号 环境信访办法已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第5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97年4月29日发布的环境信访办法同时废止。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二六年六月二十四日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环境信访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及职责第三章 环境信访渠道第四章 环境信访事项的提出第五章 环境信访事项的受理第六章 环境信访事项办理和督办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八章 附 则 主题词: 环保 信访 办法 总局令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环境信访工作,维护环境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的合法环境权益,根据信访条例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2、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环境保护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活动。 采用前款规定形式,反映环境保护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 第三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建议、意见和要求,为信访人采用本办法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 第四条 环境信访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属地管理
3、、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从源头预防环境信访案件的发生; (三)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环境信访工作机制; (四)维护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政务公开; (五)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妥善处理,解决问题。 第五条 环境信访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定期听取环境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环境信访工作中的问题,检查指导环境信访工作。 第六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信访工作责任制,将环
4、境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体系。对环境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七条 信访人检举、揭发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或者提出的建议、意见,对环境保护工作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对在环境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由同级或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返 回第二章 环境信访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及职责 第八条 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或指定环境信访工作机构,配备环境信访工作专职或兼职人员;各省、自治区和设区的城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独立的
5、环境信访工作机构。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环境信访工作机构的能力建设,配备与环境信访工作相适应的工作人员,保证工作经费和必要的工作设备及设施。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信访工作机构代表本机关负责组织、协调、处理和督促检查环境信访工作及信访事项的办理,保障环境信访渠道的畅通。 第九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选派责任心强,熟悉环境保护业务,了解相关的法律 、法规和政策,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人员从事环境信访工作;重视环境信访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第十条 环境信访工作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信访人提出的环境信访事项; (二)向本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内设机构或单位、下级环境保
6、护行政主管部门转送、交办环境信访事项; (三)承办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交办处理的环境信访事项; (四)协调、处理环境信访事项; (五)督促检查环境信访事项的处理和落实情况,督促承办机构上报处理结果; (六)研究、分析环境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七)总结交流环境信访工作经验,检查、指导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信访工作,组织环境信访工作人员培训; (八)向本级和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年度工作报告,报告应当包括环境信访承办、转办、督办工作情况和受理环境信访事项的数据统计及分析等内容。返 回第三章 环境信访渠道 第十一条
7、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环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时间、地点、查询方式等。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信访接待场所或本机关网站公布与环境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环境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部门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当面反映环境保护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投诉。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必要时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的突出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或进行相关调查。 第
8、十三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推进全国环境信访信息系统建设。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信访信息系统,与环境举报热线、环境统计和本级人民政府信访信息系统互相联通,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四条 环境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及时、准确地将下列信息输入环境信访信息系统: (一)信访人的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环境信访事项的基本要求、事实和理由摘要; (二)已受理环境信访事项的转办、交办、办理和督办情况; (三)重大紧急环境信访事项的发生、处置情况。 信访人可以到受理其信访事项的环境信访工作机构指定的场所,查询其提出的环境信访事项的处理情况及结果。 第十五
9、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协调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综合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反映的环境问题。返 回第四章 环境信访事项的提出 第十六条 信访人可以提出以下环境信访事项: (一)检举、揭发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环境权益的行为; (二)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 (三)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和要求。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十七条 信
10、访人的环境信访事项,应当依法向有权处理该事项的本级或者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第十八条 信访人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提出环境信访事项;采用口头形式提出的,环境信访机构工作人员应当记录信访人的基本情况、请求、主要事实、理由、时间和联系方式。 第十九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环境信访事项的,应当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提出同一环境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二十条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下列义务: (一)尊重社会公德,爱护接待场所的公共财物; (二)申请处理环境信访事项,应当如实反映基本事实
11、、具体要求和理由,提供本人真实姓名、证件及联系方式; (三)对环境信访事项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四)服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出的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处理决定。 第二十一条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围堵、冲击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拦截公务车辆,堵塞机关公共通道; (二)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三)侮辱、殴打、威胁环境信访接待人员; (四)采取自残、发传单、打标语、喊口号、穿状衣等过激行为或者其他扰乱公共秩序、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 (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
12、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 (六)在环境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接待场所; (七)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返 回第五章 环境信访事项的受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环境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信访人提出属于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环境信访事项的,应予以受理,并及时转送、交办本部门有关内设机构、单位或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要求其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并回复信访人。对情况重大、紧急的,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决定。 (二)对不属于环境保护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信访办法 环保 环境 信访 办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