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doc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摘要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文章以工学结合为背景,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结构及内涵的分析,提出从内外部环境、激励与约束机制、合作文化、实践锻炼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意义1.顺应宏观职教环境需要。伴随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日益增长需求而来的是高职教育质量的亟待提高,尽管制约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因素还是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核心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
2、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显然,课程改革和建设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把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研究其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发展的内涵和对策措施,是高职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2.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提供实践指导。高职教育历经20多年的发展,其层次和类型的定位现今已达成了普遍的共识,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中小学教师、普通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相比,在内容、方法、途径、目标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较短
3、,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对教师特点的认识、高职特色的教师准入制度、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教师发展评价等方面都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教师工作指导的来源主要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文件,依靠经验指导进行管理改革,还没能从“专业化”的高度来认识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丰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3.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在关注高等职业教育及高职院校发展的今天,高职教师自身对“专业化”的认识还不够,多数高职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还比较陌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师充
4、分认识自身的专业地位和专业发展需求,把握自身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专业发展过程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界定。至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证仍是依附于普通高等院校。因此,对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同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认定,阐述对其内涵的理解;一种是从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结构的视角进行分析。前者从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三个基本范畴(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和专业情感的健全)出发,结合高职教育特定的专业素质及技
5、能,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内涵:人文素养、知识、探究能力、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等。笔者拟以工学结合模式为背景,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结构的分析提出其专业发展的内涵。2.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结构。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随后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又明确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以上,这数量要求的提出,更加明确、具体、深刻地指明了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结构的内涵。高职教育的“双重属
6、性”中,“职业教育属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还需具备一些与职业相关的素质和能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做中学,学中做”,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特征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双师素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蓝欣和孟庆国在推行工学结合呼唤专业化职教师资中提出了专业化职教师资必须承担的六大任务:(1)实施职业教育与训练;(2)制订训练计划与评价训练效果;(3)指导与帮助企业和企业员工开展技能训练;(4)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与技能水平;(5)理解生产岗位及其现场环境;(6)合理高效地组织与管
7、理教育培训活动。从而说明在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以下的能力和素质:专业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社会技术服务能力,职业(就业与创业)指导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等。3.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依据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师素质结构的分析,其专业发展的内涵可概括为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高职教育特定要求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的娴熟、
8、实践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社会技术服务能力、职业指导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教育理念的更新,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教育实践、教育研究、教育经验的不断成熟和创新。三、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1.构建良好的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可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内部环境,包括教师自身的特点、专业理念、专业素质、专业精神、专业发展的认识和自我发展意识等因素。另一类是外部环境,主要由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职业环境主要以学校组织为中心,包括组织的专业化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环境等。社会环境主要包括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政府、企业等的支持与合作等
9、。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营造一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的,政府帮忙搭桥,企业热心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资源,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级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资源,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平台,合作开展项目研发、企业员工培训、技术咨询服务以及挂职锻炼学习等,探索职业院校与企业利用优势资源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校企双赢模式,拓宽多元化的教师教育模式,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环境保障。2.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素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学 结合 背景 高职 教师 专业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