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学案)》结题报告.doc
《《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学案)》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学案)》结题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学案)结 题 报 告 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中心小学 李智平 邓艳芬 谭传勇有效教学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古今中外所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在学校领导、教科室和课题组成员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我校数学组从2012年6月起着手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学案)课题的探索。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及经验,下面作简要的结题汇报:一、课题研究背景1、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课堂教学是深化
2、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课程文化变革中的各种矛盾都聚焦于课堂教学之中。新课改课堂教学实践中面临的许多矛盾至今仍然困扰着我们:如“如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理念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脱节”;“课改与教学质量两张皮”;“三维教学的整合”;“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如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如何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惯习”;“如何让学生学的不艰苦,教师教的不辛苦”等等。上述这些矛盾的实质是新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教学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需要运用教学设计技术来解决。2、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需要。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
3、的教学专业化要求,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最为重要的方面。目前,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缺乏的不是教育理念或一般理论,也不是某些教学技能,缺乏的是:如何把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的课堂设计能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缺乏研究。也没有形成课程教学设计培训的教材和有效方式。因此,加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是丰富教师教育培训课程内容、切实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设计专业素养的需要。3、教学设计理论应用与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设计是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中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和综合特性的科学。教学设计理论是在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系统科学、学习理论、传播
4、理论、心理学、脑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理论为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随着新课改实施的深化,迫切需要吸收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成果,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与新课程实践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方式体系,为广大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提供具体化的专业支持。因而,本课题研究也是基于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方式体系的需要。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教学设计:我们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是:在一定的课程观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过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
5、过程所作的系统思考、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广义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专家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的程序化内容、方法和辅助的教学资源,也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在这里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及各要素所进行的系统的设计。从设计范围来看,它包括对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可以是指某个具体的教学活动环节和教学情境的设计;从教学设计的过程来看,包括课前进行的教学设计(或称预设性的课堂教学设计,相当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设计(或称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
6、”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
7、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所谓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收获(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
8、等方面)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2、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据此,本校确立了“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的研究”这一课题。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方法,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4、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性教学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指教学生学会学习
9、的教学。第二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时如何做到创新与优化,进而培养以创新性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方式。5、心理学、美学理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属于美学范畴,又属于心理学范畴。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主要是借助实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本课题研究中以皮亚杰、布鲁纳关于小学生思维特点的理论为依据。6、数学学科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方法论。四、课题研究思路及目标1、课题研究思路。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理论与探索性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研究主要沿着三条线路展开:一是通过学习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新课程教学变革的有关理论,将新的理论迁移和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分析和架构与新课
10、程相互适应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与一般操作方法。二是从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教学设计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以发现与形成更为具体化的解决课堂实际问题的策略;三是对现有典型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出具有应用价值的教学设计的策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握“理性演绎与实践归纳相结合”的研究原则,把这三种研究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样,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对话,不断深化课题研究。2、主要目标。(1)探索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形成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方式。(2)揭示新课程教学活动过程及诸因素与学生学科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新课程
11、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3)形成数学系列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4)通过研究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3、具体目标: (1)完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现状调查。 (2)收集课堂教学中低效与高效教学的经典案例并汇编成集。 (3)积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方法等研究成果。 (4)初步形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基本框架(模型)。五、研究过程及方法:1、在校领导的坚强领导下,组建团队。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本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2012年6月接到课题时,学校专门召开了课题研究专题会议。由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部署安排研究工作,经过发动
12、宣传,共有25名数学专职教师加入了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重要成员王小林老师是学校副校长兼教务主任,州县知名数学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成绩显著.赵学凤老师是学校教科室主任、巴东首届名师,多次参与省、州、县等各级各类教研部门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并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数学课堂教学竞赛、点评活动。参与研究的大多数老师年轻有为,爱学习、爱思考,能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全心全意投身课改教研。2、课堂摸底,找出问题。 通过全体课题组成员自我反思,回顾以前的课堂现象,以及集体商议的形式,我们找出了平时数学课堂的一些问题:(1)三维目标不统一、不明确,不联系学生实际。(2)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内容泛化,结构松散,零敲
13、碎打,置教学过程的整体性于不顾。(3)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学活动外化,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花里胡哨只留于形式。我们想这些正是造成当下课堂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教师教学设计(教案学案)的改进和优化做起。对课堂上那些无效教学现象进行调研,分析致因,针对无效学习现象,开展对应策略研究。3、潜心研究,做实研究基础工作。(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明确教师教学研究的方向,明确引领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向。 2012年11月27日下午,数学教研组长对全体数学老师进行了学习新课标,用好新课标的培训。因为我们倡导: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习是永恒的旋律。学习培训结束共收到老师们的笔记二十多份。(2
14、)以“好课多磨”为形式,在实际课堂中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12年11月28日,“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学案)”研究课拉开了序幕,经校领导和课题组长研究,选派了我校年轻有为的优秀数学教师邓艳芬为本次研究提供研讨课。以 “好课多磨”的形式先后呈现两次,先由邓老师自选讲课内容,再让课题组所有老师集体备课,并将所有参与研究人员进行了分组(详见分组活动安排)。2012年11月28日上午第一节课,邓老师在三(5)班主讲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次课,各研究教师做了详实的记录,在做记录的时候,要求每位听课教师针对每个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效及原因,如何改进等记详实,课后,全体研究人员在电教室召开了
15、第一次评课议课活动,每位教师针对自己负责的研究要素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商讨有效的环节及无效环节的改进措施,为邓老师的第二次课出谋划策。 11月30号上午第一节课,邓老师在三(6)班主讲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课。下午,课题组又进行了第二次评课。经过两次对比教学,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后测,通过对比分析,重新构建后的课堂,参与主动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作业的正确率也提高了25。有效性突出表现在:作业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的选择、有价值的学习材料的选择、恰当有效的激励与评价以及提问等。接下来,老师们进入了整理总结反思阶段,分别就这次研究活动撰写了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反思材料。老师们通过反思总结进一步认识到
16、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只有有效的课前准备才能保障高效的课堂,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导学过程,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3)以学习汇报展示课形式,为课题研究提供研究案例。2013年11月派出学习老师(李继华老师等四位),给我们提供了4节示范课、引领课、导向课,课题组成员领
17、略到了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悟出了一些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例如:1、把游戏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又学有所得。2、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3、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PPT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永久不忘。4、导入各具特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5、练习多样化,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对研究团队的研究能力进行提升,对研究团队进行必
18、要的专业引领为了我校数学教师,能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并进行相互间的有效交流,2013年6月12日,校教科室和数学研讨课题组,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案例的概念及写法,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了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心人,研讨实际工作中的教育教学现象。同时每位教师的教学经历又是其他教师获取教学经验、总结失败教训的活教材,在教学中提升预设的有效性,在反思中再论得与失。各年级以不同的角度提供教学案例,共同研讨,相互提高。一年级组提供了侧重教学语言的严谨、准确性的案例;二年级组提供了侧重提问的有效性、 追问的艺术性的案例;三年级组提供了侧重恰当有效的激励与评价的案例;四年级组提供了侧重有意义的练习及作业的设计的案例。
19、五年级组提供了侧重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的选择的案例;六年级组提供了侧重有价值的学习材料的选择的案例。(5)班班通设备的进入,为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提供新阵地。课题组于2014年4月上旬呈现了四节探讨课,一年级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三年级的制作年历、二年级的四则混合运算中的解决问题和三年级的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均由年轻老师主讲。围绕“媒体资源在有效教学设计中运用技巧”进行研究,针对其课堂中对媒体资源的运用问题以及利用它来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课题成员人人撰写有关“媒体资源在有效教学设计中的运用”的教学案例,供大家交流。4、多形式的研究成果展示,共享课题研究成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建有效课堂、深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构建 有效 课堂 深化 教学 设计 教案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