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 福师大.doc
《公共管理学 福师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 福师大.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导论一、公共管理所谓公共管理,就是为了维护、增进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二、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其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有效地处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提供理论指导。三、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的产品。满足公共消费的产品或服务。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四、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若想排除其他人从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受益,或者在技术上是不可行或极其
2、困难的,或者排除的成本过于昂贵而缺乏可行性,“公用品一旦被提供,除非能够花费无限成本,否则就不可能排除任何家庭对它的消费。”五、消费的非竞争性所谓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重点利益冲突。 六、产品划分。纯公共产品:由国家和政府提供,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准公共产品:拥挤型公共产品(非排他性、不具有竞争性)和俱乐部型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私人产品: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一、公共组织含义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3、从狭义上来看,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1.价值取向和组织活动目的不同。2.组织的活动依据不同。3.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与管理对象不同。公共组织的管辖范围可以是整个社会。4.受环境的影响不同。从市场和政治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私人组织的市场信号清晰。私人组织中的政治影响是间接的。5.组织程序不同。6. 组织的公开程度不同。公共组织特征1.公共性,.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这是与私人组织最根本的区别.管理公共事务。2.社会性,本身是在社会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事务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3.合法性,依法正式成立的机构4.服务性,是为社会提供公务服务的,不收费或者
4、少收费5.权威性,以国家权力为后盾6.系统性,政府与非政府的结合7.公开性,凡是不涉及保密事情的公共组织的政策、活动过程都必须公开。二、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因首先,引起公共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体制组织的转轨推动公共组织的变革。(我国十五大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2、 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公共组织的变革。政治制度的质变影响公共组织的质变。政治制度的量变影响公共组织的具体职能和机构改革。(我国理顺党政关系,政企关系的改革,人治型管理体制向法治型民主体制的转变。)3、 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公共组织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企事业组织的发育、独立和成熟程度。二是
5、社会群团组织的独立程度和参与意识。三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的介入程度和自身的现代化程度。四是公民素质的提高。4、 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公共组织的变革。国际关系中的重大的问题,如战争与和平,南北经济关系问题,都要各国政府作出相应的对策,调整自己的政策乃至职能和机构,甚至调整整个公共组织的目标。其次,公共组织内部状况是公共组织变革的根本原因,这种内部力量主要来源于:1、 公共组织所采用的技术体系对组织形态提出新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是原有组织模式进行的常规发展所不能满足的,于是必然要求组织进行变革。这是组织变革最基本的原因。(电子政务要求信息共享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2、 公共组织成员对利益关系的要求
6、和伦理要求与组织模式的冲突,也是推动组织变革的重要力量。(我国十四届六中全会尊重个人合理的正当利益)3、 公共组织的政治局势的需要与现行组织模式的冲突,也是导致组织模式变革的重要原因。(集权与分权的冲突)三、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1、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首先,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政治职能为中心,逐渐向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的。其次,从职能作用的性质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的方向转变。再次,从职能的分化程度来看,公共组织的职能由原来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转变。最后,从职能行使方式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
7、,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2、公共组织的结构的变革:包括纵向层级结构和横向层级结构(1)从横向部门结构上看,公共组织变革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从公共管理的过程来看,正在由重决策与执行部门,轻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的倾向,向重咨询、信息、监督部门转变,力求与决策、执行部门相平衡。(我国建立反腐败体系。十六大重大科学决策对部门转变)其次,从公共管理的作用领域来看,由于有限政府的出现,使政府的横向部门结构发生了由“微观管理部门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部门为主的变革”。(我国发改委的改革变化)(2)从纵向层级上,整个公共组织结构有着从集权式、尖塔型结构形式向着分权式、扁平型号的结构形式发
8、展的趋势。(中国实行省管县)3、 公共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1) 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我国MPO的发展,使政府在这个领域还权给社会)(2) 横向分权。公共组织中的权力体系逐步由单纯的直线型权力关系向直线权力关系和参谋权力关系并存的状态转变。(3)在纵向权力分配上,有着集权与分权互相作用融合的趋势。在对一般事务的管理上是从集权型走向分权型,而在对宏观事务的管理上是从分权型走向集权型。(我国14大后向地方放权包括人事权、财权、使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但是有负面的影响如地方保护主义,为了防止,中央又通过了分税制。第三章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一、政府含义、 政府广义上是指一个国家内行使国家权力的全部组织
9、体系,狭义上是指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第一,提供公共产品。这是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最基本角色。公共产品属于共享产品,它在消费上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第二,维护市场秩序。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有效性依赖于完全竞争的理想模式。政府的责任便在于这对垄断或其他非竞争因素的存在以及所引起的竞争的不完全性,采取有效措施,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保证竞争的有效性。第三, 消除市场经济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情况。外部性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亦称外部利益。所谓外部经济是指某一市场主体
10、的经济活动或某一项目所产生的效益被与该项目无关的人所享有。外部不经济亦称外部损失成本。指某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虽造成了经济损失但该市场主体并不承担外部成本的情况。第四,调控宏观经济。第五,再分配市场经济下的收入及财产。当平等与效率发生冲突是,为了效率可以牺牲一些平等,为了平等可以牺牲一些效率。(为了促进收入公平,再分配有房产税、遗产税)二、政府失灵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成因、防范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可能论述)“政府失灵”,又称“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预算上出现
11、偏差,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者像理论上所说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政府失灵的主要类型和成因1.公共政策失效第一,公共政策所追求的目标并不能代表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第二,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存在缺陷。(直接民主制和间接民主制问题)第三,信息的不完全性会导致政策的失效。(西蒙:“完全理性很难做到”。客观原因)第四,政策实施和执行上的障碍。2.政府机构的低效率第一,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缺乏竞争机制。第二,政府机构缺少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第三,政府机构缺乏监督机制。3.政府行为的内在效应政府机构及其官员在以追求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为借口的同时,力求实现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的现象,被人们
12、称为政府行为的内在效应。4.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的寻租与腐败。租金源于政府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干预。政府失灵的纠正及防范措施1. 限制国家权利的增长第一,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可借助于“需求显示法”来完善选举制度,使所有参与集体选择的个体都有充分的激励,说出他对某一公共物品的真实需求状况。第二,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一是在行政管理体制内部重新建立竞争结构。二是引进利润动机。三是精简机构。四是加强监督。第三,进行宪制改革。2.减少福利国家的浪费第一财政立宪。第二税制选择。第三平衡预算。第四税收支出的限制。第五货币政策。政府失灵理论对我国的启示1.政治过程中的一
13、些缺陷对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首先,少数行政机构与行政官员的不良表现破坏了经济的效率。其次,制定政策的决策过于集中且无规则可循,难以切合实际,从而制约了经济增长。再次,现行政治规则难以约束少数当权者的利己主义。2.怎么办?(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适度性与局限性问题。(二)要建立和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与行政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三)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政府管理改革,引入市场因素。(四)加强政府法治及监督制度建设,使政府行为法治化。三、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定位。1.转型期秩序稀缺的一般规律,决定了供给秩序应成为政府重要的综合性职能。2.在转型和开放的条件下,面对日趋激烈的
14、国内外经济竞争,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应称为政府的核心经济职能。(如何提升国家竞争力,可考虑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是关键。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三是要特别重视制度的效率,包括系统内各组织的效率,尤其是组织之间联系、沟通与合作的效率。)3.在转型期和开放条件下,社会风险会变大,所以,稳定职能应成为政府一项之重要社会职能。(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社会风险主要有:一是高失业率所导致的社会风险。二是国有企业困境所产生的社会风险。三是地区差距拉大产生的社会风险。四是贫富分化导致的社会风险。五是加入WTO会使我国的社会风险进一步加大。)4.转型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腐败问题,所以应把预防腐败作为政府
15、的一项重要政治职能。(腐败的措施:一是要制约政治权力,使其运行在法制的轨道上。二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三是要使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运行尽可能相互独立。四是要重视培育民间组织,支持第三部门发展,依靠第三方反对腐败。五是要加强和弱势群体的联盟,共同对抗既得利益阶层的腐败行为。)第四章 公共政策一、公共政策及基本特征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的使其为解决公共问题,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整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制定的行为方案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其表现形势有法令、条例、规划、方案、措施、办法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政治性、 合法性 、稳定性、目标选择的多重性二、方案规划的原则方案规划是指在既
16、定原则指导下。对政策问题分析研究,并寻求方案优化的一系列分析和抉择活动,它包括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择优等环节方案规划的基本原则A信息完备原则B系统协调原则(任何政策解决都会影响其它方面)C科学预测原则(针对未来,领导人要有长远眼光)D现实可行原则(方案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和获得最大成功的可能)E民主参与原则(集思广义,政府吸收专家和百姓的意见)F多样与可调原则(尽量制定尽可能多的方案)三、影响政府有效执行的因素第一,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特性包括政策问题的类型、政策问题的性质以及政策目标等。第二,政策本身的因素。政策的合理性。政策的合理性是指政策本身所具有的因果联系,即这一政策是否是针对客
17、观的政策问题并且能够切实地解决这一问题。政策的连贯性。公共政策反映了一国政府在一个时期内的基本倾向,因此,它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和一致。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就是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在基本精神上要保持一致。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政策的具体明确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者行动的依据,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基础。政策资源的适度性。政策资源主要包括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以及管理资源。第三, 政策以外的因素。团体目标。目标团体是指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政策能否顺利达到预期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团体的态度。执行机构间的沟通与协调。沟通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级组织人员进行信
18、息交流、传递的过程,是对于政策目标及其相关问题获得统一认识的方法和程序。政策执行环境。政策执行环境是指政策执行机构自身以外的诸多社会因素和自认因素的总和。政策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政策执行比政策制定难+污染。自己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第五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就是指公共部门所有工作人员的总和,包括纯粹公共部门即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和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的总和。公务员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定义为:公共部门中的各类公共组织依据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目标,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开展的战略
19、规划、甄选录用、职业发展、开发培训、纯净评估、薪酬设计管理、法定权利保障等多项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三、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应对及其趋势1、发展主要表现 (1)我国公共部门缺乏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系统认识。 目前,我过许多公共部门仍旧习惯于把人事管理过程归纳为“进、管、出”三个环节,把人看作是完成组织目标的工具,强化对人的控制,视人力为成本,没有树立为人服务的观念,这与现代先进的人力资源思想背道而驰。(如公务员考试缺少培训) (2)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面临挑战。 现行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WTO的要求:公务员分类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竞争上岗的用人机
20、制尚不健全竞争未做到法治化和制度化;激励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3)职位分类制度尚未科学化。 公务员分类系统仍以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划分为主,而在实际操作中行政机关缺乏具体的工作分析、职位评价和工作说明书等实质性的内容。(4)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不足。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组织成员的培训没有统筹考虑,缺乏学习氛围。(1.培训走形式2.培训没有针对性)2、呈现出七大发展趋势(1)管理模式多元化 主要体现在: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制度交叉融合、功绩工资制与年资制互相补充、通才模式与专才模式取长补短等方面。(2)管理方式私营化 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管理具有共通之处。公
21、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公共部门人事管理活动上的推广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及模式不仅适用于私人部门的人事管理,同样适用与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组织的人事管理。(3)管理观念的人性化 对人的管理是一种社会管理,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能动的,是追求一定目的和能进行思考的人。人性化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对人性的尊重和人的需要的关注以及对人的潜力和创造性的挖掘。这是一种趋势。表现在:注重环境、尊重员工、发展各种管理功能;强调保障与公平;扩大政治权利;重视员工的工作条件与福利(需要扩展)。(4)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信息和网络通讯技术在公职人员管理中的运用,推动了管理手段的更新。人力资源的
22、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好处,缩减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加强沟通与联系,改善管理。趋势:电子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电子招聘等。(5)管理人员性别及种族比例的渐趋合理化 少数民族与女性在社会中的任职机会。(6)管理责任个人化 扩大民主参与和分权式改革的推行,使得公务员在获得很大的选择权的同时必须对自己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7)管理层面的策略化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的在于要使公共人员有良好的绩效表现以及较高的服务品质。而这一些均设计到改善公务人员的工作生活质量问题。如今,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已转向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质量,并以此激发公职人员的活力。第六章 公共服务一、公共服
23、务公共服务主要是指由法律授权的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有关工商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公共服务的新类型1. 基本非营利型。免费。2. 基本营利型。有偿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3. 选择非盈利性。改善生产条件,收取服务成本费。4. 选择盈利型。有偿向社会及公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职责: 1.政府主要供给基本非盈利型服务,补充性兼营选择非盈利型服务,逐步淡出基本盈利型服务,不直接供给选择盈利型服务。 2.私营部门主要供给选择盈利型服务,加强在基本盈利型服务中的竞争力。3.第三部门主要供给选择非盈利型服务,补充性兼营基本非盈利服务。二、公共事业的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管理学 福师大 公共 管理学 师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