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期末重点复习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开发期末重点复习复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1. 信息的概念a) 信息是有用的数据b) 信息具有“新鲜”价值c)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d) 信息与数据可以互相转换特性:1) 承载性信息必须被载体所承载,能用于记载信息的物质称为信息载体。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信息载体。各种数据均为信息载体。2) 传输性 信息可以由信息源通过载体传播到接受者。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其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不会改变其内容。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取决于传播载体和传播手段。3) 层次性 信息所反映的意义具有不同的抽象层次。比如企业的信息可分为战略层的信息、策略层的信息和执行层的信息。4) 共享性 一个信息源可以到达多个信息接受者,被多个人所共享。正
2、因为它的共享性,使得它获得广泛的应用。5) 加工性 加工是指对信息的整理、变换、压缩、分解、综合、排序等处理。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可以使信息增值。加工的手段决定了人们对信息再利用的水平。6) 时效性 信息的利用往往滞后于信息的产生,但有一定的时限,超过了这个时限,信息就失效。2. 系统的概念及特性,能结合实例分析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要素结合为具有特定目标、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特性:n 目的性: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目标而构造的。系统的目标或功能决定着系统各要素的功能和结构。n 整体性:系统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组合,而是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每个部分都要服
3、从整体,追求整体最优。 n 层次性:一个系统由若干个部分构成,每一个部分称为子系统。各个子系统服从它的上级系统,但又是独立的。n 相关性:系统内部各部分是相互依存的,并按照一定规则相关联。n 开放性:一方面,任何一个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与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另一方面,系统本身也需要升级和优化,因此系统应具有系统接口。n 稳定性:在外界作用下的开放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使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和抗冲击的能力。开放性和稳定性也可以合称为适应性。3. 系统的思想及方法,能结合实例应用系统思想: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系统观点出发,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
4、素、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在系统方法中,人们用得最多的是A.D.霍尔提出的逻辑维、时间维和知识维的三维结构方法4. 信息系统的概念、特征信息系统(IS)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决策等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信息系统应具有通讯、信息处理、信息传输的基本功能。信息系统的特征:4.1信息性:1) 信息是信息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2) 信息要素在信息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物质要素是储存信息和加工信息所必需的部分,物质活动也是伴随信息活动所
5、必要的活动4.2 综合性:1) 综合了信息和物质两种复杂的系统要素;2) 与外部环境综合为合谐的更大范围的系统;3) 综合了完整的信息处理过程(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加工、变换、传输、输出等)。4.3 集成性:1) 系统集成:信息系统由多个子系统集成而成。2) 平台集成:信息系统可由多个异构的网络、计算机等系统平台集成构成。3) 数据集成:信息系统的数据可由分布、异构的数据库系统集成而成。4.4 多样性:1) 综合模式: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信息系统、主管信息系统和公众信息服务系统。2) 服务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航天信息系统、学校信息系统、政府信息系统等
6、。3) 系统规模:国际信息系统、国家信息系统、区域信息系统、局域信息系统等。4.5 发展性1) 20世纪50年代:信息系统仅能够对企业中的一些简单业务进行处理,如工资计算、报表制作、生产报告等。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跨地区的具有高度复杂和综合处理能力的信息系统已经十分普遍。3) 未来信息系统将以更快的速度向纵深发展,整个世界形成一个综合的、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将成为现实。5. 信息系统的功能1) 5.1信息处理:(通用功能或者说基本功能)信息收集和输入,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输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输出2) 5.2 业务处理:联机事务处理,脱机事务处理3) 5.3 组
7、织管理4) 5.4 辅助决策6. 信息系统结构(概念结构、模型结构、拓扑结构、体系结构)7. 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功能分)1) 7.1 信息处理系统又称数据处理系统:是指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业的事务和基本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事务处理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的信息系统。典型系统有:财务记账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工程预决算系统2) 7.2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面向组织的全面管理和简单决策的信息系统。3) 7.3 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工程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4) 7.4 主管信息系统:也叫经理信息系统
8、或领导信息系统。它是支持组织领导,为组织战略层服务的信息系统5) 7.5 办公信息系统6) 7.6 公众信息服务系统8. 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管理活动9. 信息资源管理的五大要素1) 信息资源管理的架构2) 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3) 信息资源管理的环境4) 信息资源管理的服务5) 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10. 信息资源的三种管理模式1) 技术管理模式2) 经济管理模式3) 人文管理模式第二章 信息系统建设1. 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在规律:诺兰模型、米歇模型2. 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包括四个方
9、面: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维护3.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信息系统从提出建设设想开始,历经规划、开发、运行等,在运行过程中,进行不断维护、修改,直到系统不再适应要求而被淘汰,被新系统所替代。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4. 用过程描述信息系统生命5.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的概念及应用范围1)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采用模块化技术、分而治之,将系统按功能分解成若干模块;模块内部由顺序、分支、循环程序结构组成;应用子程序实现模块化。从总体上来看,包括自顶向下的分析过程和自底向上的实现过程。结构化分析主要任
10、务是分析系统的功能、性能、目标、规范等需求,定义系统的逻辑模型。结构化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系统的模块结构,数据文件等,给出模块说明和主要算法。为编码实现作准备。结构化的分析工具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决策树、决策表和结构化语言等。结构化设计采用层次结构、模块化设计。2)原型法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用户的需求是在一个快速的有反馈的开发过程中,由用户主动参与而逐步明确的;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最终的信息系统。原型法对系统的系统边界的确定要求不严,是采取逐步逼近系统目标的方法。因此,像决策支持系统这种开放性而无固定需求范围的系统,更适合用原型法开发。步骤:明确用户对目
11、标信息系统的基本需求;建立初始原型;评价原型;修改和完善原型3)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成熟,研究热点从编程语言逐渐转移到设计与分析上来,出现了几十种支持软件开发的面向对象方法。第三章 信息系统模型1. 模型的概念、特征模型:是对现实的抽象或模拟,是对现实系统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抽象、简化和类比式的描述。特征: 反映性模型用来反映客观实体 简化性以简化的方式来反映客观事物 直观性方便、直观的方式反映客观 抽象性以抽象的方式描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2. 信息系统模型的概念及构成概念:通过确定的形式,对信息系统本质特性进行描述的过程称为信息系统建模,而所描述的结果称为信息系统模型构成: 初始阶段:领域模型、需求
12、模型 细化阶段:需求模型、设计模型 构建阶段:设计模型、构建(实现)模型 移交阶段:测试模型3. 信息系统的建模方法(三种)1)面向功能的建模方法: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分析,分步、分层建立信息系统模型的方法。与面向功能的开发方法相对应2)面向数据的建模方法:通过对系统所处理的数据及其结构的分析,分步、分层建立模型的方法。3)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采用与人的思维方式相一致的,直接面向客观事物,面向所要解决的需求问题,并用一套对象、类、继承、消息等机制开发的系统化建模方法。4. UML语言的用例图、类图、活动图、顺序图、协作图的画法 第四章 信息系统规划1.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三点)任务:制定信息系统
13、的发展战略;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制定信息系统的项目实施计划及资源分配计划;基本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目标;信息系统发展战略;相关信息技术发展预测;变更及调整计划;信息系统总体结构;技术路线;信息系统实施规划;信息系统概算;成本效益估算;风险评估;信息系统长期发展展望;2. 信息系统规划的工作(基本步骤)3. 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法(三种),每一种方法的涵义,BSP的具体做法(基本步骤)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基本思想是:必须让企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的目标,让信息系统战略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并且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14、把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看成一个“信息集合”,并认为它是由组织中的使命、目标、战略和其它影响战略的相关因素组成的3)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把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看成一个“信息集合”,并认为它是由组织中的使命、目标、战略和其它影响战略的相关因素组成的4. U/C矩阵的含义及作用BSP方法是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的,它尽量把产生信息的企业过程和使用信息的企业过程划分在一个子系统中,从而减少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5. 可行性分析的三个方面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社会可行性分析第五章 领域分析1. 领域分析的主要工作,每种工作之间的关系2. 业务的概念、业务流程的概念3. 业务流程分析的工作
15、第六章 需求分析1. 需求调查的方法情景、观摩、原型2. 需求分析的主要工作(目标分析、结构分析、功能分析、性能分析、风险分析),每种工作的任务a.信息系统的目标应服从于组织的目标,并且是组织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系统目标同样有总目标和子目标。总目标即系统目标,子目标即各功能目标和性能目标。b.总体上把信息系统的需求划分成为若干个需求包,由这些需求包相互关联构成信息系统的需求结构。信息系统结构一般用包图来表示c.息系统的功能应该满足组织中的各种人员希望通过信息系统来完成自己业务工作的需要. 用用例图和用例字典来描述。d.信息系统的性能需求也称为非功能性需求,它包括信息系统的效率、处理方式、可
16、靠性、安全性、适应性等内容。e.风险是可能给信息系统的成功带来威胁或损失的各种潜在的问题6. 需求结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7. 信息系统性能分析所包括的要素效率、处理方式、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8. 需求分析的成果第七章 总体设计1.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工作(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设计、信息资源结构设计、信息系统拓扑结构设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式设计、信息系统软件架构设计)n 每一种工作的任务n 总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软件架构的设计。n 软件架构设计的工作内容n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式的类型n 软件架构的四层模式(系统层、中间层、数据层、应用层)2. 详细设计1. 详细设计的工作(业务对象模型设计、
17、功能逻辑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2. 业务对象模型设计的工作内容3. 功能逻辑设计的工作内容4.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业务规则的实现方法数据库的设计的基本过程可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5. 用户界面的概念数据库的设计的基本过程可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6. 界面设计的工作内容7. 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系统设计文档3. 实现与测试1. 自顶向下策略、自底向上策略自顶向下策略:从顶层模块编起,然后逐步向下层模块延伸,直到最后编写最底层模块的程序自底向上策略:自底向上开发策略是先从数据层开始编程,逐步向业务层和界面层过渡2. 代码实现的工作内容:1) 根据业务对象
18、模型建立数据库2) 实体类的实现3) 控制类的实现4) 界面类的实现5) 组件与分包3. 软件版本的概念(a、b、发布版、维护版)a版本: 未完成但可以提交进行严格测试的软件版本。b版本: 能够稳定运行的系统,可以交付给终端用户进行测试。发布版本: 正式向社会发布,或向用户提交使用的信息系统软件版本。维护版本: 对发布的版本进行错误纠正,以及进行功能或性能改进的软件版本4. 系统集成的概念、系统集成的方法、系统集成包括哪几个方面的集成系统集成概念:是将各软件以及子系统整合成完整软件,以及与软件平台和其它相关系统进行适配、整合的过程系统集成方法:渐进式集成和集中式集成系统集成包括:系统集成包括软
19、件集成、平台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等5. 测试的概念及作用测试的概念: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通过确定的方法,从信息系统模型和软件代码中发现潜在的错误,以得到能可靠运行的信息系统的过程测试的作用:是发现问题,但并不能保证能发现所有潜在的问题。所谓成功的测试,是指尽量多地发现问题,并保证所提交的系统是能够可靠运行的系统6. 测试的工作内容7. 测试方法(静态测试法、动态测试法(白盒法、黑盒法)的概念及用途静态测试法:静态测试是指不执行程序,对文档以及代码进行的测试。静态测试的对象是文档和程序动态测试:是在计算机上直接运行测试实例,以发现程序错误的一种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黑盒法和白盒法白盒法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黑盒法测试:也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它是在已知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时,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8. 按照开发顺序,测试的分类,每种类型的测试目的(作用)应用题要求能按题目要求画类图、顺序图、协作图。以平时作业为主,选择题和填空题80%来自于平时的作业简答题在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八章和第九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