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试卷(苏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试卷(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试卷(苏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苏教版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积累与运用(共31分)1. 根据拼音的提示,用正楷字规范、准确地在横线上写出汉字。(4分)zho祸 jun刻 自x xi取 2. 写出加点字的拼音(4分)呜咽 跻身 咬文嚼字 履行 3. 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4分)井然有序 势不可当 走投无路 谈笑风声 一事同仁 潜移默化 眼花嘹乱 津津有味 道听图说 无动于衷 错字正字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_,自将磨洗认前朝。苏轼浣溪沙中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的是:_ _。舟已行矣, ,求剑若此,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 四季风光美不胜收,古诗中歌咏四
2、季景色的诗句很多,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5. 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6分)“五四”青年节那天,我班举办了一次“青春万岁”主题演讲。校长也参加了。会上,同学们和许多共青团员争先恐后地上台演讲。演讲会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我们一直鼓掌。气愤非常热烈得很。特别是文娱委员精彩的演讲,博得全场一片喝彩声。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6. 请按下列句式发挥想像,仿写一句关于书的比喻句(2分)例句: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仿写:书是_,_。7. 名著
3、阅读(3分)同学们,你们读过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后,你最喜欢那个人物,请你简单介绍一下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30字左右) 二、阅读理解老师想考查你的阅读能力。(39分) 友情提醒:阅读考查题中有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其答案不唯一,你尽管大胆思考和答题,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2页(共8页)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4分) 9.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
4、,作简要赏析。(2分) (二)、阅读幼时记趣片段,完成文后问题(11分)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0.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鹤唳云端: 私拟作群鹤舞空: 凹者为壑: 怡然称快:
5、常蹲其身 盖一癞蛤蟆也 11. 把“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 12. 上文叙述了3件“物外之趣”,请模仿下面“示例”,写出后两件趣事。(2分) 示例:第1段:闲观蚊飞之趣第2段:() 之趣 第3段:() 之趣13. 根据选文内容,用两个四字短语写出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2分)14. 请用现代汉语给上文加上一个20字左右的总结性结尾。(2分) (二)中秋赏月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
6、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明清以后,每逢中秋,
7、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4页(共8页)15. 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3分) 16. 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第二 单元 试卷 苏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