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 .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简史资料一、中国古代文学史1、研究时限:从上古到清末;2、研究对象:此一时期的作家、作品、流派、文学思潮等。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从思想内容上看,古代文学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爱国”与“忠君”。“民本”与“仁政”。重视政教合一,主张文学艺术要为政治和道德服务。2、古代文学表现了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现象的抗争。3、古代文学表现对人事、对天命、对人在宇宙间地位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4、古代文学表现出一种寻根意识和乡土情结。三、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是什么?1、它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心灵史。2、它是中国现当代文
2、学的沃土。3、中书西去,中国古代文学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四、朝代分期法:先秦文学秦汉文学代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近代文学。五、先秦文学大体可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时期。1、原始文学 2、夏商文学 3、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4、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5、楚地文化与楚辞 六、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甲骨文字和青铜器铭文。七、神话1、定义: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2、山海经是著录神话材料最为丰富的一部典籍。3、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全部保留在淮南子中。八、神话
3、的分类: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简狄吞卵3、洪水神话:鲧禹治水4、战争神话:阪泉之战、黄帝擒蚩尤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九、中国神话蕴涵的精神: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3、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十、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第一、我国文字繁难,记录不便。第二、儒家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第三、由于北方史官文化重史料、重实证,巫官文化重幻想,重神化,把神话历史化。十一、神话的文学意义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其一,神话的思维,充满了幻觉的作用,使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熟时期的思维方式。其
4、二,有些神话中所蕴含的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厚生爱民的意识,曾经激励了无数的志士仁人为理想而奋斗。它既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原始精神,又给文学创作提供了精神动力。其三,神话故事、神话素材常常被后代文学家所利用,创作出新的、具有特异色彩的作品。1.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启发了作家想象力。2.神话中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对后世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史诗,指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英雄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被认为是周族史诗,
5、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十二、诗经1、名称:春秋时称诗经为诗或“诗三百”。诗经之名,始见于西汉,汉儒崇诗为经,奉为经典,称为诗经。2、篇数: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乃所谓“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风”类诗歌的作者大多是下层的平民百姓,同时这类诗歌大多是集体创作的。诗经大致确定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诗经诗篇的来源和编订:1、采诗说 2、献诗说 3、删诗说诗经的分类:诗经依据音乐性质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
6、风”:凡160首,有十五国风。风,有音乐曲调的意思,是民间曲调。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160篇。“雅” :雅,有正的意思,雅即意为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是朝廷正乐;雅分大雅和小雅,105篇。其中“大雅”31首,“小雅”74首。“颂”:凡40首,有“周颂”31首,“鲁颂”4首,“商颂”5首。颂,本指祭祀仪式上舞蹈的样子,引申则专指宗庙祭祀用的乐曲。十三、四家诗:今文诗:鲁(鲁 申培 鲁诗西晋消失);齐(齐 辕固生 齐诗三国消失);韩(韩 韩婴韩诗南宋消失)三家诗。官学古文诗:毛诗。(鲁国毛亨 赵国毛苌) 民间流传 今日见到的为毛诗十四、
7、赋、比、兴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或是艺术技巧,合称为“诗之用”。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集传序十五、诗经的内容:一、 周族史诗。二、婚恋诗。(一)热情奔放的情歌。 (二)深沉执着的恋歌。(思妇诗) (三)痛苦哀伤的悲歌。(弃妇诗)三、农事诗。描述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一)农业生活诗。豳风七月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二)农业祭祀诗。 四、征役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诗经中的征役诗,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五、感伤诗:因诗人感时伤世而作。后世据诗序所言,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
8、“黍离之悲”。六、颂歌和怨刺诗十六、诗经的艺术特点1、赋比兴的手法 2、句式和章法 3、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十七、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开创了抒情诗的传统。 2、风雅与文学革新。 3、比兴的垂范。十八、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商周铜器铭文甲骨卜辞中叙事要素之初具:时(干支纪年)、地、人、事毛公鼎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春秋时期(前770前476)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春秋五霸(伯):齐桓公 姜小白;晋文公 姬重耳;秦穆公 嬴任好;楚庄王 芈侣; 吴王 阖闾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四公子:齐国 孟尝君田文;赵国 平原君赵胜 ;魏国 信陵君 魏无忌;楚国 春申君 黄
9、歇 记事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官方文告和君主训诫之词。经过孔子修订的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以记事为主。 “春秋,天子之事也。” 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记事方式: “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 封笔:“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礼义之大宗”。史记太史公自序十九、左传1、作者:左丘明2、时间:战国初3、体例:记事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4、主旨:重礼斥力,尊理尚德,重民,赞扬忠良正直之士,揭露暴虐昏庸、贪婪荒淫的统治者。 5、左传
10、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备的编年史书。春秋到西汉是我国史学建立的重要时期,其中足以构成史学发展阶段性标志者,有三部典籍:春秋左传史记。叙事成熟 从春秋的简略记事大纲到完整、成熟的叙事散文。6、叙事方法:a、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但也运用了倒叙和预叙的手法。还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视角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b、善于描写战争,并注重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经常带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c、叙事详密完整,具有戏剧性,故事性强,开后世小说、戏曲等叙事类文字之法门;d、以“君子曰”来评人论事,总结陈词,倾向鲜明。但在事件叙述中往往不加褒贬,
11、而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和细节描写来表现其思想性格。行文冷静,但倾向鲜明。7、记言生动a、内政:大夫谏语。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b、外交:行人辞令。特点:文典而美、语奥而博二十、国语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约前1000-前440),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国语与左传为春秋内外传之说国语主旨:较为驳杂 (1) 崇礼重民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 (2)笃信鬼神。 (3)复仇思想:越语上勾践灭吴。二十一、记言散文特色1、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2、质直的内政谏说与外交辞令。 3、人物形象的集中描写与
12、纪传体之萌芽。二十二、战国策1、西汉末 刘向,见战国策书录。共33卷。2、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有纵横家书27篇,16篇此前从未见,定名战国纵横家书。3、时间 战国秦汉4、体例 国别体5、主旨 纵横家书纵横家表现出与儒家重礼的不同倾向:1、政治上重法、术、势。2、人生观上则呈现多种倾向:既有对功名富贵不加掩饰的热衷追求:苏秦、张仪,也有功成身退不取秋毫的仁者:鲁仲连,更有洁身自好的节义之士:颜斶。3、均对士人自我价值有高度自信。苏秦,东周洛阳人,字季子,合纵专家,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侠”是游离于统治集团武士群体之外、不受权势约束的独行者。自墨家以来,甚至形成特殊的半军事团体。他们以自身的标
13、准、个人的恩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重义轻生,感情激烈,代表了建立于个人行为基础之上的平民群体“有恩必报,有仇必报”的道德力量。二十三、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一、对史传文的影响1、体例 (1)编年体 荀悦汉纪、司马光资治通鉴;(2)国别体 三国志2、思想 既崇礼重民;又重权术谋略3、写作艺术 (1)叙事重因果脉络,故事化; (2)写人突出性格与众不同 二、散文取法的经典文必秦汉三、小说的发生发展:1、历史叙事中鲜明的价值立场与道德评判的影响。2、叙事结构与顺叙、预叙、倒叙、补叙等手法的影响。3、写人手法的影响:个性化言行描写;情节冲突描写;细节描写。4、历史题材的多见。 二十四、先秦诸子散文分为三个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 文学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