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技术 重要知识点(院校合作版).doc





《无线通信技术 重要知识点(院校合作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通信技术 重要知识点(院校合作版).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第1章 电磁场和电磁波1.电磁场的概念 静电场/静磁场:电场磁场不随时间变化,但在不同空间位置可以有不同的值。 时谐电磁场:电场随时间的变化的正弦函数,但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可以有不同的幅度和相位。时变电磁场:在空间某点的电磁场随时间的变化时普通的时间函数,如果变换到频域,其频谱包涵各种频率分量。2电磁波的概念电磁波:磁场的变化要产生电场,而且电场的变化也要产生磁场。时变电磁场在这种相互作用下,产生电磁辐射,即为“电磁波”。电磁波的传输:电磁波不需要依靠介质传送,这一点非常重要!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输速度是固定的(光速,3108米/秒)。光波本身就是电磁波,无线电波也具
2、有和光波同样的特性,比如当它通过不同介质时,也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散射和吸收等现象。电磁波为横波,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传输方向三者互相垂直。电磁波的传播有沿地面传播的地面波,还有从空中传播的空间波。波长越长的地面波,其衰减也越少。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也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中波或短波等空中电波则是靠围绕地球的电离层与地面的反复反射而传播(电离层在距离地面50 400公里之间)。 趋肤效应:射频信号不是存在于导体中就是以波的形式存在于自由空间中。当射频信号存在于导体中时,它只是存在于导体的表面。如果将射频信号放在一个球形的实心导体上,那么它只出现在该导体的表面,不会进入导体内部,如果可以将
3、一个检测仪器放在球里面,它将检测不到射频信号的存在。射频信号所呈现的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发射机:把要传送的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经功放放大,再送到天馈线。 接收机:把收下来的射频载波信号先进行低噪声放大,经变频、中放、解调出原始信号。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电磁波在视距的空间传输的过程中,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功率仅仅是发射机辐射功率的其中一部分,大部分能量都向其它方向扩散了,在自由空间中电波得扩散衰耗称之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其计算公式如下:其中:f 为频率,单位为MHz;d为距离,单位为米无线电磁波的传播形式:多普勒频移:当发射源与接收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体接收的发射源发射信息的频率与发射源发
4、射信息频率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之差称为多普勒频移。快衰落:大量传播路径的存在就产生了所谓的多径现象,合成波的幅度和相位随移动台的运动产生很大的起伏变化,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多径衰落或快衰落,多径衰落在性质上属于一种快速变化。 慢衰落:移动台接收的信号除瞬时值会出现快衰落外,其场强中值随着地区位置改变还会出现较慢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慢衰落。 分集技术:是一种主要的抗衰落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多径信号来改善系统的性能,提高多径衰落信道下传输的可靠性。通过两条或两条以上途径传输同一信息。含义:一是分散传输;二是集中合并处理;分为发送分集和接收分集,或者宏分集和微分集
5、。 发送分集:指在不同的天线上发射包含同样信息的信号(信号可能并不相同),从而达到空间分集的效果。 接收分集:用于接收端,通过两个或多个接收天线来实现。 宏分集:也称为多基站分集,这是一种减少慢衰落影响的分集技术,把多个基站设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和不同方向上,同时和小区的一个移动台通信,移动台可以选用其中信号最好的一个基站进行通信。在各个方向上的信号传播不是同时受到阴影效应或地形的影响而出现严重的慢衰落,这种方法就能保证通信不会中断。 微分集:是一种减少快衰落影响的分集技术,在一个基站实现分集。微分集有五种:空间分集、极化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隐分集(RAKE接收)。 空间分集:空间分集接
6、收是在空间不同的垂直高度上设置几副天线,同时接收一个发射天线的信号,然后合成或选择其中一个强信号。空间分集接收是利用多副接收天线来实现的。接收端天线之间的距离d/2。 极化分集:实际是空间分集的特殊情况,它是用同一频率携带两种不同极化方式的信号来获取增益。目前移动使用的双极化天线就是极化分集天线,是把采用45正交极化阵子的两副天线合成一副天线。优点:节省安装空间。 频率分集: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间隔的频率同时发送和接收同一信息,然后进行合成或选择,以减轻衰落影响的工作方式。两信号的频率间隔f=f2-f1越大,信号之间衰落的相关性越小。 时间分集:将给定的信号在时间上相差一定的间隔重复传输
7、N次,只要时间间隔满足要求,就可以得到N条独立的分集支路。 隐分集(RAKE接收):将幅度明显大于噪声背景的多径分量取出,通过延时和相位校准,使它们在某一时刻对齐,并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合并,变矢量合为代数求和,能够有效地利用多径分量,提高多径分集的效果。把原来是多径干扰的信号变成有用信号组合在一起,达到变害为利的目的。所有器件可归为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需要供电装置才能正常工作的叫有源器件,反之叫无源器件。一般情况下,信号能量经过无源器件都会产生相应的衰减,信号能量经过有源器件会产生相应的增益。分贝的使用: dBm + dB = dBm dBm - dB = dBm dBm - dBm = dBd
8、Bm + dBm 不能直接数值计算,需先进行单位换算第2章 无线通信系统1.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1) GSM900 频段为:上行信道:89091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 下行信道: 935960MHz(基站发,移动台收)。 总带宽(单向):25 MHz 双工间隔:45 MHz(2) DCS 1800 频段为:上行信道:17101785MHz; 下行信道: 18051880MHz。 总带宽(单向):75 MHz 双工间隔:95 MHz(3)IS-95(CDMA)工作频段:上行信道:825 MHz835MHz; 下行信道:870MHz880MHz。 总带宽(单向):10 MHz 双工间隔:4
9、5 MHz(4)TD-SCDMA(中国移动)的频带为:1880MHz -1920MHz;2010MHz-2025MHz;2300MHz-2400MHz;共155MHz。(5) WCDMA(中国联通)的频带是:1940MHz-1955MHz(上行信道) 2130MHz -2145MHz(下行信道)。 总带宽(单向):15 MHz 双工间隔:190 MHz(6) CDMA2000(中国电信)的频带是:1920MHz -1935MHz(上行信道) 2110MHz -2125MHz(下行信道); 总带宽(单向):15 MHz 双工间隔:190 MHz频点:频道序号,信道(或载频)宽度的中心频率(1)G
10、SM900频点序号:1 124系统频点序号与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基站发:f2(n)935.2(n-1)0.2 MHzf1(n)45 MHz基站收:f1(n)890.2(n-1)0.2 MHzn = 1124(2)DCS1800频点序号:512 885系统频点序号与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基站发:f2(n)1805.2(n512)0.2 MHz f1(n)95 MHz n = 512 885(3)CDMA共有7个频点:37、78、119、160、201、242、283 系统频点序号与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 上行:825+0.03n下行:870+0.03n基站收:f1(n)1710.2(n512)
11、0.2 MHz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和全双工方式。 单工方式是指通信双方在某一时刻只能处于一种工作状态:或接收或发送,而不能同时进行收发,通信双方需要交替进行收信和发信。 半双工方式是指通信中有一方(常指基站)可以同时收发信息,而另一方(移动台)则以单工方式工作。 全双工方式是指通信双方均可同时进行接收和发送信息 。这种方式适用于公用移动通信系统,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 。有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种模式。频分双工(FDD):利用两个不同的频率来区分收发信道。即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采用不同的频率。时分双工(TDD):利用同一频
12、率但两个不同的时间段来区分收发信道。即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采用不同的时间。3.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交换子系统(SS)、基站子系统(BSS)、移动台子系统(MS)。系统结构框图:第3章 无线蜂窝技术1.移动通信网覆盖方式大区制: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如一个城市),并由它来负责本服务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大区制组网的优点是网络结构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缺点是不能频率复用,频率利用率低,系统容量小。小区制: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小无线区,每个小无线区设置一个基站,这个基站负责本区的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同时在MSC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间移动通信的转接及与公众电
13、话网的联系。小区制的优点是:可进行频率复用,频率利用率提高;小区范围可根据用户数灵活确定,容量增大。缺点是:移动台切换概率增加,控制交换功能复杂,要求提高;基站数增加,建网成本提高。蜂窝技术:为了提高有限的频率资源的利用率,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进行网络覆盖,这些无线小区可以间隔一定距离进行频率的重复利用。这些无线小区采用正六边形的形状进行网络覆盖,因正六边形酷似蜂窝,故将这种小区称为蜂窝小区,称这种采用蜂窝小区组建移动通信网的技术为蜂窝技术。频率复用技术:是指同一组频率用于覆盖不同的小区,这些小区彼此之间通过设定有效的距离来避免相互干扰。频率复用技术是蜂窝移动通信的核心概念。复用度
14、:共同使用全部可用频率的N个小区为一个基本复用簇。复用度大小就是每个基本复用簇中小区的数量。同频干扰保护比(C/I):不同小区使用相同频率时,服务小区载频功率与另外的同频小区对服务小区产生的干扰功率之比。GSM规范中一般要求C/I9dB;工程中一般加3dB的余量,即要求大于12dB。邻道干扰保护比(C/A):在同频复用时,服务小区载频功率与相邻频率对服务小区产生的干扰功率之比。GSM规范中一般要求C/A-9dB;工程中一般加3dB的余量,即要求大于-6dB。提高蜂窝系统容量的方法:小区分裂 裂向 微小区 中继理论的基本术语如下:建立时间:给正在请求的用户分配一个中继无线信道所需的时间。阻塞呼叫
15、:由于拥塞无法在请求时间完成的呼叫,又叫损失呼叫。保持时间:通话的平均保持时间,以秒为单位。话务量强度:表征信道的时间利用率,为信道的平均占用率以Erlang为单位,是一个无量纲的值,可用来表征单个或多个信道的时间利用率。负载:整个系统的话务量强度,以Erlang为单位。服务等级(GOS):表征拥塞的量,定义为呼叫阻塞概率,或是延迟时间大于某一特定时间的概率。请求速率:单位时间内平均的呼叫请求次数。表示为次/秒。 第4章 无线多址技术多址接入技术:为了实现多用户无线通信,使众多用户高效共享给定频谱资源的技术。多址接入技术要研究的问题是:在移动通信环境的电波覆盖区内,如何建立用户之间的无线信道的
16、连接;以及如何从接收的信号中识别出送给指定通信对象的信号。频分双工(FDD):系统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两个去顶的频率波段,前向波段提供基站向移动台的服务,而反向波段提供移动台到基站的传输。时分双工(TDD):数据的传输和接收在时间上是间歇性的,采用不同的时间来提供前反向链路,时间间隔小,用户察觉不到。FDMA:是指将给定的总频段划分成若干个小频道(或称信道),不重叠,不共享,供不同的用户使用。TDMA:以传输信号存在的时间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的方式。CDMA:以传输信号的码型不同来区分信道(用户),建立多址接入的方式。SDMA:通过空间的分割来区别不同用户。第5章 大尺度路径损耗在移动通信系
17、统中,影响电磁波传播的三种最基本的机制是反射、散射和绕射大尺度传播模型:对于预测平均场强并用于估计无线覆盖的传播模型,由于它们描述的是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长距离的场强变化,所以被称为大尺度传播模型。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可能发生于 地球表面、建筑物表面和墙壁表面。散射:当电磁波穿行的介质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阻挡体的个数非常巨大时,会发生散射。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树叶、街道标志和灯柱等都会引起散射。绕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利的边缘阻挡时会发生绕射,由阻挡表面产生的二次波散布于空间,甚至于阻挡
18、体的背面。当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不存在视距路径时,围绕阻挡体会产生波的弯曲。在高频波段,绕射与反射一样,依赖于物体的形状以及绕射点入射波的振幅、相位和极化等情况。 室外传播模型:Durkin(杜尔金)模型 Longley-Rice(朗利-赖斯)模型型 Okumura(奥村)模型 Hata(哈塔)模型第6章 小尺度多径衰落1.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导致了小尺度多径衰落,多径衰落的特点如下:1、无线信号经过短时间或短距离传播后,信号强度发生急速变化。2、在不同的多径信号上,存在着时交的多普勒频移引起的随机频率调制。3、多径传播时延引起的扩展(表现为回音)。 2.在无线信道中,造成小尺度多径衰落的主要
19、原因: 多径传播:发射机发射的电磁波到达接收机时形成了在时间、空间上相互不同的多个无线电波。不同多径成分具有的随机的幅度和相位特性引起合成信号强度的剧烈波动,导致了小尺度衰落。 移动台的运动速度: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相对运动会引起随机频率调制,这是由于多径分量存在的多普勒频移现象。多普勒频移的大小取决于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相对速度和无线信号的频率(波长)。 环境物体的运动速度:如果无线信道中的环境物体处于运动状态,也会引起时交的多普勒频移。 信号的传输带宽:小尺度信号的强度和短距传输后信号失真的可能性与多径信道的特定幅度、时延及传输信号的带宽有关。第7章 噪声与干扰无线信道中加性噪声(简称噪声)的
20、来源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为:内部噪声、外部噪声。无线信道中,外部噪声的影响较大。内部噪声是系统设备本身产生的各种噪声。外部噪声包括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也称环境噪声,它们也属于随机噪声。噪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恶化接收信号的信噪比(S/N),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根据主观评定的方法开衡量它对通话质量的影响。 话音质量通常采用主观评定方法(MOS定级),它分为5级。一般城镇要求语音质量测试过程中MOS值在3.0以上。无线通信中的干扰主要包括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交调干扰和远-近效应干扰等。同频干扰:是指使用相同工作频率的发射台之间的干扰,是无线通信系统在组网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干扰,也称为同信道干
21、扰或同载频干扰。凡是能进入接收机通带内的其它发射机的载频信号都能形成接收机的同频干扰,形成同频干扰的频率范围为:fo Bi /2,fo为接收机工作信道的载频中心频率,Bi为接收机中频滤波器的带宽。同频复用距离只与以下因素有关:1、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2、调制方式。为保证规定的接收质量,使用的调制方式不同,所需的射频防卫比也不同。对于窄带调相或调频来说,射频防卫比大约为83dB,调幅为17dB。3、要求的通信可靠性。4、无线小区的半径。5、工作方式:同频单工、同频双工等。 邻频干扰:指干扰发射机的邻信道功率落入接收邻信道接收机的通带内造成的干扰。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频率规划造成邻近小区中存
22、在与本小区工作信道相邻的信道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基站小区的覆盖范围比设计的范围增大,均会引起邻频干扰。当邻频的载波干扰比C/I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就会直接影响到移动台的通话质量,严重时就会产生掉话或使手机用户无法正常建立呼叫。邻频干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工作频带相邻的若干信道的寄生边带功率、宽带噪声、杂散辐射等产生的干扰;二是移动通信网内一组空间离散的邻近工作信道引入的干扰。远近效应:近端对远端比干扰是指传输距离之差而造成对移动通信的伤害。当基站同时接收两个不同距离的移动台的信号时,如果两个移动台发信机以相同的频率工作,具有相等的发射功率,则基站接收远端来的移动台的有用信号有可能会被近端移动台的
23、发射信号淹没。 噪声和干扰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无线通信的质量和容量。第8章 抗衰落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普遍采用均衡、分集和信道编码这三种技术,用来改善无线信道中接收信号的质量,它们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均衡技术:是指对信道特性的均衡,接收端的均衡器产生与信道特性相反的特性,以此来减小或消除因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由于无线信道具有未知性和多变性,均衡器是自适应的。分集技术:是用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的,它通常利用无线传播环境中同一信号的独立样本之间不相关的特点,使用一定的信号合并技术改善接收信号,来抵抗衰落引起的不良影响。它通常要通过两个或更多的接收天线来实现。 信道编码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线通信技术 重要知识点院校合作版 无线通信 技术 重要 知识点 院校 合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