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一练习.doc
《岳麓版必修一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必修一练习.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岳麓版必修一练习第一单元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尚书省和中书省 C.尚书省和门下省 D.礼部和吏部 2.(08,惠州)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率小宗,小宗率 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 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 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B. C. D. 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
2、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B.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C. 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D.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5.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分割相权 州郡直属中央 文臣掌地方行政 控制地方财政 设通判 A. B. C. D. 6.以下措施中,使得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有 内朝的建立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宰相制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A. B. C. D. 7.(08 广东单科)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8.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
3、学回到商周时期,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9.(08 广东文科基础)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 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10.(08 宁夏文综)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 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4、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1.(08 江苏单科)“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 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D.三省六部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12.(08 江苏单科)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 1 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 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13.(08 海南单科)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
5、朝的枢密使 14.(08 海南单科)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 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15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 ,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16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B. C. D. 1
6、7.元朝的行省制度 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巩固和防发展了多民族 国家的统一 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域的基础 A. B. C. D. 18.元朝统领宗教和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是 A.尚书台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宣慰司 19. (2007 上海单科)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 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20.(2007 广东文科基础) 朱熹说: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7、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1. (2007 全国文综二)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22. 以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主要依据是 A、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形成 B、开始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C、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D、奴隶主占有土地和奴隶 23.西周与商朝相比较,奴隶制的发达主要表现在 A、农业生产 B、青铜制造 C、制度创新 D、疆域范围
8、24.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25.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执掌群臣奏章,兼理 国家监察事务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 但受御史大夫牵制 名义上掌握兵权, 实际由 太尉“掌武事” A、 B、 C、 D、 图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1, (13 分)读图 1 至图 4,然后回答问题: 图四 军机处内景 (1)图 1,图 2 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9、?(4分)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 么?(1 分) (2)与图 2 相比,图 3 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 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3 分) (3)图 4 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1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分) 2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 ,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 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 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自采取了什 么样的行政管理
10、制度?(4 分)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 东管辖的?(4 分)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2 分)岳麓版必修一练习第一单元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6.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 2 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27.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其中内服制主要管理 A、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 B、商族以外的活动区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黄河中上 游地
11、区 28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民关系更明确 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各封国基 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 B. C. D. 29.之所以说: “春秋无义战”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质上是 A、为了满足贵族掠夺土地和人口财富的私欲 B、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C、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D、是周王室地位衰微的表现 30.旧唐书载: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 ”对材 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
12、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31.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问题,宋朝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积极作用的是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物质基础 B.有利于各级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社会稳定 32.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33.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表现在 A、中央机构设置上 B、地方制度上 C、皇帝权力上 D、根本目的上 34.按时间先后排列清朝下列机构成立的顺序 南书房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六部 军
13、机处 A、 B、 C、 D、 35.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 内阁 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 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 B、 C、 D、 36.清朝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在 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B、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掀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D、实行资本主义的工业 37.对王位世袭制理解准确的是 A.嫡长子继承王位 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C.兄终弟及弟 D.父子相传 38.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帝国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分天下三十六郡”的措施有利于 A.扩大了秦帝国的疆土 B.
14、避免了割据局面的出现 C.中央各部门的配合 D.各级地方官 吏的选拔 39.西汉初期,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导致汉高祖在部分地区实行 分封制的原因有 受周代以来宗法分封制的影响 企图借分封同姓子弟作王来确保刘家的天下 西汉初 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需要分封子弟,促使社会恢复发展 消灭了异姓王后,迫切需 3 要分封同姓王共同治理诸侯国 D. A. B. C. 40.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大将兵权 D. 削弱地方势力 41.使节度使掌握军政财权和解除节度使的权力的皇帝分别是 A.唐太宗、宋太祖 B.唐玄宗、宋太祖 C.唐中
15、宗、宋太宗 D.唐玄宗、宋太宗 42.为了解除唐朝后期及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序列的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 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有 铲除了范镇割据的基础 维护了国家的 统一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各级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 B. C .D. 43.明太祖与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力 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改变选拔官吏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 44.在巩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负有监察职责的是 秦朝的御史大夫 西汉的刺史 唐朝的观察史 明朝的按察司 A. B. C. D. 45.隋
16、朝时期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主要举措是 A.加强对相权的监督 B.设三司分割相权 C.在地方设三司分权 D.确立和完备三省六部 制 46.唐朝初年和明朝初年君主专制均得到加强。然而,唐初出现了“贞观之治” ,明初出现的 却是政治黑暗、危机重重的局面。造成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关键在于唐明两朝 A.朝代的治国思想不同 B.皇帝的具体举措不同 C.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阶级关 系状况不同 47.君主专制加强的一般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以及君主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 制上。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沿革史实中不符这一特点的有 A.汉武帝组建中(内)外朝 B.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C.元朝行省制度的
17、实行 D.明清分别设内阁和军机处 48.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皇帝 皇帝 4 A.唐朝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朝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朝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道兵部与吏部 49. 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有 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 央政令的畅通 A B C D 50.在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过程中,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平定七国之乱 颁布推恩今 分封同姓王 削夺王国封地
18、A B C D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1阅读下列材料: (14 分)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 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 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 鲁, 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 腹里 , 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 行
19、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 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 . 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 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 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 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分) (3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2 分)材料二作者对
20、此看法如何?(2 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 分)元朝为什么实行 行省制?(2 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 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 的什么政治特点?(1 分)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 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 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太平治迹统类 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内外相 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 本朝
21、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 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问题?(1 分)并结合所学 知识,总结宋初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6 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对宋初改革措施的评价有何不同?(2 分) (3)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 统一,但权力的集中又容易导致专制,以近代美国和英国政体为例,简要说明他们分别是 如何达到中央集权,又避免了专制的?(4 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岳麓版 必修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