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二物理上期期末复习基本概念.doc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期期末复习基本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初二物理上期期末复习基本概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基本概念第二章 物体的运动.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用符号_表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2长度的单位还有 、 、 、 、 、 ,它们关系是:1km=_m, 1dm=_m, 1cm=_m, 1mm=_m,1m=_m, 1nm=_m。光年是_单位(“长度”或“时间”)。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使用刻度尺时,使零刻度线对准_,使刻度尺的刻度线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面_,记录时,既要记录_,还要注明_。4特殊测量方法:(1)测多算少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
2、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化暗为明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4)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曲线长度,测量瓶盖的周长。(5) 比例法:依靠投影或者照片通过比例计算测量高大物体的长度。5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 。h= min= s.6误差: 与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只能 ,而不能 ,选用_的测量工具,改进_,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并采用_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
3、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经过的路线是 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8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9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1m/s= km/h10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1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12百米赛跑中,观众采用 内比较 ,裁判采用 内比较 。物理上采用 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3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4、。14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15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第三章 声音世界一声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各种振动的发声体叫 。2 .传播:声音靠 传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中 (能、不能)传播声音。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最快、较快、较慢),而在气体中 ,常温下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听到声音的条件: , 和耳朵。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即在空气中人发声时,如果人到障碍物间的距离大于 米
5、,人就能听到回声。如小于这个距离,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 t0.1秒)5.利用回声测距离的方法:先测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根据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算出s=vt, 即为到障碍物的距离。6.乐音的三要素:_、_、_。 频率:发声体在一秒内振动的 ,振动越快,频率 。某人心脏一分钟跳动72次,频率_。其物理意义是:_ _ 。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 ,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声源振动的频率_,音调就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音调就低。弦乐器音调的高低与_、_、_有关。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_低_;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松音调越_低_;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
6、调越_高_。响度:是指声音的 ,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 有关,振幅越 ,距发声体越 ,响度越大。响度的单位是_,符号是_。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是不同的。7.噪声概念: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噪声是起 作用的声音。凡是防碍人们正常 、 和 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噪声的强弱及控制标准:人们用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在 减弱,在 过程中减弱,在 处减弱。当代世界的四大污染是_、_、_、_。8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常在 至 之间。频率高于 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
7、 的声波叫次声波。第四章 光现象.1光源:能够 的物体。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 的光 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能从不同方位看到这些物体是因为光线在它们身上发生了 反射。2由探究活动可知,太阳光是由 组成的。3现象叫光的色散。色散现象说明。4光的三原色是、和;颜料的三原色是指、和;5光(具有、没有)能量。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发电站是将光能转化为_能;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光能转化为_能;植物的光合作用,胶卷的感光是将光能转化为_能。6我们带红色墨镜看周围的物体都偏 ,因为 。可见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而蓝色的纸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只反射 。可见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7红光照在上身
8、白衣服、下身蓝裤子时,上身呈 、下身呈 ;白色物体能反射 ,红色物体只能反射 色光,其他光被 。8戴着红色眼镜透过蓝色玻璃的窗户看室外是 ,戴着红色眼镜看室外各种颜色的花,除了看见红花是 色外,其他花都是 色。9红花用红光照射将 ,因为红花反射 光。10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 立的 、 像,与小孔的形状 (有关/无关)11.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还有一些光,人眼无法觉察,这些光称做不可见光。太阳光谱的红光外侧存在着红外线,在紫光的外侧存在着紫外线。12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红外线的应用有:遥控、加热。13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是指:紫外线照
9、在荧光物质上,会使荧光物质发光。如验钞机验钞票。14适当照射紫外线能使人体健康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 。15是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由于人类大量使用会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使臭氧层的浓度变得稀薄,出现臭氧空洞。16光线:沿光的传播路径画一条直线,并标上箭头表示光的 即光线,光线不是光的真实线条,是人们为了形象的表示光的传播,而是假象的直线。17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 中是沿 传播的,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光线会发生 (不均匀大气对太阳光线的弯曲). 光直线传播的证据:、。18.光速: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m/s。19.光的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界面上改变了 ,部分光仍
10、返回原介质中的现象。20.反射定律:反射光线OA与入射光线OB法线ON在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 的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法线过入射点O垂直于反射面,也是BOA的角平分线。(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线共面)21.光路的可逆性:如果大家都在亮处,当你从平面镜里看到别人的眼睛时,别人同时从平面镜中_(“能”,“不能”)看到你的眼睛,这个现象证明了一个重要原理光路是_,这是反射定律决定的。22.镜面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 ,黑板的反光正是由于发生了 。 漫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 ,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23.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 。(2
11、)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成的是 像。成像原理:根据 (反射定律)成像。物体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是平面镜成像,像是 立 大 像。物与像关于镜面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物像等大、左右调换、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的距离相等、移动速度相等)24.平面镜的作用是:_,改变_,扩大。25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 法线,折射角 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
12、折射角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 。26透镜有两类,中间比边缘厚的叫 ;中间比边缘薄的叫 。透镜的中心叫 ,凡是经过这一点的光线的方向 。通过光心O和球面球心C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轴上一点,称为 点,用字母 表示,凸透镜上这样的点有 个。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平行光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将成为发散光线,将发散光线反向延长后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 ,凹透镜上这样的点有 个。27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看站在岸上的教练比实际的位置_些(高或低),这是由于光从_中射入_中在水面处折射后进入眼睛中,折射角_入射角的缘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初二 物理 上期 期末 复习 基本概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