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创设.doc
《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创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创设.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创设摘要: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才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关 键 词:误区 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动力,学生的思维才有方向。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
2、整个过程,亲身体验数学的情趣与活力,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的、快乐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主动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也是提供、生成课程资源的主要途经。广大教师非常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这一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尤其对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这样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活力。但人们似乎又走入了一些“误区”,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
3、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新课程理念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与问题,进行反思与较正。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误区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但现在很多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只考虑情境预设为教学带来的热闹,而忽视了情境设计是为教学服务这个宗旨,因而使情境预设变得牵强附会,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在教学中情境预设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 (一)游离于数学内容之
4、外的“包装”。 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预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如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喜羊羊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喜羊羊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喜羊羊头像+例题,再次是喜羊羊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喜羊羊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喜羊羊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其实,本来有趣的喜羊羊出现有这样不伦不
5、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 (二)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 情境设计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如教学“元角分”,教者安排了“8角钱可以怎样拿”的开放题,为了设计情境,教者这样教学:师:“小明从临河给呼市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个邮局。”,“需要一个邮递员。”“需要一个贺卡。”。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强行切入:“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多少钱?”“8角钱。”“8角钱怎么拿呢?”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我们看到,许多时候,我们的
6、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三)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 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设计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下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
7、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四)多媒体呈现的“实验操作”。 设计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设计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某位教师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的过程。但我想,如果这里,让学生先自己亲自动手量一量,理解会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只能是隔靴搔痒了。 二、为什么要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材料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教师需要依据教学
8、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当学生接触及新的知识时,已经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一时不能同化接纳新知,从而产生一种力求问题而又不能的心理状态。而以上出现种种现象,问题绝不是出自偶然。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设计情境流于形式。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设计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
9、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问题情境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二)创设问题情境应连结所学新旧知识:(三)创设问题情境应便于学生实践操作:(四)创设问题情境应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五)创设问题情境应便于教师导入新课:以上分析看出,“情境”设计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上述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教者追求形式化,忽略这一基本需要的缘故。如果情境设计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如果情境设计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情境设计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我们呼
10、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三、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古语说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设计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故事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材料总是吸引人的,特别是小学生,趣味十足的数学问题可引导他们对问题的不断探究和深入地思考。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会乐于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我在讲“商不变规律”时,采用故事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 有效 创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