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神话与传说的教案.doc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神话与传说的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神话与传说的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神话与传说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编排的五篇课文为中外神话和传说。期中鲧禹治水大卫夸父逐日是精读课文,天上偷来的火种女娲造人是略读课文。本单元课文既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又有外国著名的传说。学生阅读这些优秀作品,能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大胆、丰富的想象中,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能感受到神话与传说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从而体会远古先民是怎样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2.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
2、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欣赏神话与传说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品味生动灵活的故事语言。4.本单元随课文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从而体会远古先民是怎样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欣赏神话与传说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3.本单元随课文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1 鲧禹治水教学目标:1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 .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3 . 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4 . 认识“壤”字
3、,会写“汪、壤、烫”3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教学重点: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教学准备:1.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二、自
4、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3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1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2指名反馈分段情况,概括段落大意。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2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1)鲧治水的方法。 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
5、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呢?(2)鲧治水的结果。 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 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词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续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大
6、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教学难点:体会这个故事揭示的意义表现了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学准备:有关大禹的介绍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2教师小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3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7、4教师描述导人: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1读第三部分内容,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1)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2)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三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4四人一小组,交流
8、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5全班交流,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清理的办法。 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 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响应大禹的号召,投身于治洪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
9、心中的威望。 理解“挖槊开山,疏通柯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3)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
10、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不人”,体会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4)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治理水灾的地域之广。 理解“十三年”,体会治理水灾的时间长。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不易,多么艰辛。有感情地朗读句子。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
11、乖地流人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8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三、对比鲧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1鲧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人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3鲧禹共同的精神: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精神。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四、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
12、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寓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五、课堂小结1教师小结: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的冷酷表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取宝物拯救人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百姓挖渠丌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中也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运用智慧,通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2出示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学生欣赏感悟。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六、
13、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鲧禹治水鲧偷宝物 治水前 走遍 摸清 治水开始 亲自 率领为民造福禹 治水过程 克服种种困难 无私奉献治水后 安定生活教学反思:2 大 卫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卫爱国、勇敢和机智的英雄形象。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4会认6个字,学会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胸脯”等词语。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句,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准备:让学生
14、查阅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6个字,学会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 ”等词语。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3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会认6个字,学会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等词语。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教学难点: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2查阅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交
15、流在读和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3联系上下义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词语。4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5圈出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说说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四、初识人物,了解特点1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2自由交流三个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大 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正直勇敢。 歌利亚:目中无人、气焰嚣张、有勇无谋。扫罗王:关心子民、讲求诚信。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与“词语采集”中的词语。2熟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练习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大卫的热爱祖国、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神话与传说的教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神话 传说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