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doc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绪论从林业的定义可知,林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部门,该部门既包括直接的物质性生产和间接的物质性生产,又包括非物质性生产部门。具体而言,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性物质生产(育);2、采伐、采集性的物质生产(采);3、工业性物质生产(用);4、间接性物质生产(生态效益);5、非物质性的生产(社会效益);6、为科学、教育服务,建立教学及科研基地。 其中第一产业包括1.2.4部分,主要为生物性物质生产、采伐、采集性物质生产、间接性的物质生产;第二产业为3部分,主要是木材及各种林产品的加工、经济动植物的利用加工;第三产业涉及5.6部分。林业的特点:1、 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2、2、 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3、 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的多样性和效用的多样性;4、 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林业经济管理:指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两个基本特点:综合性、实践性 第一章 我国林业发展历史及趋势林业三大体系: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林业三大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1995年开始,每年的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2006年:“防治荒漠化国际年”1997年开始,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林业建设的重要经验:1、 坚持把
3、解放思想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前提2、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3、 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4、 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5、 坚持把实施重点工程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6、 坚持把依法治林和科技兴林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7、 坚持把国际合作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五大生态危机:资源、能源、污染、粮食、人口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可持续林业应该理解为 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五大转变并论述主要内容(P20)1、 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 由以采伐天然
4、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3、 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4、 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 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世界林业未来发展特点:1、 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2、林业功能将转变;3、林业的政策性加强;4、林业国际化趋势增强;5、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6、林业日益社会化 第二章 中国林业经济发展概论中国森林资源变化呈现的特点:1、 森林面积持续增长;2、森林蓄积稳步增加;3、森林质量有所改善;4、林种结构渐趋合理;5、非公有制林业成效凸显中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多,西北部少林业重点工程及其主要内容:(P52)1、 天然林保护工程:a、
5、长江上游、化合中下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b、东北、内蒙古等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 退耕还林工程:a、退耕还林;b、封山绿化;c、以粮代赈;d、个体承包3、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a、造林营林;b、退耕地造林;c、草地治理;d、水利措施4、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a、“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b、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c、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d、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e、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f、平原二期绿化工程5、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内容(P56)6、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第三章
6、 中国林业制度制度、机制、体制的关系:(参考)从广义上讲,制度、体制和机制都属于制度范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制度,是在一个特定群体内部得以确立并实施的行为规则,这套行为规则抑制着个人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使人的行为变得可预见。制度按照性质和范围总体可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规章制度三个基本层次。根本制度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具体组织机构,如外交、金融、税收、政党、军事、司法、教育、科技、保障制度等。具体规章制度是各种社会组织和具体工作部门规定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规则,如公务员考试制度、学位管理制度、劳动
7、工资制度等。 体制,通常指体制制度,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范体系。例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基本制度、具体规章制度和体制可以互相转化。 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机制是从属于制度的。机制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制度机制运行规则都是人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8、。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等。 总之,靠制度制约体制与机制,同时,体制与机制又对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制度的构成:国家制定的正式规则、社会认为的非正式规则、实施机制林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在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受益权将在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按照法律或合同的规定进行分配。广义的林权不仅包括森林、林木、林地的内容,还包括林地的内容,即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或者依法处分)的权利。狭义的林权则不具有林地的内容,即森林、林木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对森林、林
9、木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或者依法处分)的权利。林权的主体: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森林的所有权主体:国家或者集体;林木的所有权的主体:国家、集体、个人;林地所有权的主体:国家或集体林权的客体:林权所指向的具体物,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林权客体的法律特征及主要内容(P74):1、 林木、林地属于生产资料;2、 森林、林木、林地是可分物;3、 森林、林木、林地属于限制流转物;林权的特点及主要内容(P75):1、 林权客体的关联性;2、 林权的特殊约束性;3、 林权的外部性;4、 林权收益预期的不确定性;5、 林权计量的困难性四荒:荒山、荒滩、荒沟、荒丘 第四章 森林资源及其价值评价森林
10、资源种类:森林生物资源、森林土地资源、怎林环境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得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林地。森林资源的分类:1、 按其起源分类:天然林资源、人工林资源、人工天然林资源、天然次生林资源2、 按其物质结构层次: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区野生植物资源、林区野生动物资源、林区微生物资源、森林环境资源3、 按经营目的分类: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
11、用途林狭义的林价:指林地上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广义的林价:指森林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包括:a、森林主产品-木材的价值;b、森林的非木产品-由于森林群落的存在而产生的各种动、植物及微生物产品价值;c、森林种生态防护功能和社会效益的价值。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评价的理论依据:1、 森林资源协同发展理论;2、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3、 森林资源的公共性理论(说明) P1044、 森林资源的外部性理论(说明) P104 第五章 林业经营林业经营的特点:1、 从林业生产角度看林业经营的特点a、 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力作用的独立性b、 林业经营成果和相应效益的多样性c、 林业经营的公益性(社会
12、性)2、 从林业经济管理角度看林业经营的特点a、 天然林与人工林并存b、 人工培育森林生产时间长,资金周转慢c、 森林资源可能再生d、 可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自然力e、 林业经营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f、 林业是具有三种产业属性的产业体系主要林业经营理论:1、 森林永续利用理论2、 森林多功能理论3、 林业分工论4、 近自然理论5、 新林业理论6、 生态林业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提出的 生态林业经营方针可概括为:“地域分工、分类经营、总体协调、效益最佳”。根据这一方针,从宏观调控的家督出发,生态林业应把森林资源划分为:a、环境资源林;b、工业人工林;c、山地综合林7、 森林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业 经济 管理学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