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苏教版】.doc
《八年级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苏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1欣然起行( ) 2水中藻荇交横( ) 3如吾两人者耳( )4月色入户( ) 5盖竹柏影也( ) 6但少闲人(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_四、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_五、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
2、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本文选自_,作者_,字_,号_,_(朝代)_家、_家,与父_、弟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之列。苏轼死后谥号_。2解释加粗的词语。遂至承天寺_庭下如积水空明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 _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_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_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_(二)西湖游记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
3、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从武林门而西( ) 突兀层崖中( ) 即棹小舟入湖( )2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向往已久,亟欲一览的迫切心情?_3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主要用了哪种修辞?_(三)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承天寺夜游 苏教版 年级 上册 17 记承天寺 夜游 同步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