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两章知识点整理精选.doc





《孔孟两章知识点整理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孟两章知识点整理精选.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孔孟两章知识点整理 篇一:孔孟两章知识点学生版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 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 ; 今义有事情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古义 ; 今义国家 家:古义 ; 今义家庭和住所 三、一词多义: 1、为:例:何以伐为 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例:后世必为子孙忧 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相:例:那么将焉用彼相矣 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3、过:例:无乃尔是过与 例:且尔言过矣 例:是谁之过与 例: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例:过犹不及(
2、论语?先进) 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例: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 4、安:例:不患贫而患不安 例:既来之,那么安之 5、疾:大。例: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例: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妒忌。例: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小病,轻病。例: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6、止:例: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只,副词。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7、而:例: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例: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例: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四、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
3、忧: 2、既来之,那么安之:来、安: 3、那么修文德以来之:来: 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 五、特别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 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而于邦内谋动干戈 4、是社稷之臣也:【】 6、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尔过与 7、何以伐为:【 】以何伐为 8、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六、固定句式: 1、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可能?吧? 2、何以伐为? 何(以)?为=为什么?呢?(表反征询) 七、重点词语: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 2、无乃尔是过与:过:3、陈力就
4、列,不能者止: 陈:力: 就: 列:止: 4、固而近于费:固: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 辞: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 八、重点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译: 2、何以伐为: 译: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译: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 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 九、相关成语 1.祸起萧墙: 2.分崩离析: 3.开柙出虎: 4.既来之,那么安之: 5.大动干戈: 6.虎兕出柙: 7.扶颠持危: 十、默写 1、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3、吾恐季孙之忧,。 4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 一、注音(给加粗的字注音) (1)王好战:(2)弃
5、甲曳兵:(3)数罟: 不入洿池: (4)衣帛: (5)鸡豚: 狗彘:(6)庠序: (7)饿莩: (6)申之以孝悌之义: 二、一词多义 1.凶: (1)不吉祥,不幸。例:应之以治那么吉,应之以乱那么凶(荀子)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2)例: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3)凶残、残暴。例:攘除奸凶(出师表) (4)恐惧而吵嚷骚动。例:敌入而凶(国语)(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吵嚷骚动) 2.察: (1)观察、细心看。例: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2)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察邻国之政(寡人之于国也) (3)调查后推荐。例:察
6、臣孝廉(陈情表) (4)明智、精明。例:水至清那么无鱼,人至察那么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1)例: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例: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 (3)例: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 (4)例:可汗大点兵 (木兰) (1)与“弯”相对。例:木受绳那么直(劝学) (2)正确的、正直的。例: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指南录后序) (3)面对、遇到。例:与单于相直(汉书) (与单于相面对) (4)价值,后写作“值”。例: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 例: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6)副词,径直、不断。例:侯生摄敝衣冠,直上
7、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7)副词,竟然。例: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1)(Sh)数目、数量。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2) 例: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3)命运。例:那么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六国论) (4)( )例: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5)( )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6)(Shu)屡次。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三、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字义) (1)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四、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2)树之
8、以桑: (3)七十者衣帛食肉: (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王无罪岁: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描绘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五、特别句式 (指出以下各组的特别句式) 1.( )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非我也,岁也 2.() (1) 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申之以孝悌之义:篇二:必修四根底知识整理 必修四根底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一、字音 烙印lo(炮烙酽yn 匮乏ku 皈依u 阖家h? lu?) 酽 二、成语 一视同仁:同样对待,不分厚薄。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
9、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在也指你对我如何样,我也对你如何样。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描绘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矫揉造作:描绘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变直。揉,把直的变弯。 相形见绌(ch):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第二单元 一、字音 自诩头k 脑髓如p 孱头cn 蹩进bi? 茅厕构d x 磕su 譬ca/si(厕ca所) 缔捋起袖子lu 攫取ju? 丰腴然jin 回溯y 迥s 二、成语 波涛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分道扬镳(bio):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的不同
10、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 飞短流长:造谣惹事,搬弄是非。“飞”也作“蜚”。 不可思议:不可想像,不能理解。(不可理喻:不可以用道理使他明白。描绘愚昧或态度蛮横, 不讲道理。 顺理成章:描绘写文章或做事条理明晰。 五花八门:各种各样。 第三单元 一、字音 怔忡君杀父sh 口讷zhnchn(怔怔zhan) 惶悚sn 思忖cn 弑na 虫豸zh 小觑顶qi?n 裨将p(裨益b) 隳心i 辎重z 攒动cun(积累q 穹hu 垓zn)噱头xu? 抻一抻chn 二、成语 暴殄(tin)天物: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同仇敌忾(ki):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莫明其妙:没
11、有人能说明它的微妙(道理),表示事情特别惊奇,使人不明白。(名:说出。) 掎(j)角之势:比喻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情势。 第四单元 一、孔孟两章(一)季氏将伐颛臾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无乃尔是过与:用于前置宾语之前,起提宾作用,助词;责备。 (2)是社稷之臣也:此,指示代词。 (3)且尔言过矣:错误。 (4)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过错。 (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施展;居,充任;不去(就任)。 (6)那么将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7)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 (8)是谁之过与:此,指示代词。 (9)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憎恨。 (10)盖均无贫,和无
12、寡,安无倾:倾覆。 2解释以下各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季路见于孔子曰:引出对象,介词。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介词。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把,介词。 (4)且在邦域之中矣:况且,表递进,连词。 (5)何以伐为:表反征询,语气词。 (6)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指“伐颛臾”,代词。 (7)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表转机,连词。 (8)那么将焉用彼相矣:那么,连词。 (9)虎兕出于椟中,龟玉毁于椟中:从,介词;在,介词。 (10)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表并列,连词;和,介词。 (11)后世必为子孙忧:成为,动词。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表并列,连词。 (1
13、3)那么修文德以来之:就,连词;来,表目的,连词。 (1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表转机,连词。 (1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却,表转机,连词;在,介词。 (16)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表并列,连词。 3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那么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2)既来之,那么安之:使?安定,描绘词的使动用法。 4解释以下成语。 (1)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分崩离析:描绘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二)寡人之于国也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实词。(1)河内凶,那么移于其民于河东: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3)弃甲曳兵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孟两章 知识点 整理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