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专题 动力学 老师版.doc
《高三专题 动力学 老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专题 动力学 老师版.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物理专题 动力学教学目标:1. 掌握运动学中的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熟练运用。2. 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有固定转动轴的平衡。3. 动态分析与极值类问题在力学中的应用。知识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质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2说明:(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不存在(2) 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究地球的公转)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如研究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运动)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
2、的具体情况决定二、参考系和坐标系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说明:(1)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原则是以使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简单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坐标系:为定量研究质点的位置及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如质点沿直线运动,以该直线为x轴;研究平面上的运动可建立直角坐标系三、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点表示如“3s末”;和“4s初”2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 四、位置、位移和路程1位置:质点所在空间对应的
3、点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来描述2位移: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 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的长度,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说明:只有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五、速度与速率1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方向与s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其大小叫瞬时速率,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 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4、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标量说明:速度都是矢量,速率都是标量;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而速率只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即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时才相等六、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相等的运动 公式: 它是速度为恒矢量的运动,加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直线:图线的截距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直线: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速度七、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改变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2定义:速度的改变量
5、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3公式:4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5方向: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6理解:要注意区别速度(v)、速度的改变(v)、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大小即,而加速度的方向即v的方向难点分析: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有哪些区别?比较项目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状态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性质量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大小程度的物理量,过程量定义式单位m/sm/s2m/s决定因素v的大小由v0、a、t决定a的大小不由v、决定由vt、v0、决定方向与位移s或s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方向一致,而与vt、v0方向无关由或决定大小位移与时
6、间的比值;位移与时间的变化率;s-t坐标系中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斜率大小。位移与时间的变化率;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v-t坐标系中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斜率大小。八、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做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分类: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2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平均速度计算式: 3一些推论(1)在任意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一个定值,即S2-S1=S3-S2=Sn
7、-Sn-1=S=at2该公式可用于测定加速度,也可作为判断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条件推广(逐差法):在第m个T时间内的位移Sm与第n个T时间内的位移Sn之差:Sm-Sn=(m-n)aT2例:有一个质点在连续12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4秒内位移为24m,在最后一个4秒内位移为56m,求质点的加速度和初速度。(2)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3)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4)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4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题步骤(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画出草图(3)分析运动过程的特点,选用反映其特点的公式(4)建立一维坐标系
8、,规定正方向,列出方程求解(5)验算和讨论难点分析: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未找到图形项目表。5运动的图象问题物理规律的表达除了用公式外,有的规律还用图像表达,优点是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也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对图像的要求可概括记为:“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 (1)位移图像(s-t图像) 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9、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试一试:说出如图1-2-5中的各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沿规定的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沿规定的正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是沿与规定的正方向的反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是沿规定的正方向的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如图1-2-6所示,加速度,即加速度a等于v-t图象的斜率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速度图象与横轴的夹角恒定,
10、即加速度是一个恒量(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曲线,所以图象与横轴的夹角在改变,即加速度不恒定如图17所示,速度图象与横轴的夹角越来越小,表示加速度逐渐减小,即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慢这里要注意,图1-2-7所表示的加速度虽逐渐减小,但速度却越来越大,这也体现了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九、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2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3规律: 十、竖直上抛运动1定义:物体以初速度竖直上抛,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1)特点: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 -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速度与位
11、移的关系: (3)处理方法:一是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来处理,要注意两个阶段运动的对称性二是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 -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具有对称性:(1)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向(2)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相等竖直上抛的两个特征量:(1)上升的最大高度(2)上升到最大高度的上升时间和从最大高度落回抛出点的下降时间相等,即= 力一、力的概念(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离开了物体,就谈不
12、上力的作用。(2) 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且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讲平衡力时将重点讲。)(3) 力的产生一定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吗?二、力的分类 按力的性质分可分为:重力,弹力(推、拉、压、支),摩擦力(静、动、滚),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按力的作用效果可分为: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拉力,回复力,向心力等。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2.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1)分力的唯一性条件已知两分力的方向(类似于已知两角夹边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已知两分力的大小(类似于已知三边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
13、)。已知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类似于已知两边夹角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2)分解时有解(唯一解或二解)无解讨论如图所示,已知力F及其中一个分力F1沿OA方向,则:当F2=Fsin时,F1有唯一解;当FsinF2F时,F1有二解;当F2Fsin时,F1无解;当F2F时,F1有唯一解。四、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共点力。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或Fx合0,Fy合03判定定理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
14、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五、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1)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静止,或绕转轴匀速转动;(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矩为零,即Fx=0,也就是顺时针力矩之和等于逆时针力矩之和。1解题步骤.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各力的力臂,各力的力矩方向;列力矩平衡方程;解方程并判断解的合理性.应用力矩平衡条件解题时,过转动轴的力不产生力矩,所以不用分析.2.平衡条件的选择.在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的问题时,总是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所以往往不涉及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用力矩平衡条件解的问题必须确定力臂,因而不能把物体看成质点了,在题中往往给出“均匀”、
15、“力作用在物体的某处”等条件;当然,对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问题就更明显了,因为研究对象有明显的固定转动轴.方法点拨:力是整个高中阶段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切物理问题的基础,它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中。平衡问题是指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两种可能的状态,其根本的力学特点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状态也可以作为平衡来处理:即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缓慢变化。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选择研究对象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F合选择适当的方法求解解答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正交分解法、正弦定理(适应三力平衡)、相似三角形法(适应三力平衡)、图解法(适应三力动态平衡,一般是缓慢问题)等。受力分析的
16、要点:1、受力分析的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受力物体。(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3)画出受力图示边分析边将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准确标明各力的方向。(4)分析受力顺序先重力、后弹力、再摩擦力、然后再分析其他的作用力。2、受力分析的三个判断依据(1)“条件”判据:即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某个力的作用。(2)“效果”判据:即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某个力的作用。(3)“相互作用”判据:即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研究物体的运动,正确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是关键。所谓受力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在给定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全部找出来,并画
17、出相应受力图。经典例题:例1(2011,12 分)如图,质量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拉至B处。(已知,。取)(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1分) (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 (1分) (1分) (1分)(2)设作用的最短时间为,小车先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匀加速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匀减速秒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牛顿定律 (1分)(1分) (1分)由于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
18、即为匀减速阶段的初速度,因此有 (1分) (1分) (1分) (1分)(2)另解:设力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相应的位移为s,物体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动能定理 (2分) (1分)由牛顿定律 (1分) (1分) (1分) (1分)例2.(2010年10分)如图,ABC和ABD为两个光滑固定轨道,A、B、E在同一水平面,C、D、E在同一竖直线上,D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C点高度为2h,一滑块从A点以初速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别沿两轨道滑行到C或D处后水平抛出。(1)求滑块落到水平面时,落点与E点间的距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为实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
19、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1)根据机械能守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根据平抛运动规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综合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 为实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但滑块从A点以初速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别沿两轨道滑行到C或D处后水平抛出,要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本题考查根据机械能守恒和平抛
20、运动规律以及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难度:难。例3.(2010年12分)倾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质量M=5kg的粗糙斜面位于水平地面上,质量m=2kg的木块置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t=2s到达底端,运动路程L=4m,在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1)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与方向;(2)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3)通过计算证明木块在此过程中满足动能定理。【解析】(1)隔离法:对木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斜面:设摩擦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专题 动力学 老师版 专题 老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