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4节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必修3.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4节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4节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倍)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DK值是固定的解析:生物学的许多知识可以通过数学模型的形式表达,常见的是曲线、表格和公式,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理解生物学知识,有利于灵活掌握知识内部的含义。种群的“S”型增长过程中,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
2、群最大数量是K值。“J”型增长是在理想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没有K值。答案:D2. 如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变化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A是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B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的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解析:由图可知b数量大于a,可知选项A错误;由图明显可知,两种群其中之一的增加导致另一种数量下降,而后者数量下降又导致前者减少,a的变化随b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是一种捕食关系,b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答案:D3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存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四概念的理解。
3、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三种情况。而种间斗争又包括捕食、竞争和寄生三种情况。答案:D4(2010镇江模拟)下图表示蓝色太阳鱼捕食水蚤的模型及实验结果,据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水蚤种群密度低时,太阳鱼捕食小型水蚤为主B水蚤种群密度中等时,太阳鱼捕食中等体型水蚤为主C水蚤种群密度高时,太阳鱼对三种体型水蚤的捕食基本相同D实验数据支持太阳鱼选择猎物使能量摄入最大化的假说解析:据题图可知,水蚤种群密度在三种情况下,太阳鱼均以捕食大型水蚤为主,故A、B、C均错。答案:D5(2010聊城模拟)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下图是Tilman等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
4、。图中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b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的情况,c表示两种硅藻在一起的培养情况。针杆藻和星杆藻之间的关系是()A竞争 B捕食 C种内互助 D互利共生解析:两种淡水藻在单独培养时都生长良好,但混合培养时则有一种被淘汰,因此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答案:A6(2010广州模拟)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解析:从图中可知,M、N有共同的食物资源,因此两物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当曲线不重叠时,
5、M与N之间也存在竞争,竞争生存空间等。当b越大,生物M的取食范围扩大,适应环境能力越强;当db时,即M与N对共同食物资源的竞争增强;M、N两个种群数量受环境因素以及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呈现“S”型增长。答案:C7(2010佛山模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群落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D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解析:次生演替时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而冰川上
6、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结构更复杂的群落所替代,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有效,但人类的活动,如发展工农业生产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答案:A8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解析:A项中的装置可造成类似高温、明亮的效果,对土壤动物造成不利刺激,使其趋向收集瓶,比较而言,是最合理的装置;其他三个装置对土壤动物造成的影响均不如A装置明显。答案:A9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
7、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解析:在该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不会出现明显减少的现象,因此A图错误。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也增加,不会出现明显减少的现象,因此C图错误。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后,抵抗力稳定性增加,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D图错误。答案:B10在生态演替过程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最不可能发生的()A在生态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变化B物种总数起始时逐渐增多,然后趋于稳定C在初始阶段之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总量下降D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有机质总量增加解析:在生态演替过程中随着物种数目和营养级数目的增加,生物量总量只会
8、逐渐增加而不会下降,因此生物量总量下降是生态演替过程中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A不符合题目要求,物种数目将随着生态演替的进行而不断增加。B不符合题目要求,因为生态演替达到成熟群落时,物种数目便保持稳定不再增加。D不符合题目要求,非生物有机质总量的增多是生态演替的主要趋势之一。答案:C11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者在某山区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必修3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作业 种群 群落 34 结构 演替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