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九年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doc
《XX市九年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九年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XX市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义务教育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和解决。为此,我们调研组,利用7天时间,采用典型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我市一些农村中小学进行了重点调研,主要调查了会宁县的翟所中学、南嘴中学、回民小学、东河小学;靖远县的靖安中学、红丰小学;景泰县的上沙沃中学、芳草小学;在重点调查农村中小学的同时我们也对县区的城区中小学,即靖远县的城关中学、乌兰小学;景泰县的第三中学、第一小学;白银市第六中学、白银区第三小学进行了调查;并深入到各县区
2、及相关学校的乡镇教育管理部门查阅了有关统计资料,就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目前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教育差距日益增大。目前白银市各县区都比较重视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的建设、管理和发展,而相对忽视了乡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的建设、管理和发展,致使白银市三县两区的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吸纳了大量的优秀教师,集中了较多的学生人数。因此,造成了城区学校班额人数过多,校舍严重不足的局面,而偏远的乡村学校则教师综合素质较低,学生人数少,生源严重不足,濒临停学。三县两区的教育形式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
3、问题。根据我们调研所掌握的资料,目前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整体办学条件差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区学校相比较,显得比较差、比较落后。一是部分学校危房严重。城区学校已经全面消除了危房,但农村部分学校还有相当数量的危房,师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由于“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学校危房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会宁县翟所中学教学楼共计1845.04平方米,由于5月12日的地震,已于2008年5月21 日被确定为危房,调查中我们看到目前教学楼四楼顶有裂缝渗水,瓷砖脱落现象。靖远县红丰小学的校舍一半是危房。我们从教育部门了解到目前
4、会宁县危房面积达67627平方米,靖远县17089平方米,景泰县有25492平方米,这些危房全部在农村,直接影响着三县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教育教学设备陈旧,现代化教学设备奇缺,教师办公条件差。部分小学学生的课桌又小、又旧、又破。现有教育教学设备除了“两箱三仪”外,现代化办公教学设备少。现代化教学、办公所需的微机,多媒体教室的配备和装备有限。我们调查的14所学校,其中农村学校有8所,城市学校6所。农村学校的师生共有5805人,城市学校的师生共有16050人。农村8所学校共有微机178台,远程教育所需的主控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共有574平方米,用师生总人数的5808人来计算,每32.
5、6个师生才拥有1台微机,每10.1个师生才拥有1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场地。而城市的6所学校,共有微机688台,远程教育所需的主控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共有3378平方米。用总师生人数的16050人来计算,每23.3个师生拥有1台微机,每4.7个师生拥有1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场地。农村村级小学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是奇缺,我们调查的会宁县会师镇东河小学,目前有学生90人,教师7人,而微机只有1台,远程教育场所只有20平方米。因此大多数农村学校现代化的信息教学因设备所限无法正常开展。农村大多数学校无专门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和宿舍兼用,称为宿办室,而且很多学校几个老师挤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三是师生
6、生活条件差。农村学校师生的人居环境条件差。农村寄宿制学校师生的住宿紧张,不能容纳所有住校师生,师生饮水、吃饭困难。我们调查的4所农村中学,共有学生3389人,其中校内住宿学生1632人,占学生总数的48%,学校内教师、学生食堂简陋,有的学校甚至没有食堂。教师、学生只好自己靠煤气炉、煤油炉做饭,或者是靠家长隔三差五的送些干粮来解决吃饭问题。而另外52%的学生在校外或家庭住宿,存在走读现象,无固定食堂就餐,无固定宿舍住宿,这样一方面严重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造成学校对师生的管理难度较大,教育、教学和教师、学生的管理工作不全面,不彻底。四是器材缺。大型体育器材,音美器材严重缺少,实验设备、仪器
7、缺少且陈旧,与新教材不相符合,实验开出率低,无标准化操场,操场面积小,师生活动场所狭窄。我们调查的8所农村学校,有大型篮球架4幅,排球场、足球场只是在操场内简单搭建。音美器材缺少且陈旧,有的因损坏已不能使用。8所学校共有实验室面积809平方米,人均占有0.14平方米,操场面积15785平方米,人均占有2.72平方米。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方位的发展很难提高。五是图书少。农村学校图书室面积小,图书藏量不足且陈旧。8所农村学校共有图书室面积345平方米,而6所城市学校有图书室面积1098平方米。8所农村学校均无固定的阅览室。所以农村师生的课外阅读以及教学所需的先进资料少,接受新信息
8、、新知识的阵地少。与小学生均5册,初中生均8册的差距大,学生课外阅读受限,眼界狭窄,影响综合素质的提高。2、师资力量弱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强,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农村教师年龄偏大。在8所农村学校284名教师中,30岁以下的91人,占32%,3040岁94人,占33.1%,4050岁74人,占26%,50岁以上25人,占8.9%。而城区学校662名教师中,30岁以下77人,占11.6%,3040岁346人,占52.2%,4050岁190人,占28.7%,50岁以上49人,占7.5%。由此可见农村学校50岁以上的教师比城市多1.4个百分点。二是乡村教师知
9、识结构较低,8所农村学校284名教师中,本科文化程度以上的52名,占18.3%,专科文化程度的202名,占71.1%,中专以下的30名,占10.6%,而城区6所学校662名教师中,本科文化程度以上的287名,占43.4%,专科文化程度的306名,占46.2%,中专以下的69名,占10.4%。由此可见城市教师本科文化程度以上的教师要比农村多25.1个百分点。三是农村学校民办教师转正人数较多,代课教师也较多,而师范院校正规毕业生分配在农村任教的较少。据我们了解,农村学校接近25%的教师为民办教师转正的,调查的8所学校有代课教师28名,这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基本跟不上,也不适应现代化的
10、教学步伐和教学理念。造成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低,教学水平不高。四是农村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工作力度小,范围少。农村教师新老更替缓慢,由于农村地域面积大,分布零散,教师很难集中培训学习,民办教师由于家庭拖累较多,大部分乡村民办教师除正常上课外,其余时间则在家里干农活。另外由于农村条件艰苦,大部分年轻的师范生不愿意到偏僻的农村任教,即使被分配到乡村任教,也是想方设法进县城,造成农村教师新老更替缓慢,脱节。五是农村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专业教师严重缺乏,造成部分学科只能兼带,致使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校的全科合格率较低。农村学校虽然已经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但在平常的实际教学过
11、程中,缺少专业人员,不能操作,不会维修,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装备不能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育教学工作基本停留在原始教学模式上。六是农村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由于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差,条件艰苦,生活困难,5年内教师的稳定性不高,大部分农村教师没有长期扎根在农村的教书育人的固定信念,总是想办法向城市学校或条件好的学校转移。靖远县的靖安中学总共有教师43名,在八年内近20名教师流向县城学校和其他条件好的学校。3、农村学校的学生流失严重,生源严重不足由于城乡教育的差距拉大,城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强,教育质量高,大量的学生流向县城,致使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生源减少。我们调查的4所农
12、村小学,据了解2005年2007年平均每年只有不到30名小学生报名,4所农村中学中,2005年2007年平均每年只招收150名初中生。而城市的中小学招生量急剧增加,教学班次一扩再扩,仍然难以满足涌向县城的学生大军。因此农村学校的生源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农村学校负债较多为了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及“两基”达标,农村各学校前几年都突击搞了学校的硬件建设。具体资金分国家的专项投资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两大块。国家投资部分的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但地方配套资金大多数投资不足,具体的债务则由所在的学校、乡镇教管中心及当地政府的以贷款的形式来承担,例如景泰县的芦阳镇教育管理中心共负债149万元,导致学校
13、负债较多,压力大,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5、农村学校学生的升学率低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相对城区来说较差,而且受高中学校少和办学规模小的限制初中升高中入学率低。目前的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看入学率、巩固率、义务教育完成率, 必须完成义务教育。调查显示4所农村小学平均升学率为98%,4所农村中学,平均升学率为35.18%。农村初中的辍学率为1.05%。而三所城市小学升学率均为100%,三所城市中学平均升学率为45%,辍学率为0.1%。城市学校的升学率明显高于农村学校,农村中学的辍学率竟高于城市中学0.95个百分点。彻底地反映出城乡教育的差别。由于学校资源的稀缺性和教育资源分布的差异性,农村学生很难有好的学
14、习条件和师资力量,致使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与学生期望的不对称,从而难以保证以后进一步顺利完成学业,增长才干。2007年会宁全县初中毕业生20000人,高中招生6000人,仅占初中毕业生数的33%。农村初中学生升高中就更低了。 6、留守儿童问题突出。辍学比例大。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许多孩子隔代相哺,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养成了骄惯、放任等不良习气。学校管不了,家中没人管。一些孩子在学校拉帮结派,相互影响,共同逃课、闹事。最后演变成厌学辍学。会宁县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50%左右,有的村达到80%, 二、原因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将要提出的建议,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不足;管理模式单一
15、;城乡经济差别大;农村教师的优惠政策缺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城区学校的选拔,使本来的农村教师队伍更加脆弱;学校布局结构不合理;学校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管理粗放等。一是基础教育底子薄,办学水平低,原有办学规模小,校舍危房量大(2001年底会宁县中小学危房面积为平方米)、紧缺不足,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且严重短缺,办学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落后的办学条件,落后的经济基础与基础教育普及发展的迫切需求之间一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成为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突出的根本原因。二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义务教育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短缺,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性支出和国家专项投入。而县乡财政历年
16、困难,如会宁县财政自给率历来不足10%,县财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尽管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每年都在财政支出的50%以上,但还是仅能维持学校公用经费资金。农村税费改革前,教育费附加及教育集资在多用于弥补公办教师工资缺口和发放民办教师工资以及学校的教学支出的同时,还可以挤出一点进行学校硬件建设,一些乡镇采取超前安排,逐年化解的办法,进行了学校建设;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和教育集资政策,教育经费来源主渠道中断;新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后,因相关政策的限制,学校基本上只能维持运转,一时要改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的问题还很困难。三是先在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师和学
17、生所面对的就是农村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由于绝大多数农村都是地处边远的山区,交通极不便利,信息不流畅甚至绝对封闭,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教师和学生缺乏足够的信息来源,对于村外的世界是模糊和不甚了解的,这客观上造成眼界不够开阔,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思想和学习方法落后,必然会影响教育的发展。四是农村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在农村,读书唯一目的就是考大学,然后到城市找个工作,从此逃离“面朝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几乎是绝大多数人的观念。但由于近年来,由于人事制度改革,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侵蚀等都使处在农村的中小学生耳濡目染,对农村教育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我市
18、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既有经济的原因,又有管理模式,思维方式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大环境的原因。1、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不足一是费改税后的冲击。在农村税费改革和要求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出台之前,农村的义务教育投资主要还是取之于“民”的,是农民上缴的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以及很多隐形的教育投资,而这些取消之后,政府的教育投资没有弥补这些空缺。二是教育投资的一贯不足,转移支付未到位。教育是关注人,关怀人的事业,从社会的平衡发展来看,在教育方面要加大转移支付。还有就是投资的利用监督不力。2、经济原因由于城乡之间对教师的待遇差别,一般在城镇的教师收入要比农村的多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加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九年义务教育 存在 问题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