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doc
《《倍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倍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以形为支撑,实现思维“质”的飞跃章丘市福泰小学周娜2012年7月27日 10:37指导教师 王娜于12-7-27 10:39推荐在倍的认识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值得学习、借鉴。指导教师 景朋于12-7-27 10:39推荐在低年级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为支撑,实现思维“质”的飞跃。巧妙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易于接受。值得推荐。指导教师 王瑞玲于12-7-27 10:58推荐有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把“倍”的数学概念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对“倍”有自己的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值得学习借鉴。省专家 董升将于12-7-27 13:4
2、8推荐周老师数形结合思想研究案例得体,突破重难点有新招,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明了,活动层次推进有活力。推荐交流。 以形为支撑,实现思维“质”的飞跃 浅谈低年级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形结合思想中教学注意渗透性原则。因为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形”的支撑。在具体知识的教学中,一般不会直接点明所应用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与教学过程,着意引导学生领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低段教学中要把握好由形象直观抽象概括的“度”。教学中一定要从直观的实物来呈现,逐步抽象概括出数理、算理的
3、知识,并逐步过渡到由“实物呈现”转变为由“形代替实物”的“形呈现”,从而实现思维“质”的飞跃。如小学解决问题中常常涉及到的“倍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倍”的概念,如何把“倍”的数学概念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对“倍”有自己的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我认为用图形演示的方法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倍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76例2、例3教材分析:“倍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的口诀的基础上而进行学习的。学习掌握了“倍”的知识,为以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
4、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以数形结合的方式,首先引出“一个数的几倍” 的含义。其次在引导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平台”。进而形成“认知结构”。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初步形成与认知的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利用数形结合,充分感知“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并利用倍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探索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难点: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棒设计理念:1、在找准学生认知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力求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
5、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就本节课而言,正确掌握乘法的意义是学生正确理解“倍”的基础。因此,本设计“学前准备”,安排了巩固几个几,以及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练习。2、数形结合在本节课中的体现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得以解决与实现的。“倍”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抽象。本课的设计是以形助教使学生经历一次“先形后数”的过程。然后由“做一做”中让学生根据问题摆小棒,让学生先思考后操作,使学生再经历了一次“由数到形”的过程。这样,学生在经历数形结合的过程中,这样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地形成了“倍”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铺垫1,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纸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倍的初步认识 初步 认识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