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专业考试一级MS~Office理论部分复习预习资料.doc
《全国计算机等级专业考试一级MS~Office理论部分复习预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计算机等级专业考试一级MS~Office理论部分复习预习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MS Office 理论部分复习资料 考点 1 计算机发展简史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诞生于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表而设计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每秒计算5000 次加法、300多次乘法。 2、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在研制ENIAC过程中总结出两点改进意见。其一是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进行运算;其二是将指令和数据存储起来,由程序控制计算机自动 执行。 3、根据计算机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把计算机划分为四代: 、大型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基本元件是电子管,体积大、内存小、运算速度低,
2、尚无 操作系统,编程采用机器语言。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汇编语言。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基本元件是晶体管。其特点:体积小、成本低、重量轻、 功耗小、速度高、功能强且可靠性高,内存由几千字节扩大到几十万字节,出现了高级程序 设计语言。 第三代是小规模和中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其特点是:体积、重量、功耗进一步减 小,运算速度、逻辑运算功能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出现了操作系统。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其特点: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 导体存储器,开始引入光盘,运算速度可达几百万次至上亿次/每秒,性能价格比每18个月 翻一翻,操作系统向虚拟操作系统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和提高,程
3、序语言进一步 发展和改进,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向社会各个方面渗透。 、微型机时代 随着集成度更高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1971年第一片4位微处理器4004 在Intel公司诞生。以为微处理器核心的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 4、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958年,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103机;1959年,运行速度1万次的104机;1964年研 制功晶体管计算机;1971年,集成电路计算机;微机方面开发了长城、紫金、联想等系列微 机。 1983年第一台亿次巨型机“银河”诞生;1992年:10包次的“银河” ;1997年速度 达1117亿次的“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1999年速度高达384
4、0亿浮点结果的“神威” 并行计算机投入运行。 5、计算机的特点:处理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工作全自动; 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考点 2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2)信息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辅助制造(CAM); (4)现代教育;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模拟、多媒体教室、网上教学和电子大 学。(6)家庭管理与娱乐。.考点 3 计算机分类 按数据形态: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按范围:通用计算机、专 用计算机;:按性能: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 考点 4 R 进制计数制 (1)基数
5、 一个计数制所包含的数学符号的个数称为该数制的基数 (2)位值(权) 任何一个R进制数都是由一串数码表示的,其中每一位数码所表示的实 际值大小,除数码本身的数值外,还与它所处的位置有关,由位置决定的值称为位值或位权 (3)数值按权展开 任何一个R进制数的数值都可以表示为:各位数码本身的值与其权 的乘积之和。 说明:R进制数N的两种表示方法:一是记做(N) R;另一种方法是在一个数后面加上 字母:D(十进制)、B(二进制)、Q(八进制)、H(十六进制)。 考点 5 二、十、十六进制数及其之间的转换 (1)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整数。 方法采用“除二取作余”法。 上述方法同样适用于十进制数对十六进
6、制数转换,只是使用的基数不同 (2)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间的转换。二进制数转十六进制数的方法是从个位数开始向 左按每4位一组划分,不足4位的组以0补足,然后将每组4位二进数代之以一位十六进制 数字即可。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相反。 常用计数制表示 十进制 二进制 十六进制 十进制 二进制 十六进制 十进制 二进制 十六进制 0 0000 0 6 0110 6 12 1100 C 1 0001 1 7 0111 7 13 1101 D 2 0010 2 8 1000 8 14 1110 E 3 0011 3 9 1001 9 15 1111 F 4 0100 4 10 1010 A 5
7、0101 5 11 1011 B (3)非十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方法:按权展开后相加 考点 6 西文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中常用的字符编码有EBCDIC码和ASCII码。IBM系列的大型机采用EBCDIC码, 微型机采用ASCII码。ASCII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化组织指定为国际标准。它 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版本。国际的 7位ASCII码是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 共有2 7 =128个不同的编码。 ASCII码值的比较是考试常见题型,所以记忆ASCII码是非常重要的,但128个编码不 好记忆。重点记忆如下: (1)数学“09”的起始ASCII码值为“48” ;大写英文字母
8、“AZ”的起始ASCII码为 “65” ,小写英文字母的ASCII码值比对应的大写字母多32,即大写字母ASCII码加32 即 为对应的小写字母的ASCII码值。 (2)ASCII码值的大小顺序是:数字、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 考点 7 汉字信息交换码(国标码).汉字信息交换码简称交换码,也叫国标码。规定了7445个字符编码,其中有682个非 汉字图形码和6763个汉字的代码。有一级常用字3755个,二级常用字3008个。两个字节 存储一个汉字。 区位码和国标码之间的转换方法是将一个汉字的十进制区号和十进制位号分别转换成 十六进制数,然后再分别加上20H,就成为此汉字的国标码: 汉字国标码
9、=区号(十六进制数)+20H位号(十六进制数)+20H 汉字机内码=汉字国标码+8080H (机内码是为计算机内部对汉字进行存储、处理和传输 而编制的汉字代码) 考点 8 汉字字型码 汉字字型码也叫字模或汉字输出码。在计算机中,8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它是度 量空间的基本单位。可见一个1616点阵的字型码需要1616/8=32字节的存储空间。 汉字字型通常分为通用型和精密型两类。 考点 9 计算机指令 一条指令必须包括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一台计算机可能有多种多样的指令,这些 指令的集合称为计算机指令系统。 考点 10 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通常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 考点
10、 11 计算机系统概述 (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是指物理上存在的各种设备;软件是 指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程序、运行程序所需的数据和相关文档的总称。硬件是软件发挥作 用的舞台和物质基础,软件是使计算机系统发挥强大功能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撰文提出通用计算机方案:计算机的五 个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采用二进制;存储程序控制。 考点 1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功能 1、运算器是计算机处理数据形成信息的加工厂,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 算或逻辑运算。运算器主要由一个加法器、若干个寄存器和一些控制线路组成。 2、控制器
11、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由它指挥全机各个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控制器的主 要部件有:指令寄存器、译码器、时序节拍发生器、操作控制部件和指令计数器。 3、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主要用来保存程序和数据,具备存数和取数功能。存 数是指往存储器里“写入”数据,取数是指从存储器里“读取”数据。读写操作统称对存储 器的访问。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外存储器(外存) 。中央处理器(CPU)只能访问内 存中的数据,外存中的数据只有先调入内存,才能被CPU访问和处理。 4、输入设备的用来向计算机输入命令、程序、数据、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 等信息的。其主要作用是把人们可读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
12、代码输入计算机, 供计算机处理。 5、输出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各种内部格式的信息转换为人们能识别的 形式表达出来。 考点 13 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是指为方便使用计算机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组织的的程序以及用于开发、使用和维 护的有关文档。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翻译程序)、服务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 系统软件可以看成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它为应用软件和用户提供了访问、控制硬件的手 段。 1、操作系统是管理、控制和监督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协调运行的程序系统,由一系列具 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组成,对文件进行排序、检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计算机 等级 专业 考试 一级 MS Office 理论 部分 复习 预习 资料
限制150内